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所透露的女性霸凌观:女孩,这样的你才能解救不堪重负的我

2007年盛夏的一天,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女孩的椅子上被恶意洒满了泥土,书桌抽屉里的书也被倒了出来,撒了一地。最醒目的,是她桌布上的几个脚印,像示威一样。

在我不知所措、呆站在一边时候,女孩来了,她低着头,抖了抖桌布,捡起地上的书,把椅子上的土清理干净……平静地像在处理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我大概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

这是我经历的事,之所以想起,是因为电影《少年的你》。恶作剧、侮辱、孤立……这些情节让成年已久的我一下子明白,我也曾遭受过霸凌、也曾目睹过霸凌、也曾容忍过霸凌。

霸凌,仿佛一道少年时期的伤疤,有人云淡风轻,有人刻骨铭心。

1、可惜,我们没有保护好《少年的你》

几乎人人都经历过高考,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的高三比任何人都要绝望而痛苦。

18岁的陈念,是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生。还有60天就要高考,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胡小蝶不堪重负坠楼,从而将陈念裹挟入一个更复杂的境遇之中。

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被身边的同学议论纷纷,银幕里的陈念,让我再一次想到了高三那年同桌桌布上脚印和肮脏。

同桌女孩被欺负,当时我并不特别意外。那个高三充斥着焦虑和压抑的闷热夏天,她似乎变成了一部分同学释放情绪的“垃圾桶”。走过时撞她一下、编一些匪夷所思的八卦,甚至威胁她几句……面对这些,她都只是捂住耳朵、推推眼镜继续低头学习。

当年,坐在她旁边的我不敢问她为什么。甚至我觉得她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电影中,陈念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校园霸凌盯上。

群嘲变成了谩骂,继而上升到寻衅滋事和暴力行为。霸凌者魏莱等人歇斯底里的欺辱着陈念,似乎这样,才能让承受着家庭、学业双重负担的她们,获得一丝丝喘息。

过分的是,这几个和陈念同班的女孩,一边撕扯的陈念的衣服、拍着视频,一边说着,“你哭啊,你是装可怜让男人可怜你的吧?”

一群年纪不大的孩子,却对“把人从两性私德上搞臭”这套玩得得心应手。

2、女孩,有多美丽也可能有多邪恶

如果说电影是戏剧的虚幻的,那现实往往更恐怖。毕竟,编剧的想象力有限,而人性中的恶是没有界限的。

如今,不同于我们对霸凌的传统认知——男孩恃强凌弱欺负女孩,女孩们之间的霸凌更恐怖。

谁能想到,一群阳光活力的花季女孩们,转眼就会向另一面女孩发起疯狂攻击。

在广西南宁一中学宿舍,仅仅因“看不顺眼”,1名女生被8名女生围殴,她们轮番抓着被围殴女生的头发,持续打她的脸。被打女生孤立无援,一旁其他女生则“有说有笑”,还有围观学生“埋怨”打人者打得不够狠。据悉,被打女生今年13岁,是初一学生;打人的8名女生则是初二学生,年龄14至15岁。

亳州市涡阳一名女生先后被多名女孩掌掴、脚踹,甚至是拖鞋进行扇打。因为有人在现场录制了视频,并将视频放到网上,这才引起了关注。

一名女生被多名女孩掌掴、脚踹,甚至是拖鞋扇打

一位微博名为@王芝芝会有狗的女生,自曝长期遭到同寝舍友的恐吓与侮辱,无处申诉的她,写下长微博,希望网友们救救她。

不仅如此。

北京,105中学一女生被多名同校女生狂扇耳光;

广东汕尾,一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殴打,并拍裸照;

河北石家庄,栾城区第五中学四名女生围殴一名女生;

江苏连云港,四名女生殴打一名女生并拍裸照;

湖北大悟,十名初中女生狂扇女同学取乐……

女孩们,你们到底怎么了?

3、不会交朋友、落单的女孩更容易被盯上

霸凌是人性。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原始性格中都会存在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多欺少的因子。

想改变这一情况,只能靠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

“越来越多女孩参与霸凌,这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关。”河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师刘心悦介绍,在独生子女占主流的当下,很多家庭在养育女孩时,不再注重传统模式教育,更多的是在灌输竞争意识,大有“女孩当男孩养”的意思,这样会使得女孩性格更加跋扈、任性。

同时,当前学校教育中,学校或是班主任对学生成绩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交友的保护,是出现女孩霸凌事件的另一根源。“出现校园霸凌的班级中,通常班级凝聚力比较差、班风不正,由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学校没有归属感,很容易随意交友,从而走偏。”刘心悦说。

另据研究发现,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在遭遇某些人际矛盾的应激事件难以处理时,更多的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一旦超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便会采取一些危害性的暴力行为。

网友总结,长相漂亮、学习不错、个性清高,内心因为家境贫穷而畏缩自卑,这样的女孩往往是校园霸凌最青睐的对象。

“从之前的案例中,不会交朋友、经常溜边儿落单的女孩,更容易成为霸凌对象。”刘心悦说。

4、母亲,你的缺位也是对我的霸凌

原生家庭的缺失,塑造霸凌者

霸凌,不仅存在于同龄人,亲人之间也会有隐形的霸凌。

电影中,陈念的母亲因为做微商,欠了大笔货款跑路躲债,将未成年的陈念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家里。当债主砸门时,陈念只能缩在角落瑟瑟发抖;当遭遇欺凌时,陈念只能默默忍受,找不到依靠。

而霸凌者魏莱的母亲,则是不折不扣的金钱至上,她对魏莱的教育,钱比生命、道德更重要。甚至当魏莱的父亲半年不与女儿说话,魏莱的母亲也没有能够缓解。因此,滋生了魏莱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但人品差的霸凌者。

此外,另一个霸凌者,电影中根本没有介绍母亲,只有一个日日酗酒的父亲……

将孩子过早的推向阴暗面,正如陈念在电影中所困惑的,“长大是什么”。

如今,霸凌事件的双方,从男孩欺负女孩,变成了女孩霸凌女孩,这也说明了无论是就业还是教育,男女之间的社会性别正在逐步走向模糊化。

“教育缺失是女性之间霸凌的根本原因,但更可怕的是,如果青少年时期无法纠正,成年后的她们更不会为此感到后悔,反而是一件正常的、可以拿来炫耀的事。”刘心悦说。“我认为对女孩的教育应该注重女性教育,女孩不是女汉子,特质也不等于能力。”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玎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河北青年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