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哪有弹幕好看啊!——弹幕文化的出道之路

俗话说:看剧不如看弹幕热闹,足以见得弹幕文化的火爆。不少剧的弹幕,甚至自成一体,单独出道,成为“二次创作”的典范。 弹幕为何能有如此魔力,甚至现在还能独立于视频本身存在呢?


弹幕最早起源于日本,最初为军事术语,指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块幕布一样,经常被用在弹幕射击游戏中。同人游戏(指业余的个人或同人社团所制作的电子游戏)《东方project》的流行带动了弹幕文化在二次元领域的发展,由御宅族构成的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最早提供了线上评论功能。


随后,我国的弹幕视频网站AcFun和哔哩哔哩bilibili将其复制并引入中国大陆,开启了弹幕文化的先河。

弹幕与互联网天生契合。互联网的匿名性,开放性,自我发散性,是滋养弹幕的沃土。并且,随着B站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弹幕也成为愈发受到欢迎的形式,类型也日益丰富,成为主流视频网站的标配。

对于弹幕,大家都有一个从不适到适应的过程。然而一旦适应,便会欲罢不能。甚至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开弹幕的视频就像是没加老干妈的菜,少了点劲道。 那弹幕是如何发展成为视频“添油加醋”的精妙调料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弹幕文化兴起的原因。

宅男宅女的社交需求
与传统世界寻找同类的方法不同,在网络世界中的社交,是不需要见面,甚至不需要实体存在的。对一个明星或者事物共同的喜好或者厌恶,对于同一段视频的评价,对于一个梗共同的兴趣,是网络世界找对“触角”的标签。


弹幕给“御宅族”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让他们能跨越空间的界限,达到群聚观看的效果。

弹幕的出现,让视频前的观众不用变换时空,不用下拉视频,也不用翻页,就可以进行友好互动,是一种不存在时间差的即时反馈。通过低门槛,不花钱的操作方式,视频观众就可以收看或者输入弹幕。


从此,无论是抒情还是吐槽,都不再孤单,只要有弹幕在,就可以找到和你有共鸣的评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找到同伴的归属感。 就像B站会员节目,一打开,满屏幕的“富贵让我们相遇”,或者音乐APP会员才能听得歌曲,非会员只能通过该首歌的MV来收听时,“贫穷让我们相遇”的弹幕,都可以让人露出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

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B站会员弹幕截图,问,就是逼我承认我穷

当然,还有在现实中过分害羞的青年,不敢说出的表白,不好意思要的债,只能用弹幕来代替,相信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还钱警告!

“沦为”表白墙的弹幕


网络直播的兴盛

曾经的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界限分明,网络直播几乎可以看做是专指“秀场”类的竖屏直播,而如今,这个分界线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视频网站纷纷开始布局项目版权,电视台节目和网络平台分享内容的情况,也愈发喜闻乐见。


因此,在兴盛的网络直播环境下,弹幕成为观众在观看直播时的重要参与工具,一场体育比赛,一场电竞对决,一场发布会等等,当观众用弹幕互动时,也仿佛是一群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进展情况。


而且,你周围的朋友还不一定和你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但你进入到某个直播间,大概率这个直播节目里的观众和你是基于同一个爱好进入的。因此,你更加可以“放肆”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担心对方听不懂,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会超纲,业界“黑话”可以张嘴就来。

前两天LOLS9总决赛直播,B站直播间最高峰时人气突破1.8亿说是游戏迷们过了一次春晚也不为过

杜兰特的梗:要喝女神斯嘉丽的洗澡水;被对手打败了立马“投敌”转会;降薪打比赛;没有脖子,等等堪称NBA梗王,身上的梗加起来可绕全联盟三圈

2018年FIFA世界杯的有趣弹幕

冲浪网民日益增长的创作欲望

不少弹幕是才华横溢的网友二次创作的成果,弹幕比视频好看的情况,时有发生。弹幕是视频孕育的产物,却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弹幕文化的精髓与亚文化的内核一致:是对已经解构的内容予以再生产,再解构。同时,弹幕还进一步模糊了“传播者”和“传播内容”的边界,让网友观众们可以面对更加开放性的文本,从而满足了网民们表达和被表达的欲望,给到了观看者更强的话语权。冲浪青年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权利,让内容更有娱乐性和颠覆性。 通过这样一个可循环的生态,让内容的生产者,再生产者和消费者交织在一起,实现了“三位一体”。 例如最近又突然因为弹幕再次走红的古装大戏《甄嬛传》,就是网友们“二次创作”的巅峰集大成,赋予了《甄嬛传》的网络灵魂,让一部古装正剧,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产梗大户”。

​打卡著名“景点”——“臣妾做不到”

甄嬛去甘露寺出家,被称为“云刷野”果然,在游戏迷的世界里,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游戏术

学习了!形容东西多而杂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

不只在宫外,在宫内,皇上同样会被“绿”,同样会“喜当爹”

后宫S.H.E,唱,跳,RAP俱佳

碎片化的时代特征


有点追求的年轻人都想搞点创作,顺便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们高山流水,琴瑟和鸣。


然而这个时代的诱惑是丰富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分散的,传统文章形式的长篇大论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快节奏的观看和生活方式(默默为正在码字的小编流泪)。而弹幕,这种比微博字数还少的形式,正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传递信息,恰好满足了碎片化表达的时代特征。因此,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乐此不疲。 平庸的弹幕会自动从观众的脑海中略过;惊艳的弹幕,即使字数寥寥,也自然会留下它的痕迹。


比如这些让人过目不忘的弹幕:

许仙的妻子白素贞是千年蛇精许仙作为一个大夫,会治“蛇精病”这

出自《少年包青天第一部》这位网友的品牌洞察力简直惊人!阿迪达斯不选你去做广告策划

​出自《欢乐颂》第一部看来大家的妈妈,属于元素周期表里的同位素,有着极其相似的某

出自《名侦探柯南》啊!“万恶”的谐音梗

当然,弹幕的出道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弹幕对于部分观众的观看体验,是会造成伤害的,因为弹幕遮挡视频画面,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喜欢的人,觉得遮挡的越多越意味着视频的火爆,不喜欢的人则觉得这严重破坏了视频本身内容。 比如在弹幕网站打开《王子变青蛙》中,明道饰演的单均昊霸道总裁cut部分,明道的整张脸都淹没在了对霸道总裁的表白之中,这在粉丝心中,无疑是其受欢迎的证明,但是对于一般观众,就会觉得脸都没有,还让我看个啥?

这便是传说中 —— 在B站“不要脸”的男人

目前,为了应对“挡脸”引起的不良反应,弹幕出现了新型黑科技。让弹幕可以从视频中的人像背后穿过

​从人像背后穿过的弹幕黑科技

还有一点担忧在于:在弹幕的一次次解构中,会不会让本该严肃的内容也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会不会让所有的表达,都成为“游戏人间”,“娱乐至死”的代言?


这是在这个网络狂欢的时代,需要我们万分警惕的事情,也是留给弹幕文化的一道深刻的思考题。
注:常见弹幕术语扫盲
空降成功:这个弹幕常见于op(片头曲)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小伙伴们懒得看op后直接跳过到达正片!当然也会出现在某些高能情节的开始处

弹幕护体:一般出现在恐怖视频,或者一些猝不及防的恐怖图片上,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满满的弹幕帮你挡住了那些可能令你手机返厂的恐怖画面

真香警告:常用于视频中的角色前期立出flag,而后来被疯狂打脸的情节

截图干嘛,愣着啊:这个弹幕的本体是“愣着干嘛,截图啊”,正话反说表示强调,同时带有趣味。一般出现在制作精良的风景画面,或者是充满视觉震撼效果的画面可以被截图的画面中

温馨提示,前方请调高音量/赶紧戴耳机:注意注意!看到这条弹幕千万不要真的调大音量,特别是你在公共场合或者身边有亲朋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发放娇喘,尖叫福利、或是忽然声音变大之前

吃饱辣条冷静下:指的是这件事情无法理解,需要冷静项下。举例:“待我吃包辣条冷静下” 耳朵怀孕了:特指声优,听着声优的声音很舒服

FFF:即FFF团,一般指把人绑起来烧掉,来自单身狗的怨念。例如男女拥抱,弹幕会“FFF”飘过,男女表白,弹幕会“FFFFFFFF”和“FFF”接吻,就会各种“FFFFF”刷屏表示对异性恋的不满 毫无违和感:一个事物与另一件有关联的事物或周围的环境对比后所产生的没有不适应、不协调,而感到能融入其中(也会反用用以嘲讽)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在电脑前:看到很厉害的视频或者事物,觉得很厉害,要膜拜,就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出敬佩的情绪

妈妈你听我解释啊:指的是该作品中突然出现叫人防不胜防的少儿不宜内容,这时可以调侃成妈妈看到你在看“里番”所以生气了,要去解释的意思

暂停学姿势(学表情):调侃,形容这个姿势(表情)很有意思,或者一般人学不来的那种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