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游戏背后:中国式炒作到底应该反思什么?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一双鞋子的“奢侈品之路”

“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炒盲盒是10后的时尚.......”

真是如此吗?

代际这个东西非常奇怪,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很久远的概念,它诞生于我们80后一代人成长的过程里,在此之前,我们的父辈实际上是没有这种说法的。

这种以10年为归结的代际切割开了人生轨迹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现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它身上背负着不同年代差异化的生活方式。

我的小表弟是个90后,但和我也约莫相仿的年纪,从小就跟在我屁股后面一起上下学,长久以来我觉得和他并无沟通上的差别,平日关系也挺好的。今年外婆过生日,我们两个一起聊天,他突然和我说起鞋子的事情,在手机打开一个卖鞋的APP,我惊讶得发现在我上学时时常购买的球鞋早已脱离了我打球功能的认知,那上面的鞋少则数千多则近万元的价格一时间让我瞠目结舌。怎么会这么贵?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表弟看上去并不奇怪,他说这些鞋就是这么贵的。

这是一个在他们的接触面早已接受的现象,但在我这个80后眼里是不可解释的,球鞋不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商品,那就是打球,即使在我们那个年代也有人热衷于收藏球鞋,但再怎么贵也是单纯的限定因素,你不太可能会把一双球鞋卖到上万块钱。

直到前段时间,央视开始报道了所谓的“炒鞋热”,我突然恍然大悟,随即释然,这一切似曾相识的场景并不值得奇怪,因为从上到下我们也早已经历过,以后仍然会经历的。

这就是一场资本的盛宴啊!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大抵上从我们接受市场经济的那一刻开始,经济学的规律就注定会让这一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必惊讶,不必不解!

这一切不过是资本的游戏

一、以“富”之名?逐利欲望下的市场经济

现实生活中欲望带来需求,而需求带来生产,人们之所以在现实中能够拥有获得感,一切皆源于此,换句话说你想要的确实是足以改变世界的,而当大众化需求被显现,那么资本随之接踵而来。

我们如何解释我们中国数十年来所展现的辉煌历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富”之名,中国人想要富裕而有获得感的生活,而不是缺衣少食,无法看到前方的生活,于是中国人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其实本质上就是真正允许私营资本流通,改善市场僵化架构,带来供需的自然供给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拿资本划分70、80、90、00、10后的生活内容依据,当社会需求发展,人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不一样的时候,生活里也就有了所谓特殊符号化的定义。

为什么70后会热衷炒房?虽然70后属于起风年代,改革节奏如浩荡潮流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大家要记住我们1978年才正式确立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在此之前70后们依然保留了较强的计划经济时代生活烙印,他们身上感受这保守和进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力量,作用下70后一代人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熏陶,他们仍是祖辈耕作和勤劳持家的代表人物,尽管已经有一批人在环境的影响下看到了市场经济的未来,但隔着一层纱纸就仍是桎梏。因此他们这个群体对家的概念强烈,守住“家”才能观望其他,资本积累虽然受益于时代大红利时代,70后仍是稳健的一代人。而中国人祖祖辈辈们文化对于安全稳固的代表就是是那一栋栋的房子,那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固若金汤,可以传承子嗣,可以赡养安老,这就是为什么70后这么热爱房子的需求。恰逢那个年代中国人口爆发,这更在基础上支撑了这种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经营和参与热情被极大的释放,中国人的商业经营和开放市场带来了内外资本的融合萌芽,一时间到处都是“遍地黄金”的机遇,因此逐利资本不仅渗透进了社会红利,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供给带来了巨大变化,当商业嗅觉挖掘到中国人“安稳守家”的需求时,房地产最美好的年代降临了,那么时候又没有规划监管和统筹谋划的概念,一时间中国人就陷入疯狂肯定房价的境遇里,那是需求和资本的共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市场大国里,这再正常不过了。

为什么80后会热衷炒股?80后是一个横跨世纪的风水岭群体,是最具备时代标志的中国社会划分符号个体,这一代人听着港曲摇滚和享受着独生优待长大,是中国逐步迈向国际化感触最深的一代人,同时还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启蒙基础社会群体,80后人一生背负太多,也感悟太多,那时候人们把这一代人称为“最迷茫的一代人”,这不无道理!感受时代跨越,千禧节点,中国改革深化,社会繁荣稳定,受教育水平大幅攀升,我们却独自享受着另外一种“焦虑”和“不安”,那是裹挟在时代改革开放深化里的个人失落,我们失去了父母辈的红利内容,我们面临人口高峰挤压,我们面对财富获得感下降,面对时代竞争红海化,还在独生政策下失去了兄弟姐妹的情感依托,因而我们80后人急切得想要突破这种压抑感,大多数人进入社会即失业,感受着知识无力和职场成倍地投入,大多数人做梦都想回到父辈那代人的黄金年代完成自我价值,可是时间和现实是回不去的,对吗?因此受高等教育的我们其实明白,中国社会走向多元和稳固的过程中,守比创更难,那么父辈没有的财富投资机会也就只剩下那可怜巴巴的资本市场了。1990年到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无到有,几乎涵盖了中国80后受完教育进入职场之后的时间阶段,那也就意味着资本深度介入是我们这一代人绝无仅有的时代红利,资本开始以证券化经营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投资增值也成为了80后一代人释放职业财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唯一一个入口,这就是为什么80后人热衷炒股的原因!

为什么90后会热衷炒币?再过10年,90后和80后又是完全两代人的概念,杀马特、火星文、非主流文化盛行于90后,小一辈于我们的弟弟妹妹们似乎脑袋里充满着想象力,从社会学角度讲,90后一代是真正无忧无虑的一代人,70后和80后把所有的社会基础都已经打好,细分化和服务化的社会内容发展已经步入成熟,他们这一辈人在物质享受上是完全没有压力的,继而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互联网爆发的内容。虚拟技术和应用方式的广泛接触和延伸,深度影响了90后一代的思想前沿,虽然他们刚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但方兴未艾的信息时代影响,他们成为了彻底的新新人类,独立自主、天马行空、信息传播速度极高、个性化和自我化人格,这就是90后的生活。高速、效率、创意、无边界,这些词汇背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色,虚拟技术和90后人息息相关,他们这一代人不会再有70后和80后人的不安和恐慌,他们更热衷于肯定和开拓,传统社会产物已经趋于保守和他们格格不入,因而他们敢于辞职,敢于抗争、敢于定义新边界,于是这种需求被资本再次认可,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切入点,而虚拟货币化的诞生和迅速扩张,把影响力直接作用于前端,90后们凭借着资本扶持和技术发展,正在努力在稳固时代开创出一个新的节奏。

为什么00后会热衷炒鞋?为什么10后会热衷炒盲盒?这就是一个比较超前有意思的话题了,按说00后到今年才刚19岁,甚至都还没有踏入社会,而00后才处于小学阶段,稚气未脱,他们的接触面能有多广?说炒鞋和炒盲盒成为一种现象级别的特质还为时尚早,就宽泛意义上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为什么资本会盯上这块需求?其实这就意味着资本深度介入生活的发酵已经极度扩张,深度资本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方式,它透过社会资讯快速挖掘需求的能力远比过往要有针对性。这种炒作本质已经脱离了供需之间的关系,来到了金融衍生品领域,这对于中国人的社会内容来说是高度虚拟内容的发展和深化方向,是另类的经济内容。本质上这不是00后、10后在吸引资本,而是资本在主动引导社会了,过去人们主动接纳资本的态度和形式已经变成了一种被动过程,潜移默化和诱导延伸成为了社会资本的表现特质,这就和炒葱、炒姜、炒猪肉一样,已经是金融泛化下的一种现象。未来资本的发展已经过于复杂,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方向在哪里?但本质上炒鞋和炒盲盒已经不可以和炒房、炒股、炒币做纵向对比,这需要看中国人对未来资本的态度和前景如何定位!

我们看到了这些现象虽然横跨代际,但背后都是资本的发展和逻辑在作用,因而这种以“富”之名实际上展现得正是中国市场资本的发展历程,从被动探索到主动渗透,从简单供需走向全面泛化,从原始积累过渡多元化介入,在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不过短短数十载光阴中国资本落地已成,可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未来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本形态?

社会资本的架构分散,并不容易掌控

二、流动资本的浮躁和贪婪

资本以富之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金融逻辑,当个体致富行为和时代背景相互发酵作用,并且市场逻辑足够清晰的情况下,资本从不懈怠,这是资本天生的逐利带来的意义。除了财富追逐带来的社会效应,其实流动资本天性自由,这源于金融货币的特殊属性,善于投资杠杆撬动,透过影响生产效率带动商品流程,这是好的方向。

但现实中流动资本的另外一面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美妙了,财富私有化和社会配给制度的差异化会带来资本的贪婪和浮躁,这就是为什么炒作也是资本发展中的本质部分。当人们自由享受市场商品带来的便利和时代充实的产业内容时,资本挖掘的眼光必然看得更加长远,因为它专注于前方而绝不可能是当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中国货币总量的高速攀升过程,基于中国经济的体量庞大、行业众多以及市场供给渠道的桎梏,市场分配下依然是结构性短缺的,差异化供给下就带来了市场资本的逐利机遇。

因此无论是炒房、炒股、炒币、炒鞋、炒盲盒,或者是炒作任何商品事物,其本质上都是资本在利用自身的社会功能在发挥作用,这本是市场化经济建设的一部分。然而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资本是有负面作用的,比如它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急功近利,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会带给企业错误的价值导向,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社会逐利市场化带来的考验,资本本身由人掌控引导,因而也就沾染了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浮躁和贪婪。同时时代特质带来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内容侧重,因而也暗合中国资本的发展过程,这种看似大方向上理所当然却又在细节注重上无比急切和短视的反差,形成了属于我们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发展内涵。

但这种急躁和短视对经济是有害处的,隐藏在资本炒作里的逻辑固然有道理,但这个度总是世界上最难衡量的东西,欲望和需求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划等号,甚至有的时候在社会宽容下资本更容易倾向于欲望,而不是单纯的供给需求关系。

这其实就是当下中国经济关系中最难理顺的方向,也是考验中国对待未来资本能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

三、引导资本下的中国难题:正确认知资本的力量

根据人们对经济学数百年的发展总结,资本从本源上来源于私有化的财产概念和货币流通的基础延伸,一切围绕资本所展开的逻辑都是人们基于财富占有所形成的货币供给作为关系。当市场资本时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用货币金融和实体产业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这是资本最原始的影响要素。

西方资本是高度市场化逐利表述,以人性的角度看,西方社会的经济体制是以少数人凌驾多数人利益的,资本家的奥秘就是将一切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展开价值眼光差异下社会逐利活动。虽然这种资本利用的形式也会带动社会化生产的扩张和发展,但差异在于资本的价值就会变得狭隘和个体化。

因此在西方社会过度强调自由逐利的价值,忽略掉了管制资本的必要性,因此很多时候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都很容易形成资本过度的恶果,当一个领域的价值受到资本的狂热追逐,那么生产被误导也就在路上不远处招手了,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西方资本社会时常诱发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而回归我们中国市场条件下的资本发展则看上去更像是社会实践学上的资本概念,培养资本意识作用于市场,但在根本上仍然拥有框限结构。梳理中国的金融形态,一切都是从空白开始,西方资本价值的传导固然带来了理论上的理解,但基于实践探索则中西方完全不同。

当我们的经济建设完成从主体认可到市场建设,从框架机制到流程应用的全部内容生态建设时,中国人大概意义上才开始正式接触资本的概念,也就是说尽管市场建设多年,但在本质上我们从未真正完整总结过中国市场资本的定位和方向,而是选择从金融源头上管控,这种自上而下的管控虽然也是政策引导资本建设的一种方式,但过于宽泛且很难在实践中定位资本的具体流程。

另外中国的市场资本仍处于挖掘领域,它是借助社会认可存在的,底层基础虽然和西方的价值挖掘相同,但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下,仍无法做到全领域介入,因此方向上确实需要政策梳理和明晰。

诸如这么多年来资本流窜炒作,基于社会内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到处都有赚得盈满钵满的群体,但是在这背后我们是否还要思考它留给我们的社会的,除了现象还剩下什么?是价值体现还是一地鸡毛?

就拿炒房来说,它确实符合了中国人对于固定资产的偏爱,也符合社会大众对于安全稳定的投资需求,但资本挖掘过甚,现在已经彻底绑架国家经济脉络走向,债务压力在居民杠杆中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甚至到了挤压国民消费和各行各业成本的问题,这就不是一个单纯资本可以解释的逻辑,我们不能放任资本为所欲为,像西方世界一样等到经济危机再来收拾后果。

资本是一个中性词汇,并不是西方价值的代言人,但它需要不同环境去阐释和发展,我们不必带着偏见去看待资本,我们需要正确的认知它,并积极应对它的发展逻辑。

金融监管的两难

四、中国的两难资本境遇:管则僵,松则泛

市场肯定的条件下,资本认知和监管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难题,过松则泛,过严则僵,加上中国社会制度体制和西方完全不同,那么如何处理资本流动的引导就成了一个最富有争议性的议题。

相信过去多年存在的上述炒作问题已经被人们所察觉,内在逻辑和弊病其实也经历过了社会化大讨论,道理似乎再简单不过,可怎么把控和解决问题却至今难以有一个智慧的方式。

我们当下的资本管制显然陷入了一个两难境遇,资本投资行为到底怎么认定边界上下限?我们如何处理好资本参与的各个环节流程?如何保证最优质的资本活力和最难方向引导之间均衡?如何疏导中间市场的需求和资源配给?

这些问题本来应该在中国人探索资本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被逐步化解掉,但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在于中国资本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落地,极大得缩短了资本在流动过程中被反复考量的深度,因而当我们面对和西方资本同样的现状时,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数百年的西方经验在我们面前也许并不合适,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过去我们面临得是一个从严格资本管制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市场探索的意义之一就在于肯定资本在市场经营中的作用和功能,换句话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鼓励民营资本逐利,借此刺激经济的主动作为力量,内容和领域方向则一直采取得是逐步开放的态势,也就是说其实中国的资本一直都是有所抑制的,这是一个正确的探索态度和方式,本身这并不急躁也不短视,为什么具体到了应用领域就会出现问题呢?

那是因为中国的聪明人确实太多了,资本利用率和流通率由于宏观压抑和流程配给不足导致恶化了微端作用,大多数时候供需内容的方向被特殊的市场扭曲力量所误解,这就是为什么炒房、炒股、炒币、炒鞋容易陷入极端的原因。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资本监管也逃不过这个法则,如果我们想要真正解决资本微端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中国资本的共性差异问题。

规范资本流程和渠道,把握底线法律原则

五、规范和法制下的资本参与——底线和渠道建设

其实从我们中国人过去的思路来看,一直都倾向于源头管控,就是从金融政策上主导资本倾斜,但是这种效果在市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以及资本内容泛化介入的年代,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更何况这种政策前置相当于市场准入,管控过于严厉,无法对应当前的资本效率需求,因此过去多年我们始终小心翼翼得保持着对资本的谨慎,从而导致市场关系中大量环节被扭曲定位,这是得不偿失的。

资本天性逐利是基于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如果政策过于僵化很容易将经济中的自然关系逻辑打乱,但是过于放任资本流窜也容易形成泛滥,那么管控两难问题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其实中国人在当下应该把管控的思路彻底转换成为引导,当市场底层逻辑存在价值均衡的时候,抑制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对策,特别是从源头上去要求的时候。引导和管控的不同在于思路从限制的角度释放为规范,也就是在流程环节上设置底线和原则,并在渠道应用效率上下文章。

当下是一个金融资本泛化的年代,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认知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合理处理资本发展的合理空间和地位,鼓励资本投资是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更加多元的价值之一,因此我们不必再探讨资本万恶论的问题。

未来的中国资本引导实际上有两个发力方向,即法律底线规范化和渠道建设针对化。一个作用于下限,一个作用于流程,至于上限就交给价值来决定吧。

梳理资本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光是理清其在市场发展中的主导关系就相当发展,更何况中国经济目前的体量和复杂程度远超西方社会过去,因此在考量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针对资本的重塑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

过去中国市场化的效率一直都不太高,原因也无非是金融供给和传导两个方向上的问题,如今资本活跃带来的正反面效应,从更深层次上拷问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能够把管控资本逐步开放为引导资本,解决法律底线框架,明晰资本定位和边界,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市场竞争环境,那么中国市场经济的效率会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升的。

而基于流程传导上的桎梏,实际上仍然是中国人对于资本的恐惧造成的过度谨慎和保守,风控机制我相信全世界没有那个国家有我们这般严格了,但资本流动性参与的要求又需要融入各个行业的环节流程中,渠道保守和终端灵活产生了极大的供需缺口。如果我们能够在灵活资本引导层面设计出不同的渠道应对组合策略,梳理请资本介入的市场层次和架构,那么很多过度泛滥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

从认知资本到理解资本,再到引导资本,这是市场发展流程中适应当下多元化价值应用的资本优化之路,同时也是解决中国特色市场体制下资本关系的一种比较符合现实管控的思路。

未来属于大资本时代,中国需要善用资本

六、未来时代,善用资本者胜

我们当下仍在探讨横跨代际的资本炒作现象,但它们作用并不在于此时的影响,更多得应该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市场下未来的资本形态和发展趋势,炒房也好,炒鞋也罢,这些都已经存在,背后固然有资本的好处也有资本的坏处,但最重要得是它告诉人们未来资本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对于人们的生活参与度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中国市场条件下引领未来的一种趋势力量,绝不可轻视!

未来时代,善用资本者胜,西方利用资本发展数百年起来的辉煌,我们在基础探索方面就已经赶超了,但是未来质量占据优势和价值主导升级的前置下,我们如何把内容建设得更加完善,单纯依靠行政主导的方式是不够的,远远不够,而资本的作用在于渗透和发酵,在于价值挖掘和阐释,这是依靠别的力量无法做到的。

当我们中国经济的内容越发深度发散,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应用市场前景不断推动着时代的时候,只有资本才让市场不断扩容,也只有资本可以真正做到托底庞大体量的传统产业转型,因为资本天生就是来做这个的。

我们需要尝试去理解我们当下资本运用的误区和不足,设法化解这些东西,扬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引导中国资本从完善走向成熟,那时候无论时代发酵于哪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让社会推动资本进步,同时也让资本推动社会进步,那是一个资本最好的年代,也是中国经济更好的年代,离此不远,万望努力!!!!


本文系小欧本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否则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