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白桦茸



白桦树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广布树种,由于该种形态上的复杂变异,致使长期以来在命名上引起许多分歧意见。Hara (1937) ,Rehder (1939)均对该种的分类做过专门的研究, C. A. Janson(1962)还专门著文讨论。专家对产于中国的大量白桦标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即使从地理上划分为区域性的种下等级,也是无法鉴别的。因此把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分布在苏联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该类群植物均定为Betula platyphylla Suk. 。由于其分布区域很广,形态变异也大,各有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分类学上的划分进行检验。



中国的主要分布地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和西北的阿尔泰山;分布海拔1000m以下,华北为1300-2700m


在白桦树上长着一种大疙瘩,像是人类体内结节,俗称肿瘤,这种独天独厚的自然馈赠,其实存在许久,但真正运用日常养生与抗癌方面的,少之又少,实在是可惜与遗憾....

这就是白桦茸,又名桦褐孔菌,日本人称之为白桦茸,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1000px,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白桦茸是俄罗斯的一种民间药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重视。1955年莫斯科医科院(Th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Moscow)宣布白桦茸(提取物)为抗癌物质,政府批准白桦茸可用于医药品开发。美国把白桦茸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质",作为宇宙人的未来饮品。日本则把白桦茸作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肠杆菌中毒的治疗剂,并申请多项有关白桦茸的专利。

近代的实验结果表明:白桦茸是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一颗巨星,以其自身特有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及化学特性,已成为强化机体免疫、抗癌、抗病毒、平衡血糖、改善血管疾病、改善胃肠功能、美容等医药和健康制品的主要力量之一。白桦茸的功效已经得到多国实验的验证,而作为 提纯物 则是将白桦茸的精华浓缩至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