为何拔U盘需要先点“安全拔出”?微软新改变遭吐槽:治标不治本

U盘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

很多人都有个习惯,用完U盘喜欢直接拔出。这就导致U盘的寿命极低,换U盘的频率也变得快了起来。为何拔下U盘需要先点“安全删除硬件”而不要直接拔下?

这就得从自身找问题了,经常不点“安全删除硬件”,经常会导致U盘中正在运行文件、程序人为终止而引发的文件损毁或数据丢失、U盘损坏等现象。

如果U盘中运行了可执行文件,必须终止该文件的运行后,才能安全删除硬件,否则U盘将显示无法停止,你无视这些,最少的会导致该文件数据丢失 。

U盘正在运行,虽然电压只有5V,但是瞬间电流会给U盘造成损害,久而久之会毁损U盘 。由于直拔瞬间电流影响,也会影响USB接口的寿命。

前不久,微软发布了一个“好消息”。以后不在需要单击“安全删除USB硬件”来拔下U盘。直接拉出对U盘没有影响。

其实微软这次改变实属的无奈之举,根据微软的远程平台数据统计,巨大部分的用户都没有点击“安全删除USB硬件”的习惯,所以这个功能形同虚设,为了保证用户的U盘信息的安全,微软进行了设置的改变,微软将U盘的运行模式由“更好的性能”变更为“快速删除”。但如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应Windows10,许多人喜欢Windows7。

但是笔者认为,微软的做法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按规定操作,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数据才会比较安全。尽管有人说可以直接拔下来,数据没有读写的话,拔下来也很安全,但是习惯性的话有时候正在操作的时候也拔下来了,那这种情况下,数据可能丢的几率也就大了。要防患于未然,为了保证U盘的使用和寿命,建议养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