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内测“朋友”,能否拳打QQ、脚踢微信,社交再称王?

最近两天,腾讯悄悄推出的社交APP“朋友”,内测码刷屏了朋友圈。



据鲜姐了解,“朋友”可以说是一个“死而复生”的产品,其前身是“朋友网”,于2008年8月上线,2017年8月,被腾讯关闭。


朋友网是腾讯对标人人网的产品,在2019年10月,人人网死而复生之后,朋友网也以朋友APP复活了。


这次复活很低调,仅通过内测邀请,本不应引起太大关注。因为国内每年推出的各种社交软件,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基本全都是轻轻地来,轻轻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作为国内社交领域的绝对龙头,腾讯的每一个动作都必然引发关注。


“朋友”长啥样?


目前,“朋友”尚处在内测阶段,并未正式上架,必须通过邀请码才能使用。


下载“朋友”App之后,可通过QQ和微信进行登录。


登录之后,在“遇见”页面,用户必须先完善资料。



而且,目前“朋友”仅供在校大学生和在职人员注册,而且学校和公司都需要经过认证。


比较坑人的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和公司,在注册“朋友”的时候,无法被检索到。


在“圈子”页面,可以分为三类:朋友、同公司、同城。用户发布状态下面的留言和点赞,也都是公开可见,而不是微信的仅好友可见。



在“聊天”页面,用户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互动。并且可以查看好友的好友列表,方便认识好友的好友,包括好友的好友的好友。



整体来看,“朋友”是想打造半熟人社交。


如何获取邀请码


“朋友”APP必须拥有邀请码才能使用,而获取邀请码的方式也比较简单。


第一种,关注朋友app官方公众号之后,即可获得邀请码和客户端下载链接。


第二种,向已经获得开通资格的朋友索取。有不少已经参与测试的用户,都有邀请码发放资格。


第三种,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上寻找。


“朋友”有必要吗?


鲜姐觉得,“朋友”的出现,想要与微信、QQ对飚并不大可能。


首先,“朋友”的人群定位并不清晰。


“朋友”仅有两个人群可以注册:在校大学生和在职人员,而且门槛很高,需要验证学生证和在职证明。


状态下的的留言和点赞,都是公开可见。


这些设置的目的很明确,打造半熟人社交,而且争取让这个关系能从大学校园开始,并伴随大家进入职场社会。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因为,学生和社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群。


强行混合到一起,只会得到双输的结果。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曾经的校内网风生水起,一片繁荣,然鹅,当其注册人群从校园扩大到社会,并改名人人网后,虽然用户数增加了,但活跃度一落千丈,最终只能被扫入尘埃。


并且,圈子里“同公司”的设置也真心是让人费解。


在微信都要单独为同事设置分组,发朋友圈都屏蔽或者仅分组可见的时代,这一设置,是想要同事之间多深入交流,还是想让谁请病假出去旅游的时候,顺便接受一波领导的关怀?



其次,“朋友”功能定位太过清晰。


打开“遇见”匹配设置的指引后,其四个选项分别是:爱(恋爱)、交(交友)、约(约会)、浪(出去浪)。



大家都是成年人。


哪个是目的,哪个是幌子。我就是不说,你肯定也懂。


不信你打开同城,看看是否匹配到的全是各种各样的小姐姐。


在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鹅厂的优良传统。


前有小马哥扮女生推广QQ,后有鹅厂女士为“朋友”积极贡献自拍照。



其实,用美女做吸引,早已经是社交APP默认的最有效的方式。


比如,陌陌,约P神器的名号就为其带来不少流量;


比如,支付宝,一做社交,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立刻搞得风波四起;


比如,微信,张小龙在饭否上表态:一对男女,将来用手机对碰,快感的浪潮便从手机中发散到全身。


曾经的微信也是知名的约P神器。


不然也不会有类似“一少妇买了iphone打算越狱。到店里不知道怎么说,憋了半天爆了一句”老板,我要出轨!”老板愣了几秒,果断给她装了微信”的笑话。


虽然每家公司不断强调,我们是做社交,不是什么“约X神器”,更不会故意引导。


但,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朋友”也一样。


又想做半熟人、又想蹭荷尔蒙。


一副怕用户不来,又怕用户乱来的娇羞。


所以目前来看,“朋友”想要推广开来,依然不好规避陌陌、微信、探探的缺陷,野蛮发展过后可能慢慢净化会好一些吧。


腾讯的远见


凭借微信和QQ,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地位,相信短时间内并没有谁能够撼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续命,毫无疑问,是靠微信。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仅靠微信,腾讯并不能高枕无忧。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腾讯系APP的使用时长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6.2%降至42%,而字节跳动系的使用时长占比则从10.6%增加至12.5%。


原因就是,年轻人太渴望一个可以抛下过去社会关系负担,开启一段轻松、新鲜社交的软件了。



扎克伯格曾在解释为什么要花230亿美金收购instagram时表示:当他们的奶奶都是Facebook 好友的时候,就没有年轻人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在上面了,我们一定要找一个更酷的社交软件,否则我们就会被年轻人抛弃。


腾讯和微信不满足,其他人就要替它满足,比如探探、陌陌、抖音、快手......


一个又一个挑战者不断出现,也许某一天,就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虽说腾讯内测的“朋友”,跟其它主打陌生人社交的软件相比,好像并没有什么新意,能否成功,结果也未知,但这至少说明腾讯在努力摆脱微信这个舒适圈,努力的尝试重建自己和年轻人的联系


未来腾讯能否再做现象级的社交APP,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