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废弃宕口变身城市“新客厅”,宜兴有一大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近日位于宜兴白宕北路的青龙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和其他普通的市民休闲公园不同的是,青龙山公园由一个废弃宕口改造而成,从空中俯瞰,这个公园好比是镶嵌在城市间的一块绿宝石。两年来,属地政府对原有的残山剩水进行生态修复,并加以人工“雕琢”,昔日废弃宕口变身城市“新客厅”。

曾经的青龙山是宜兴的一道城市“伤疤”,于1958年开始开采,主产石灰岩,当时出产的青龙牌水泥全国知名,后历经40多年的开采后关停,留下了采石宕口和石坑。

“老百姓种地、偷倒垃圾等现象常有发生,以前这里就是个荒地,环境恶劣。”周边百姓回忆。

平整如镜的幽深水潭,栉比林立的奇石怪岩……依托独具特色的景观底色,2017年5月,宜兴丁蜀镇启动青龙山公园建设计划。公园面积55万平方米,设有龙尾、凤栖、玄泰三大景区,依托原有的5个深水潭,设计倚望青峰、孤石闲鹤等18个景点。整个公园主打秋季景观,并设计有夜间山水灯光秀。

“新种绿化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参与公园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了这一数字。“叠山台”位于公园核心区,坡度45度,落差达到15米,原先裸露着大量的石土泥块,通过生态修复,该处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如今呈现给市民的是梯田式的花海。除此以外,公园还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路灯、公园装饰等运用了较多的陶文化元素,景点“老矿坑”还恢复当时采矿时的场景。“鱼瀑化龙”,公园的点睛之笔,通过建筑设计,将宕口水呈现小瀑布效果。

眼下,青龙山公园北侧已启动青龙山综合体项目建设,未来该区域将形成集文商旅一体的旅游项目。据丁蜀镇镇政府副镇长伍震球介绍,青龙山公园不但将作为宜兴陶都新城建设的一个龙头项目,还将与黄龙山风景区、蜀山风景区等串珠成线,构成宜兴陶文化特色轴线,做大宜兴陶文化名片。

“青龙山公园是宜兴矿山修复,实现矿地融合发展的典范。”宜兴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宜兴有130多座矿山宕口,近年来,除了在矿山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外,废弃宕口再利用也成为一大特色。废弃宕口建起了分布式光伏地面电站、生态度假酒店等,实现了绿色发展资源再利用。据了解,眼下,宜兴还在着力打造全省“矿地融合”示范区,计划3至5年内,对3.68万亩土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

来源:无锡日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