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的叫声像“脱去破裤”?苏东坡的《五禽言》告诉你为何如此

苏东坡是宋代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诗词,不仅多表明了自己乐观豁达的心态,亦不乏关心民生疾苦的词作。

苏轼曾仿照梅尧臣的写法,用动物的叫声来侧面揭露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抨击了当时的贪官污吏和不合理的制度,名为《五禽言》。今天我便列举三首试加分析。

其一

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农民辛苦劳作却悲惨穷困的遭遇。

因为下了一夜的雨,溪水涨得太高,农民不能赤脚淌过去了。为了防止沾湿衣物,农民只好脱下破裤子踏进冰冷的溪水里。明澈的溪水映出了他身上地主逼租留下的伤痕。

破袴,就是破旧裤子的意思。

若是游山玩水的贵公子,就算直接淌着溪水过去也无妨。因为他有的是衣服换洗,就算弄脏了衣服丢了也无所谓,他尽可以把这当作野趣。

而不像富贵人家,农民身上的破裤可能就是他仅有的衣物!所以农民极其小心地对待身上的破裤,不敢弄湿弄脏它,只能脱去破裤跨进寒冷刺骨的溪水里。

当时,“脱却破袴(ku,四声)”就是当地人对布谷鸟的叫声形象贴切的联想。苏轼把布谷的叫声巧妙地嵌入诗中,让农民在布谷的催促提醒声中更显凄凉无奈。

写到这里,东坡犹收不住揭露民生的笔,又写到农民脱下破裤后,溪水倒映出了他的伤痕。

什么伤痕?是农民被地主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了难消的伤痕。

可能因一年的气候不好导致粮食减产,可能因徭役加重农民受到更严重的剥削。自己尚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可怜的劳动人民还要受到地主收租催租时的鞭打。

度过冰冷刺骨的溪水时,寒气入体,农民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怎能不让人为之心惊难过?

通过一个小小的农民过溪的片段,多少辛酸艰苦浓缩于其中!东坡不愧是一代文坛宗主,通过寥寥数语,又借布谷鸟的角度精妙地点出了农民的劳苦艰难。

两鬓苍苍十指黑

其二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注:这只鸟的叫声像:麦饭熟,即快活。)

去年的麦子没熟,饥饿的农民用弹弓打鸟用鸟肉充饥。今年麦子大丰收,还有盈余。丰收之年的气象,从林间鸟的快活鸣叫就可以看出来。

过去收成不好的时候,饿疯了的人们啃树皮、吃草根,甚至“易子而食”,不会放过一切能充饥的东西,鸟儿自然也不例外。

苏轼通过鸟儿的命运侧面反映了饥民的悲惨,可谓别具匠心。

其三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

(注:姑恶,水鸟也。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

有一种鸟的叫声像“姑恶”,“姑恶”就是婆婆恶毒的意思。就算婆婆不恶毒,古代女子的命运也大都悲惨,更不用说那些在恶婆婆摧残下痛苦终生的女子了。

东海孝妇是个典故,是指东海有一个孝妇,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又没有孩子,但她侍奉婆婆十分用心。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都推脱拒绝。

她的婆婆便对邻居说:“这个媳妇对我很好,但她自己的生活却太清苦了,年轻守寡又没孩子该怎么熬?我老了,不能长期连累她,断送了她大好的青春年华,该怎么办?”

很可能就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这位婆婆自缢而死。婆婆的女儿不明就里,把这位孝妇告上了官府,说她杀了自己的母亲。狱吏便逮捕了孝妇,对她进行拷打逼问。

孝妇怎么会承认这莫须有的事情?所以她一直没在供词里承认自己杀了婆婆。在狱卒的严刑拷打下,孝妇实在忍受不了痛苦,只好屈打成招,太守最终决定斩杀孝妇。

孝妇死后,郡中大旱三年。这就是“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的典故。

这位孝妇的婆婆不恶毒,相反,她对自己拖累了媳妇很愧疚,是个善良的老人家。是狱卒草菅人命,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妄加揣测,图省事将孝妇屈打成招。

在这首诗里,苏轼借鸟的叫声,讽刺了那些滥用权力草菅人命的官吏,揭露了古代女子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凄惨,引发人们的深思。

在《五禽言》里,苏轼让禽兽开口吐人言,用谐音揭露了古代劳动人民命运的悲惨,角度清奇独辟蹊径,不愧为一代文豪。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苏轼的诗词里不仅有各地风景名胜,有乐观旷达的戏语,更有忧国忧民的警句,这也是他流芳百世的一大重要原因。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是平生书事,愿每日与您共享书中智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