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三届十佳候选非遗传承人风采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促进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与发展,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传承人已进入风采展示阶段。现将申报的候选传承人传承非遗技艺的风采进行简要展示,展示按照各县(市、区)提交的时间及申报积极性等综合因素排序,展示时间为11月16至19日。

11月20日至12月6日可进行网络投票,投票方式:进入微信公众号“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页面下方的“评选投票”窗口进行投票,届时欢迎您投出宝贵的一票。


01

董友环

项目名称:茌平董庄中堂画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董友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时候就耳濡目染了董庄老一辈的绘画活动,开始有了学画的思想,1949年起开始学画,后来在老一辈绘画人的指点下先学勾线、描图,熟练以后在绘画老人的教授下再学着墨与上色、渲染等技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练习,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艺。尤其是跟着父亲学习绘画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继承老一辈的绘画艺术。在人物、花鸟等绘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成绩,直今从未间断作画,已绘画2万余张,远销山东各地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参加过省、市及国家级展览。

改革开放以来,其画作曾参加过国家及省市的各种画展,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省市电视台以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媒体网站均对其进行多次采访报道。数十年来,各级领导、艺术同仁以及媒体记者前来参观学习达几百人次。

董友环对县镇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书画培训班授课20余次,培训学员300多人次,为茌平董庄中堂画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2

董兆生

项目名称:茌平董庄中堂画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董兆生,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为董庄绘画第十三代传承人,自幼继承祖传绘画。因董氏八世祖董立元在清道光年间供职于孔府(画师),在他的传承与影响下,世代相传绘画,至今二百多年。董兆生,七八岁跟父亲、叔父等老一辈学画,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热爱美术,务农后也不间断绘画生涯,其绘画技艺十分纯熟。

董兆生至今已作画万余张,并兼学书法,画作书法远销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其作品参加市县展览三十余次,山东省第二次农民画展和中国民间艺术展各一次。作为代表参加了文化部在山西户县召开的“全国农村美术座谈会”。数十年来,各级领导、艺术同仁以及媒体记者前来参观学习达几百人次。

董兆生对县镇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书画培训班授课30余次,培训学员500多人次,为茌平董庄中堂画的传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3

马学荣

项目名称: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传承人马学荣对制作工艺进行拍摄保存,成立帅兴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并通过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帅兴”牌手工空心面,使手工空心面这一特色产品可进入全国各大超市销售,构建全自动烘干生产线解决了天气潮湿、下雨等变天情况下不能生产至使供货不足的弊端。2014年产品获得聊城市第二届水城金秋绿色食品博览会优秀展销产品奖。2017年我公司的手工空心挂面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手工空心面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产品编号LB-50-1701150157A /LB-50-1701150158A /LB-50-1701150159A。

该传承人能较完整地掌握该项目或特殊技能,积极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能够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04

王公科

项目名称:王曰高的故事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2008年9月,王公科自筹资金组织八位农民组建“翰林文化研究会”,现已发展到43人。王公科带领八位农民及王氏族人搜集整理挖掘翰林王曰高遗留的文物和资料,在本村挖出翰林王曰高墓志铭石碑一座,重新为翰林王曰高恢复了画像。2008年10月,先后两次去山东省图书馆查到列入四库全书的王曰高著作《槐轩集》、《槐轩小草》。2009年3月,在冯屯镇刘集村孟繁银家找到王曰高任康熙启蒙老师使用的银丝百寿教鞭一根,长82公分,直径2公分,轰动社会。2009年12月,自筹资金和发动社会捐助出版了关于王曰高故事书籍《翰林王曰高》和《槐轩集》。后又搜集整理印刷了《传承翰林文汇》一书500册。

2012年8月,王公科去辽宁省新民市古城子村找到失去联系100多年的王氏族人720多人,并为他们带去了关于王曰高故事的书籍。2012年10月,王公科两次去山西皇城相府查找到清顺冶十五年王曰高考取二甲第十七名功名的公布皇榜。2013年10月,王公科去山东新泰市上裴庄参加王氏家族“王氏茔园”落成庆典大会,并赠送锦旗一面。2016年12月,王公科自筹资金在自家中建起“翰林王曰高展览馆”,提高了王曰高的知名度威望,并给予了王公科高度赞扬。


05

袁恒勇

项目名称:袁氏接骨膏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袁氏接骨膏,祖传中医传统技术,是运用中草药熬制而成治疗骨伤骨病的一种外治手段。用药讲究,制作工艺复杂,自清朝康熙年间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几代传承人的努力,结合临床不断完善膏药的配方,对膏药的组方进行改进。袁恒勇在祖传接骨膏的基础上借助现代药理研究,将刺激皮肤的药物改为渗透力强的药物,减少副作用,提高了疗效,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结晶。用于治疗各种闭合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及风寒湿痹引起的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引起的软组织挫伤等疗效显著,周边群众对此认可度很高,流传很广。

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与聊城市成无己研究会(中医学术团体)和医药合作,将袁氏接骨膏做成了成品,名为“成颐堂冷疗贴”,已流通于市场,服务于患者。2007年该膏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制作技艺于2013年列入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4年列入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传承人袁恒勇于2016年获得“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称号。


06

田田

项目名称:茌平剪纸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田田,女,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民艺家协会剪纸委员会会员,聊城市优秀青年教师,茌平县十大剪纸名家,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家传的剪纸技艺到田田这,至少经历四代一百余年的传承,并又下传了一代,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传承谱系。

作为美术教师,她将茌平民间剪纸编辑成特色校本教材,义务担当了茌平县“剪纸进课堂”活动带头人,把剪纸融入到多所中小学社团活动中,培训学生两千余名。2010年,创办了“美在民间剪纸技艺传习所”以传、帮、带的模式,口传心授,悉心传授剪纸技艺。多年来,跟随她学习的群众百余人。自2015年开始,担任茌平县文化馆举办的剪纸技艺传习班任课教师。

自2009年起整理家传剪纸百余幅,收集多幅茌平地区相关老剪纸图样。并专程拜访多地市剪纸老艺人,虚心学习剪纸技艺。

将剪纸的基本技法悉心传授给五位徒弟,手把手的进行演示、讲解。指导徒弟将传承下来的老剪纸图样进行临摹剪制,在临摹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茌平剪纸的基本技法。

现大徒弟周欣和二徒弟田楠已基本掌握茌平剪纸技法,能脱稿完成剪纸,并能进行独立创作,两人均多次参加全国各级剪纸大赛并获奖。其中,大徒弟周欣为信发小学“剪纸艺术进课堂”骨干教师,为茌平剪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接班人。三徒弟韩晓宇多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剪纸大赛,并荣获大奖。其他两位徒弟虽尚在学习中,也参与了2016年全国小学生创意剪纸大赛,并在大赛中崭露头角。


07

吴东青

项目名称:茌平剪纸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吴东青,中国剪纸学会会员,茌平剪纸协会副主席。吴东青从小随祖母长大,其高祖母和祖母都是方圆几十里的剪纸高手,乡邻红白喜事的剪纸都出自她们之手。东青自幼跟祖母学剪小合碗、窗花、团花,跟父亲学画刻剪纸。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剪纸学会,同年参加赴日剪纸研究班,1999年参加天津单幅剪纸创作研究班,多次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

吴东青致力于茌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剪纸人才。同时吴东青还在传承和培养剪纸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开办免费学习班和到中小学进行剪纸特色课的教授,其女儿王玉飞(美术教师)受其影响也从事剪纸艺术多年,曾获“茌平县第二届剪纸能手”称号,并利用自己美术教师的身份把剪纸艺术课带入了课堂,推进了剪纸的发展,成为了剪纸的第五代传人。


08

刘建平

项目名称:柳林花鼓

项目级别:国家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2007年,为了把沉寂多年的柳林花鼓重新让大家所认识,刘建平带领14名人员每天前往柳林学习柳林花鼓,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她们不辞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倾力学习柳林花鼓,一周之后,掌握了柳林花鼓的队形,动作和人物造型,回来之后她又认真琢磨构思编排,柳林花鼓参加了全县民间艺术巡演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2008年,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山东省地方文艺大赛”在山东电视台举行,她精心准备排练了柳林花鼓和老艺人一同登台参加了比赛,荣获全场“”最具特色奖”。自此,柳林花鼓每年参加冠县梨花节,民间巡演等活动,演出近百场,在全市民间民乐民舞大赛中连续获得两届展演”一等奖”。

为了让柳林花鼓这块国家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2017年,她经过重新查阅资料,不断练习,又单独和老艺人沟通交流探讨柳林花鼓,准备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把柳林花鼓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在传授动作的同时,也向孩子们讲述了花鼓的故事,舞蹈历时半年多的排练经过一遍遍练习,参加了县七一晚会的演出,又赴济南山东剧院参加了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少年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在全省校园舞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09

赵同环

项目名称:柳林花鼓

项目级别:国家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赵同环2011年接任的柳林花鼓会会长一职,积极参加各级领导安排的学习、培训、宣传活动。

他接手传承柳林花鼓后,首先培养新成员,2011年春天,用每天傍晚3个小时的时间培训了30-40人的后补参演会员,组成了现在的新老结合表演团队。

2011年,他们更换了大部分的服装、道具大部分都是自制的,装饰品都是买不到的,所以他请来能工巧匠帮助自制,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置办齐备。今年9月份,冠县文化馆又投资3万元,为他们更新购置了全部演出服装、道具、乐器和音响,表演队伍焕然一新。

2012年,柳林武训希望小学聘请通过走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使当地的小学生都能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经过他们与学校的共同努力,非遗进校园传授非遗文化轰动全省,纷纷都来柳林参观学习,后传至全国都搞了非遗活动,至今八年,授徒七届共6000多学生,有的在省里拿大奖。


10

孙玉连

项目名称:郎庄面塑

项目级别:国家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孙玉连从小跟祖母学习剪纸,40年来培养了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特点,2008年拜郎庄村面塑第六代传人郎秀才为师,学习至今已成为郎庄面塑第七代传人之一。她潜心钻研,总结出了郎庄面塑制作入门技巧,助推了非遗传承;她大胆创新,将原本平铺的面塑演绎成能够站立的立体式人物;她热心公益,经常走进校园同学生们一同探讨郎庄面塑的历史文化。现为聊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16年被聊城市文联聘为全市首批签约文艺创作员。2019年,被聘请为冠县共青团“青陶工坊”非遗传承导师;2019年,被冠县新华书店邀请为青少年授课。


11

李克超

项目名称:金氏古筝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金氏古筝第五代传承人李克超,现为山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自2000年开始,他在临清、夏津等地开展金氏古筝演奏教学工作,目前现有长期学生百余人,均能演奏金氏古筝的传统曲目。

为了更好的保护研究、传承发扬金氏古筝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李克超于2012年成立了鲁西古筝研究会,并任会长。近几年,在临清市文广新局的领导和扶持下,分别在聊城、临清市金郝庄小学以及夏津等多地开展古筝教学工作,累计培训学生1000多人次,其中50多人考入专业艺术院校。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多次参加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并发表论文两篇,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文化部主办),运河记忆非遗展演(天津市文化局主办)等国家级大型活动。在2013年第七次全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弹奏金氏古筝原版筝曲《渔舟唱晚》获得一致好评。2015年在聊城市京剧院开展成人古筝教学班;2016年在临清市金郝庄镇中心小学全面开展金氏古筝进校园活动,免费培训小学生。2016年代表聊城市参加全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演。


12

鲁清田

项目名称:阳谷石佛鲁庄造纸技艺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省级

阳谷石佛鲁庄造纸技艺传承人鲁清田2019年对鲁庄造纸工艺车间进行了修缮和实用工具购置培训及研发了新的纸类,培训授徒传承人进30名.通过对生产工具的修复改善,大大提高了手工抄纸的产量和质量,产量 由原来的每天生产3000张,现在达到每天产出18000张。由于改善了抄纸环境和工具及研发的新纸,所生产的质量大幅提高,达到了国家大专院校使用所规定的标准。由于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观。由原来每张优质纸4角钱卖到现在的3元钱,按平均每天一万张计算,增加毛收入就达到两万元左右.由于改善了抄纸环境和工具及研发的新纸,所生产的质量大幅提高,达到了国家大专院校使用所规定的标准,提高了手工抄纸的产量和质量,产量 ,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观。从原来的造纸作坊扩建了以研发实践观光旅游形式的旅游园,提高了书法爱好者及中小学生实践观光的需求,使社会上更多的造纸爱好者得到了认可。

至2018年以来先后参加了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首届孔雀文化周活动。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运河庙会特产展销会等。齐鲁新闻栏目中,山东电视台,央视2频道,聊城电视台,阳谷电视台及各大新闻报社先后报道。让全国各地人士了解古老的造纸术,使更多的书画和造纸爱好者前来洽谈业务及观光实践。


13

杨连彪

项目名称:红木镶嵌技艺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杨连彪,李渔生活馆主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镶嵌、百宝嵌、木雕镶嵌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古典家具技艺全书编委,鲁作家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宫廷家具研究会会员。

杨连彪自小时候就对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从13岁起工笔绘制各种锦鲤、荷花,而且收集了各种人们喜爱的小人书,这也给其实现明式、清式宫廷家具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杨连彪痴迷于传统家具的设计手绘,并坚定不移的踏上了这条光明远大而又充满艰辛的艺术之路,开启了拼搏奋进的艺术人生。

天资聪颖的杨连彪对雕刻技艺求知若渴,对技法的结合艺精益求精。成年后又逢岳父家为四代木匠之家,与妻子一并创立了“李渔生活馆”,顾氏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大力传承传统家具文化传播与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对于传统家具制作,已经是品类繁多,样式不一,庆幸于其一开始把握明式经典款,近代以来的遗留宫廷家具的精髓,加之其自身拥有手绘技艺,逐一逐件的复制着中国宫廷家具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消逝,杨连彪发现在把握好传统家具器型的基础上,镶嵌艺术是各种家具的艺术水平最高的表现,所以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绘制、修改,出自他手下的作品从器型上把握事物十分到位,工艺配置上符合北方大众的消费水准,在镶嵌技艺上完全掌握了宫廷家具镶嵌的水平,为全国不足5人频危镶嵌技艺群体注入了新年血液。


14

郭春奎

项目名称:东昌府木版年画

项目级别:国家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省级

从设计、绘画、刻版到印制、包装无所不通,郭春奎算得上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中全能中生代。因东昌府木版年画神类较多,卖点不好,他唯恐失传,所以,作为省级传承人,他首先把夫人、儿子、儿媳都教会,并自己投资建起了“永兴堂木版年画传习所”。为了传承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主动与学校联系,把木版年画当成美术课来传授给学生。因这种传承热情,他还被一些学校聘请为客座教师。聊城城区、开发区等10余所学校经常邀请他讲课,聊城新闻网、大众网、百度等都能看到他传承木版年画技艺的报道。

2018年3月2日,作为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他将40件/套年画刻版和4幅年画亲手赠送给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代表博物馆将赠品接收收藏。

每年春节期间,为了更好地传承木版年画刻版、印刷技艺,他将刻版工作台、印刷台从屋内特意搬到永兴堂民俗文化大院院里,现场向村民传授木版年画制作技艺。

今年新任市委书记孙爱军提出了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时间迅速掀起了“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的热潮。为紧扣时代脉搏,他经过20多天的刻制,“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的木版面世,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15

栾占海

项目名称:东昌府木版年画

项目级别:国家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栾占海出生在一个年画木版雕刻世家,栾占海自幼就喜好传统美术和木版雕刻工艺;16岁(1979年)高中毕业后,正式跟父亲栾喜魁(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学木版雕刻,并开始在父亲开办年画刻版店做学徒工,一年的工夫便学会了传统的雕刻技艺,并能独立刻版;1984年至2004年期间,曾自己到莘县开刻字门市,专门承接各种年画画版雕刻及个人印章等业务;2004至今,栾占海回到堂邑镇许堤口村务农,多数在农闲时间予人刻制年画画版,但每年仍有少数客户前来刻版。栾占海在木版年画市场很不好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木版年画技艺,在农闲时从事年画雕刻,并大力支持父亲栾喜魁从事年画雕刻和无条件把年画技艺传授他人。

2013栾占海与其父亲成立文秀斋东昌府木版年画传习所,免费为每位木版年画爱好者讲解、展示木版年画雕刻、印刷技艺,有学习的免费传授木版年画技艺。只要有爱好者向他学习,他都无条件传授,他的学生能独立雕刻年画画板的有5人。

2018年6月,栾占海作品获得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山东赛区选拔赛雕刻类三等奖;2019年8月其作品《水浒英雄图》荣获第十一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间艺术类二等奖。


16

韩洪欣

项目名称: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魏氏熏鸡(聊城铁公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魏永泰先生将魏氏祖传扒鸡与“六熏六晾”的熏烤工艺结合,首创了可以方便携带且长时间储存的魏氏熏鸡,因工艺和风味独特,迅速成为运河沿线一道特色美食。

1873年,魏永泰四世孙魏金龙取字号为“龙胜斋”,寓意龙腾盛世,翔龙致胜。

魏氏熏鸡(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传承是由婆婆传给儿媳。2008年,韩洪欣嫁入魏家后,跟随婆婆学习魏氏熏鸡制作技艺,从活鸡的挑选到宰杀;从调配八角、茴香等香料,到整鸡的煮制;从木料的选取到鸡肉的入笼熏制;从成品的包装到售出、运输,熟练掌握、传承了魏氏熏鸡传统制作技艺。

2013年,在总经理韩洪欣的带领下,公司将正宗祖传秘方融合现代生产工艺,在继承“古法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从选活鸡、盘出型到天然料,从老汤焖、六六熏到黄金丝,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公司在同行业率先研发启用了污水处理、烟尘处理等环保设施,环保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为传承魏氏熏鸡制作技艺,韩洪欣专门注册“魏氏熏鸡博物馆”,对制作技艺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让全国各地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启动“大熏坊”影视剧项目,在更高层次上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17

王柏旺

项目名称:东昌泥塑

项目级别:县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王柏旺现为聊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聊城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职业画家,东昌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昌泥塑传承人,泥人王。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六岁起乱写乱画,父亲发现王柏旺有艺术天赋,就省下钱来为他买纸,笔,墨。在艺术生崖中,师承天津艺术大师刘继卣先生,师承辽宁油画家林守玉先生,师承聊城东昌泥塑传承人李金良先生。三位师傅为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017年泥塑作品仿真人塑像《纺织女》参加了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银奖,2018年泥塑作品《齐白石》参加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铜奖。结业后,文化部,山东艺术学院要求他们,将学到的技艺传承到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及社区,让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他严格的遵守了这一号召,在国学院,中学,小学,幼儿园传授技艺一千余名。收徒弟八人。

让非遗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前半生他总结了二十八个字,作为他的座右铭:艺术之路苦行僧,苦中求索乐其中,能在有生留脚印,不枉一世得安宁。后半生他也计划总结了二十八个字:前半生艺术瞎忙,后半生非遗传承,家庭事业同重要,德艺双馨品位高。


18

郭连成

项目名称:莘县张鲁查拳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省级

张鲁查拳传承人郭连成,是查拳直系十四代传承人,莘县查拳协会会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中国社会武术指导员。

由于对查拳的痴迷,二十五岁在张鲁查拳传习馆传授查拳,学员至今近千人,对查拳的传承和普及 做出了贡献,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传统武术比赛和武术交流,获金、银、铜牌多枚,奖杯、奖牌无数,受到武术同仁的赞扬。在全国查拳邀请赛中获第一名,陕西省体校教授,中国武术九段庞林太亲授“中华查拳传承贡献奖”奖牌。2015年在聊城市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分别获拳术、器械第一名,后随聊城代表队参加了在烟台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获拳术一等奖,器械二等奖,在查拳发源地冠县举办的全国查拳比赛中获器械第一名,拳术第二名的成绩,山西体院教授,武术九段庞林太教授亲授“中华查拳传承贡献奖”奖牌。10月份在台儿庄举办的首届山东省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器械金牌、拳术银牌。

2016年赴韩国与跆拳道武术交流获特等奖,现任张鲁本斋小学、刘庄小学、莘县实高附属中学、莘县翰林学校等学校任武术教练传承查拳至今。


19

崔增

项目名称:崔增鸳鸯饼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300多年前,郑板桥时任县令的鲁西重镇莘县古城镇,流传着一种美食——“鸳鸯饼”,既是美食,又有文化相伴。

如今,鸳鸯饼已在其传人崔增手中得以继承和发扬。承载了齐鲁文化底蕴的美食,鸳鸯饼既延续了传统技艺的坚守,又与时代结合焕发了新的匠人精神。

是文化,更是乡音与乡愁,崔增让鸳鸯饼这个曾经让人们熟视无睹的传统文化美食,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大的文化价值内涵,崔增承担着时代变迁下作为手艺人的本分与责任。

坚守与发扬,崔增让鸳鸯饼这个齐鲁历史文化美食得以重生与焕发。也因此,崔增获得了诸多赞誉。

在现今严重依赖工业机器的时代,崔增依旧秉承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出流水线无法匹及的佳品,并让鸳鸯饼这个历史文化美食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不忘初心,矢志前行。崔增并没有将这门传统技艺禁锢于陈规,几年间,崔增已陆续培养了数十位学员,让这个起源于民间的技艺,凤凰涅槃后,重又绽放于古城、于齐鲁大地。


20

洪林

项目名称:临清驾鼓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临清驾鼓第四代传承人洪林每年带领临清驾鼓队参加本市的品牌文化活动,如非遗展演日活动;聊城市举办的“讴歌新时代,文明社区行”活动进行展演;正月十五社火展演、农民艺术节等。并且经常带领临清驾鼓队参加各类省内外展演、大型比赛活动,例如 2011年9月,在贵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荣获三等奖。2018年9月,在山东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桥架鼓荣获表演项目(综合类)组别优秀奖;洪林被评为优秀运动员等,斩获荣誉无数。

2019年8月24日,洪林组织并亲自制作PPT,以PPT和现场表演的方式参加了市图书馆举办的“临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驾鼓公益讲座活动。同年9月20日组织临清驾鼓会员参加了在文化广场举办的临清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壮丽七十年,翰墨抒情怀”大型书画长卷展活动展演。

2019年9月24日,洪林组织、制作以PPT和现场表演形式参加了新华书店举办的“运河名城书香行”系列活动第十八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驾鼓讲座,现场邀请实验中学(原老五中)师生约50人参与活动,并以互动方式提问驾鼓知识,让孩子们对临清驾鼓加深记忆。


21

候少坤

项目名称:临清龙灯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临清龙灯传承人候少坤本着对社火文化执着的热爱,凭着不懈的坚持自2014年开始,招募爱好民间传统艺术的人员组建临清龙灯队,根据队员们的兴趣特点,开始从基本的舞龙动作到龙灯锣鼓逐一培训排练,使一批年轻人逐渐的掌握了龙灯这一民间表演艺术的基本要领。并且于2016年自筹资金注册成立了临清市社火协会并担任会长,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会成立后飞速发展壮大,协会每周在临清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进行临清龙灯排练展演,开展寒暑假青少年免费培训舞龙活动,定期开展舞龙进校园等活动传播这一临清传统艺术。目前临清社火协会注册舞龙人员已过百余人,并先后组建了少年舞龙队和首支女子舞龙队,与聊城大学音乐和舞蹈学院、尚店中心幼儿园等几家学校挂牌成立了“临清社火舞龙培训基地”并聘为学院、学校的舞龙培训教练,这是临清龙灯队新的血液,是临清舞龙文化新的传承,为更好的开展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临清社火协会注册舞龙人员已过百余人,并先后组建了少年舞龙队和首支女子舞龙队,尚店中心幼儿园等几家学校挂牌成立了“临清社火舞龙培训基地”,侯少坤也聘为与聊城大学音乐和舞蹈学院、学校的舞龙培训教练。


22

武长勇

项目名称:武氏糖画

项目级别:县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武长勇,度假区武氏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代传承人,在传承传统的糖画艺术中又创新了许多新的花样,在糖画原料中加入蜂蜜等原料,使糖画作品更加好看好吃,武氏糖画作品丰富,包含了龙、凤、花、鸟、走兽、禽鸟等各种吉祥图案,或用糖勺书写各种中英文汉字。

武氏糖画传承人武长勇对项目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次走进小学及初中,大学等职业学校进行技艺展示并开展培训和传承教学。同时积极参加文化旅游部门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包括非遗日宣传、中国旅游日宣传、喜庆十九大非遗展、江北水城汉服大会等活动,为许多活动提供特制的宣传展示作品。2019年初,武长勇经评选获得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优秀乡土人才”称号。

武长勇携武氏糖画积极参加参加各种博览会,包括第五届全国非遗展、山东省文博会,江北水城运河庙会等活动。2018年11月,武长勇的武氏糖画代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非遗传承项目代表走出国门到英国爱丁堡参加“中国彩灯节”,作为特约项目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糖画表演,在英国传统民间文化交流中,武氏糖画获得了广大英国民众游客的认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梁平

项目名称:东昌古锦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省级

东昌古锦市级传承人梁平自少年开始便随母亲穆其英学习纺线织布,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梁平在中华水上古城南大街成立了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自筹资金收集了多台织布机,开发了多款东昌老粗布产品,她在体验馆传授徒弟和爱好者东昌古锦制作技艺的同时,节假日还走向街头,让市民及游客体验纺线及织布过程,鉴于多年来为东昌古锦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2015年梁平被当选为东昌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19年当选东昌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2017年及2018年梁平在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成功组织举办了“2017山东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2018山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展会的成功获得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并且在东昌府区张堤口村成立了东昌古锦传习所和老粗布开发基地,在传授徒弟技艺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多年来,梁平在保持传统纺织特色的基础上,把东昌古锦这一纺织技艺与现代技术、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生产出适应现代人生活情趣和审美需要的工艺壁挂、家纺、服装服饰等工艺产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欢。

目前梁平收的几名徒弟已能独立生产东昌古锦产品,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4

朱士玉

项目名称:徐庄铁丝编制技艺

项目级别:县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县级

铁丝编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朱士玉出生在1983年,作为一名八零后,生长在改革开放前期的北方农村,深刻能感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儿时的朱士玉经常看到手艺人在柳树间开始拉铁丝,把拉直的铁丝截成段,用于生产编制,这种原始有趣的生产方式深刻吸引着年幼的朱士玉,他也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编制各种好玩的东西,手划出了血也不嫌疼,衣服经常被挂出洞……这些回忆是美好的,这种兴趣伴着朱士玉走过了三十年,现在朱士玉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肩负重任,他深刻知道要继承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力争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赋予铁丝编制新的生命力,也才能跟上社会的审美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朱士玉2004年考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他在四年的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美术产品的设计基础,对新时代铁丝编制技艺的发展和创新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2008年毕业后开办了九禾艺术馆,潜心研究设计制作铁丝编制技艺。现在云南九禾文化公司,云南九禾经开区教育,山东九禾金属工艺品公司等相继建立,更加适应了文化产品的发展效率和点线面的文化发展模式。


25

于瑞龙

项目名称:于氏金刚力功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于氏金刚力功奉献于世以来举办全国性培训班数百期,觉益苦数十万人。同时举办国际培训班19期,来自23个国家的学员数百人。几年来于教授多次走出国门讲学传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近年来,金刚力功参加国内外比赛和表演,硕果累累。1990 年参加北京亚运会表演荣获荣誉奖,1992年以来三次参加东方健康博览会表演和比赛荣获最高荣誉奖。1993 年金刚力功向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表演七项内功绝技,特别是于教授,破了硬气功,轰动了整个大会,国家体育局主任伍绍祖、公安部部长贾春旺等九位领导同于宪华教授握手祝贺说:金刚力功是真功夫!

于氏金刚力功在2004年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中,荣获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五个特优大奖和万元奖金,同时金刚力功被评为本届武德风尚奖。2005 年在全国第二届武术功力大赛中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11个鼓励奖。几年来金刚力功到日本、比利时、南非、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表演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2013年国家体育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与保护项目,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14年参加香港武术节获得武术功力一等奖,近年来一直参加央视和各大卫视媒体的宣传推广活动。


26

李振华

项目名称:高唐老王寨驴肉制作技艺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高唐县驴肉起源于老王寨李氏家族,清康熙年间,1706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李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因山西洪洞县闹水灾,自1817年逃荒到现在高唐县老王寨村,继续煮驴肉为生计。

第十代传承人李振华为适应时代,注册了“李振华”商标,作为品牌有品推广;2009年,李振华驴肉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聊城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评为“先进私营企业”;2009年被高唐县人民政府授予“高唐传统名吃”称号;同年被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授予“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评为“先进私营企业”。2017年参加山东省名优特产展销会,2018年被评为“先进私营企业”。

作为高唐老王寨驴肉制作技艺的第十代传承人,李振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产品,不断研究创新,狠抓产品质量,使生产方式由家庭作坊式经营逐步转变为品牌连锁经营模式,广收门徒,提供约150个工作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7

相东方

项目名称:高唐四平调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相东方曾任高唐县文化馆馆长,2014年退休,现为山东省曲协、音协、舞协会员,聊城市曲协、舞协、音协理事、高唐县曲协主席。从事文艺文化工作四十余年,尤其在高唐县省级非遗项目高唐四平调的演出、创新、创作、传承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人就作为高唐四平调第三代传人(第一代郭汝河、第二代朱玉亭),演唱高唐四平调。在学习演唱中,吸收了郭汝河老师的“脆”和朱玉亭老师的“柔”等演唱特点,加之自己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柔、脆、美四平调演唱风格。

近几年来,相东方收徒19人,主要有:王玉琢、林玉英、纪和风、张光凤、王俊英、王玉娥、李红霞、杨昊等。并毫不保留的把四平调演唱技艺传授给他们,带领徒弟在县城多种多层次文艺演出活动中演出,并带领他们到乡镇驻地及学校、敬老院演出、每年演出不下20场次,仅2006年高唐四平调被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的13年中,利用各种场合演出达300场次以上,观众累计达12万人次以上。


28

王立河

项目名称:东昌陶器制作工艺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王立河传承祖上手艺,一直以此为生。历经风雨,到而今已传了七代。儿子儿媳和女儿一家均传承了手艺,并一直生产东昌陶艺产品,以此为生。在原来制作花盆、面盆等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东昌虫盆(北王蛐蛐罐)、响盆、陶艺锦墩、澄泥花瓶、陶艺牛角号等畅销产品,这一手艺也为广大的同好与朋友大加赞赏。

2006年中央7套《致富经》栏目对他的手艺和制作的产品进行了专题报道。山东省电视台《乡村季风》,聊城市《文化水城》栏目也都进行了专题和专门的采访报道。

每年一度的聊城市文化旅游节、运河庙会,以及开发区文化节均积极参加,努力宣传这一非遗手艺,虽年近七旬,乐此不疲。

本着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信念,王立河广收门徒,从不收学费,只要认真学习技艺,必然倾囊相授,收徒遍及山东省各地。如威海的曲建玲,日照的徐冰,寿光的夏秋玲,济南的王爱民等,聊城本地的更是人才济济,如吴奇,刘祥坦,牛文婷,还有大批中小学美术老师。

在聊城本地的广大中小学进行义务的非遗宣传教学,被东关民主小学、外国语中学、天津路小学、振兴路小学等七所学校聘请为非遗宣传讲师,并颁发聘书。


29

韩华锋

项目名称:蛤蟆嗡

项目级别:省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几年来,在领导的带领下,韩华锋排演了《武训立志》、《武训行乞》、《武训推磨》三个小戏,并且在戏中扮演了武训。为城建局排演了《大刘老刘和小刘》,在其中扮演大刘,在大型蛤蟆嗡戏《武训舍情》中扮演娄进士。《武训推磨》在山东省“谁不说俺家乡好”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并在去年参加了昆山举办的全国百戏展演和东平举办的戏曲展演等活动。每年都参加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百余场。


30

李延平

项目名称:马官屯泥塑

项目级别:市级

代表性传承人级别:市级

李延平,生于1963年1月,初中,马官屯泥塑第五代传人,第二批聊城市非遗传承人。

长在农村的李延平,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和小伙伴们捏泥人,细腻的黄河胶泥经过他的手总能变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泥人。此后,李延平几乎泥不离手,天天捏泥人。同时,他暗下决心,将来长大了,要把这里所有的农民都用泥土捏出来,还要把这些泥人带到外面去,让更多的人欣赏。

后来,他在聊城一家电机厂当了工人,但并没有放弃土陶创作。一有时间,他就学习绘画、捏泥人。1985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开始了四处求教的漂泊生活。20余年来,他先后求教于天津泥人张的弟子吕方、江苏惠山泥塑艺人王耀祖和聊城马官屯村泥塑老艺人郑克,学遍当时全中国最好的泥模制作技艺。

近年来,他多方奔走,热情传授泥塑技艺,其徒弟遍及省内外。同时,作为聊城大学客座教授,他还将这门古老的记忆带进大学课堂,为其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目前,他已经创作了《我们》《黄河母亲》《春雨》《拼酒》等大型系列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20余个奖项,他被评为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