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三电一兽”,能创造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吗

作者:旧叔,ID:jiushujiuwen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6月国内人均单日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35分钟,在2018年同期为341分钟,到了2019年,人均单日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上升至358分钟。

从表面上来看,这代表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更深层次来说,其实是人们对于手机电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间日趋增长,我们正愈发感受到手机锂电池在物理上的“局限性”。是手机厂商没有办法把手机电量表现做到“超长待机”吗?当然不是,受限于手机安全性、外形、厚度等要求,智能手机的电池性能仅保持在每年3%的小幅度增长范围内,但随着手机越来越“好玩”,这已经远远达不到用户“耗电”的速度。

共享经济在充电宝这一领域的延展正是因此而诞生,为了解决生活场景中来自人们对手机电量的“焦虑”,共享充电宝行业“从无到有”,行业声量不时沸腾。

从前两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百电大战”,到如今“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如此,三个月前美团高调宣布入局共享充电宝市场又使得还未站稳脚跟的行业玩家们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未来共享充电宝市场格局或将因为互联网巨头的插足而改写。

纷纷扰扰之下,美团+“三电一兽”,能创造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吗?

行业竞争激烈,盈利之路漫漫

2017年是共享充电宝市场发展“元年”,彼时共享经济市场还热闹非凡,受到资本青睐的共享单车OFO、摩拜单车火遍大江南北。在此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因为采购、维护、运营成本都比共享单车更低、但商业模式却十分相似而受到多方资本的追逐。

站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上,仅在2017年春夏之交的40天时间里,共享充电宝行业就拿到了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总融资额约为12亿元,而这个融资数额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5倍。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4月,“街电”科技获得了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5月,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投资,聚美创始人陈欧出任街电董事长,陈欧也开启了此后遭受议论纷纷的另一段事业。8月,街电正式被聚美优品收购,其全资子公司持有街电60%的股份。

2017年3月,“小电”科技获得由金沙江创投和“创投大佬”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4月,“小电”又获得了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5月,小电科技完成B轮3.5亿元融资,由红杉中国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鼎晖投资、众为资本等联合投资。

2017年4月,“来电”科技获得2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

2017年7月,“怪兽”充电获得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瓴资本、顺为资本、清流资本等;11月,怪兽充电再度完成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获得顺为资本、云九资本、高瓴资本等的进一步投资。

进入2018年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随着共享经济的降温而融资进度渐缓。2018年3月,小电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018年底,怪兽充电宣布完成了新一轮3000万元融资。此后,行业融资渐无声息。

至此,在资本的助推之下,共享充电宝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市场洗牌,经过两年的激烈厮杀之后行业局势基本已定,呈现出“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的竞争格局。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份额表现中,街电以40.5%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第一,小电、怪兽及来电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23.6%、20.9%和11.7%。“三电一兽”的总市占占有率达到近97%。

另外艾媒咨询还预测,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至4.08亿。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仍然拥有着巨大的潜在流量,能不能在市场卡位的同时实现盈利成为行业玩家们愈发关心的问题。

但市场卡位虽然不缺资本烧出来的力量,盈利却成为摆在共享充电宝行业面前的一个普遍质疑。大家争抢的这块“肥肉”究竟有多大的盈利空间?从理想状态分析,共享充电宝运营商靠租金就可以在短短数月内收回投资,但反观目前头部玩家们靠疯狂烧钱抢占市场的运营模式,前期巨大的成本投入要想靠1、2元的租金收入累积来实现“盈利”显然遥遥无期。

据了解,共享充电宝进驻一些客流量较大的娱乐场所、饭店的话,需要缴纳的入场费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甚至有的热门商户“入场费”高达百万,比如媒体曾报道武汉威尼斯水世界与怪兽充电合作一年的入场费高达140万元。

除了入场费之外,共享充电宝入驻部分点位还需要向商家支付分成收益,以深圳的水榭年华为例,怪兽充电除了要缴纳12万的入场费,还要外加50%的收入分成。

而随着高昂的入场费已经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的主要“筹码”,大家为了抢到“地盘”、独家入场提供服务、获得用户增长,这种状态将会长期持续。所以共享充电宝要想收回前期巨大的成本、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盈利模式单一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涨价”成主旋律

目前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方式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和广告收入,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广告主“持币观望”态度明显,来自广告的收入潜力并不稳定,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们的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消费者的租金费用。

于是在盈利压力之下,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从今年开始,国内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陆续开启了租金“涨价”模式。

共享充电宝行业在早期烧钱抢市场的阶段固然可以不计成本,从开始的“免费”到每小时1元的租金,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于是在行业混战中存活下来的玩家们为了达到运营平衡开始陆续调整价格“收割”用户,从每小时1元翻倍涨价至每小时2元、3元、4元,在客流量比较大的的地方甚至高达每小时8元。各家公司根据场景的不同、客流量的大小陆续实施了差别定价策略。

据了解,目前街电定价已经普遍涨到2元/小时,部分入驻竞争激烈的特定场所存在5元/小时或以上的价位;怪兽充电显示收费标准在2.5元/小时;来电同样大部分场景定价上涨为2元/小时。不可否认的是,“涨价”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盈利方式,但未来它是否会成为稳定有效的盈利方式,是否会被消费者普遍接受,这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仍然存在大量“伪需求”的质疑,一些人会认为共享充电宝是偶发性需求而不是持续性“刚需”。具体而言,充电宝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用户现在完全可以自行买到功率大、携带方便的充电宝产品而不会选择进行二次消费,因此这个需求不具有持续性,这在共享充电宝模式提出初期就存在的质疑目前仍然在面临市场的审视。

美团入局,行业格局或将改写

“三电一兽”除了要面对盈利难的困境,还即将迎来一个重磅玩家的“乱入”,而这或许是一个改变现有行业格局的“契机”。

今年8月,美团点评传出“将在全国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消息。据悉,这不是美团首次尝试开启共享充电宝项目,早在“百电大战”的2017年,美团就曾在石家庄、青岛等地开展过小规模测试,甚至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还曾在内部信中专门点名这一业务,只是后来因为美团同时开展的新项目过多而被搁置。

这次美团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启动,官方宣称“将是正式、大规模的扩张”。

互联网巨头玩家的入场,“三电一兽”注定要抖上一抖。根据美团2019年Q2财报显示,美团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万个到店活跃商家,仅仅依靠目前现有的数据资源,假设在这些点位都铺上美团的共享充电宝,其点位数将是目前“三电一兽”点位数的总和,这种“想象”对于“三电一兽”来说显然是更高维度的威胁。

不管怎样,美团的入场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是一家好事。一方面,巨头的切入可以“倒逼”行业原有玩家进步;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只是对于既有玩家来说,它们的未来之路将持续“挣扎”,如何生存、如何破局将成为大家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科技、商业与传播领域的不明觉厉,都有穿透过去与未来的逻辑相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