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室落户北大深圳医院,医工结合镁合金造福骨伤患者

南都讯 记者李榕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近日获批成立。这标志着该院建立起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也为医工结合研究临床疾病的治疗及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将为骨伤患者带来福音。

骨伤患者增多,骨科生物材料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主攻方向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工具增加、运动性损伤频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骨折等的发生日益增多。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千5百万例骨折发生。另外,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也逐年增加。运用骨科生物材料进行骨修复是当前临床重要选择,因此骨科内植物及骨修复材料的市场需求非常大。

据介绍,骨科生物材料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运用前景。

医工结合镁合金,医院临床重点学科与院士技术团队强强联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早在2017年就引进了“三名工程”丁文江院士团队,该院副院长曾晖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丁文江院士团队长期开展合作。

镁合金生物材料是骨科生物材料中一种。从研究技术力量而言,丁文江院士团队长期从事可降解镁合金生物材料的研究,提出生物安全性、强韧性、降解可控性三位一体的医用镁合金研究思想,并在可降解镁合金骨折内固定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从临床角度而言,该研究中心将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省级重点学科骨科群为基础,下辖五个亚学科:骨关节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科、手显微外科和康复医学科,各学科同时借助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成为医院骨科生物材料研发和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此次,研究中心落户,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团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优势,建设国内重要的骨科生物材料创新研发和转化平台。

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表示,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更需要自主创新的勇气和担当。工程研究中心就是要通过科研院所与医院深入合作,把中国人自己原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可用的骨科生物新材料。

研究+转化+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可降解医用镁合金

谈及研究中心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中心负责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曾晖教授介绍说,骨科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将围绕国家与深圳市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及要求,针对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转化、临床应用等共性技术问题,立足于骨科疾病发病机理,未来往三方面发力:

一是重点进行可降解医用镁合金等材料的相关研究,围绕镁合金生物材料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镁合金生物工程骨及软骨修复骨与软骨损伤损伤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及镁合金载体药物缓释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二是搭建新型可降解镁合金骨内植物器械研发平台,为骨与软骨损伤等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转化基础,推动新型骨科生物材料产品的临床转化应用。三是为国内骨科生物材料产业培养具有医工结合背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