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别担心,看看中医骨科专家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本文概要: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4、其他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病变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全身外周关节的多发性、对称性、非特异性炎症。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

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 ~ 0.4%,多见于女性,是男性发病率的2~3倍,好发于25~30岁,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髋关节较少受累。

一、病因病机

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风寒湿热外邪侵袭、痰瘀互结等因素有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损失调,标实为外邪、瘀血、痰浊痹阻。病机特点为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2、现代医学认识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自身免疫反应: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4可能与本病有关,浆细胞可产生抗体,从而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激活T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滑膜增殖、血管翳形成、炎性细胞聚集和软骨退变。

②感染:

本病发展过程的一些特征与病毒感染相符,多数人认为甲型链球菌感为本病诱因。

③遗传因素:

本病除环境因素外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急性期滑膜充血、水肿,表现为渗出性和浸润性。慢性期滑膜增生、肥厚,形成绒毛状皱褶,突入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骨。滑膜边缘部分增生形成肉芽组织血管翳,是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病变软骨面常被血管翳覆盖,晚期关节面肉芽组织血管翳逐渐纤维化,形成纤维性关节僵直,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强直。

除关节外,关节周围肌腱、腱鞘、韧带,以及心、肺、肾、眼等均受病变累及。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关节疼痛】

开始可为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日益加重,与气候、气压、气温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晨僵:晨起关节僵硬或全身发紧现象,活动一段时间后可缓解,多超过30min。受累关节多为双侧性、对称性,常由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发病。发病时受累关节常为1~3个关节,而以后受累关节可发展到3个以上。症状反复交替发作和缓解,关节症状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数十年。

2、体征

【关节肿胀】

关节局部积液、肿胀、压痛,温度增高;反复发作后,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常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如手指的鹅颈畸形,掌指关节尺偏畸形,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

三、辨证论治

1、内治法

行痹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疼,方选防风汤加减。痛痹治宜散寒止痛、祛风通络,方选乌头汤或麻桂温经汤加减;着痹治宜除湿消肿、祛风散寒,方选薏苡仁汤或除湿蠲痹汤;热痹治宜清热通络、疏风除湿,方选白虎汤加减。尪痹治宜补肾祛寒、通经活络,方选补肾祛寒治尪汤或真武汤加减。

西药治疗: 一线用药为非甾体类药物,其中COX-2抑制剂消化道副作用较轻:二线药物有抗疟药,金盐制剂,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如青霉胺、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三线药物主要是激素。对于病情较轻、进展缓慢的患者多主张先应用一线药物,必要时联合二线药物。而对病情较重、进展较快的患者,在联合应用一、二线药物的同时,早期给予小剂量激素以迅速控制症状,见效后逐渐减轻药物。

2、外治法

可采用温摩膏、麝香壮骨膏、伤湿止痛膏敷贴,或狗皮膏、宝珍膏等膏药烊化后温贴。此外,可应用骨科腾洗药、风伤洗剂等熏洗。

四、其他疗法

早期可行关节滑腹切除术,也可在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滑膜切除术;晚期可根据病情行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温建民教授提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其特征是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对称性炎症,属于中医学中的“尪痹”范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应该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防寒保暖,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急性期患者可适当制动,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康复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和畸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