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现代舞剧《春之祭》引人冥思:众生如何应对人生三毒八苦?

昨日,杨丽萍的现代舞剧《春之祭》终于在琴台大剧院开演。#春之祭#现场舞台场面之宏大肃穆,色彩之鲜艳夺目,杨氏舞蹈美学随处可见,配合着经典曲目《春之祭》,把现场观众投置于一场春天的轮舞中。

作曲家设计的“反逻辑重音”和“人工重音”对抗交融,创造了厚重绵延的大地形象,节奏的对抗、对拍的轰鸣、调性的对抗,舞者尽情释放,大悲大喜,氤氤氲氲出人与神的对话,谱写了一首生命至性之歌。

《春之祭》原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杨丽萍结合东方美学、哲学、智慧对《春之祭》进行了全新的解构,讲述了人与神的更替。

《春之祭》现场照

杨丽萍这部《春之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人们在大地上奔忙,人们在大地上歌舞;人们在大地上生活,人们在大地上幻灭;人们在大地上觉悟,人们在大地上渡与被渡,立地重生。

神见世间,八苦三毒,欲望横行、痛苦挣扎;众神云中端坐,冷眼看着大地。

修行者,在平行时空修行,他是执着,也是破除执着。

众生,经历着三毒八苦,在开悟和执迷中挣扎、痛苦、消亡、轮回。

度母,是观世音的眼泪幻化而成,要下凡至人间,体验众生执迷,引领灵魂,启悟人们放弃对恒常的执着。

整部舞剧,舞蹈精彩绝伦,音乐荡气回肠,故事惊心动魄,整一个精美精湛又震人心魂的艺术佳作。

关于讲述“破除我执”这个恒久的东方哲学故事,也有其他不少作品揭示过:

比如由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通过讲述一个罪恶与救赎阐述爱不得的佛家智慧。春天,万物萌动,罪恶与救赎发生;夏天,湿气奔腾,欲望与放纵;秋天,造业结果苦果,蕴含爱欲恨。冬季,万物沉静,沉淀反思,了悟修慧。四季轮回再到春天,万物伊始,延续回转,生生不息。

《春夏秋冬又一春》剧照

跟杨丽萍这部现代舞台剧《春之祭》一样,都阐述了一个佛学的人生真理,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

《春之祭》里的度母、《春夏秋冬又一春》里的佛教徒都是一心行善、普度众生,沉沦,疯癫,领悟,重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

修行者和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沉静自持,与世人的阴险狡诈、痛苦挣扎形成强烈的反差。

于是,人与神之间身份的转换,就在于启悟与否。

《春之祭》落幕剧照

同样地,讲到爱欲与执迷的还有泰国电影《永恒》,这部电影我认为是描述爱情与婚姻,欲望与永恒里最为精辟的神作。

如果把不伦之恋要冠以真爱之名,那么就为真爱放弃所有,包括自由,可以吗?

如果追求永远在一起的激情转化为时时刻刻不分离的绑定,让生活充盈着爱欲,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愿意吗?

一旦看到对方的庸常、陋习、缺陷和不为人知的鄙陋,开始意识到对方是多么不完美,渐渐地无法忍受,失望,觉得受到了欺骗并感到被伤害。于是开始争吵、撕咬、割裂、矛盾、甚至同床异梦。

电影《永恒》海报

世人欲求的爱情是亢奋的,是荷尔蒙高度分泌,是无处不在的浪漫和传奇!但它终会回归平常。乏味。单调。重复。没有了新鲜感和激情,剩下只是无聊。

人一切的痛苦根源在于“八苦三毒”: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贪、嗔、痴。而愚痴是三毒中的根本。

那世人不经要问,如何才能摆脱痛苦,破除三毒八苦?

我想一定不是如今的纸醉金迷可以消弭掉的,不然#王菲#、李玉刚 、#杨丽萍#、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等一批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艺术家、企业家不会沉醉于佛法的研读与修炼。

一是要破除我执。

弘一大师说“偏则不全,执则不灵。” 只要破除我执,就会“有云无云俱无碍,风舒风卷自纵横”,只有打开心结,破除执念,得逍遥自在,何必自心挂碍?

佛说,一切事物,从来就没有离开你,你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只有了解一切都是如来,也就不会再去执着了。生命,其实就是一种“感受”、“想象”、“执著”,这三个都是刹那变化的,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

生命都是因着造业的业力去创造感受,生起想象,然后带动执取,如此而已。

把五蕴里面的执著,每天把它清干净,不要让它打结,生死业力,它就不容易累积于心怀。王阳明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表意非常恰当。

二是要活在当下。

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专注于当下的人,不对过去做无谓的得失计较,对于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他们的心宁静而清明,所以他们是快乐的。

心理学家证明,如果一个人能够专注于某件事,身心就会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安稳中,很容易引发一种超然舒缓的喜悦感。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弘一大师说,有才能而性格稳重的人必定属于大才之人;有智慧而心平气和的人必定属于大智之人。

三是要淡化“我”。

我已无我,舍身为国,是为大忠,方见天地;

我已无我,舍身为家,是为大孝,方见众生;

我已无我,舍身为佛,是为大智,方见自己。

人生而孤独,只能两人在一起才能做的事少之又少。何不静观内心,自在修慧,破除我执,淡定无我?然后,我就一个人了......不试试,怎知个中美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