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唯一之变数——敌在本能寺。小号曹操织田信长之死

日本天皇一代,万世一系。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知道,古代封建王朝,大多的国祚是300年左右,也就是说从建国开始,经历300年的传承,那么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就会激化,从而形成自下而上推翻王朝的力量。

如:唐朝,从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宋朝:北宋,从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南宋,1127一1279年,共153年。共321年。

明朝:从1368年起,到1644年止,国祚277年。

清朝:从1644年满军入关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268年。


中国古来帝王,没有谁不做两个梦的。

第一个梦就是要长生不老;第二个就是第一个梦破灭之后,如秦始皇说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中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王朝是周朝,从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计存在为790年,近800年。

持续时间最短的朝代,是五代时期的后汉 (947-950 )享国4年。

中国王朝更替,没有谁能够做到传于万世。

但是,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天皇制度,从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传到现在的德仁天皇(相传神武天皇就是给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当然这只是传说),已经是第126代,传承了2679年。

似乎可以做到秦始皇口中的“传于万世”。

日本的天皇能够传承这么久,很大原因就是,天皇没有实际权力。古时候被幕府架空,现在是内阁在治理日本。

说白了,日本的天皇是日本民众的精神象征。

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裕仁天皇,执政长达63年。

那么,日本天皇历史上有没有差点被废呢?

有,有两次。

一次就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方面麦克阿瑟顶住了英国、苏联等要求审判战犯天皇的压力,力保裕仁天皇。从而日本成了美国马前卒,一直到今天。

还有一次天皇差点被赶下台,就是今天文章要介绍的日本历史唯一的精彩之处——本能寺之变

为什么说是唯一呢?因为日本的历史,确实就是战国时代的精彩,可以吸引我们去关注。

日本战国时代。

日本历史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日本战国时代。

时间是1467年—1585年或1615年,也就是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中国对于的时间大致是大明万历年间。

虽然日本战国时期分为66国(其实大小与县差不多),但是各主要势力却没有几个。如下图:

这一时期,日本各势力间的战斗规模很小,而古时候的战争又是双方人数稀有的武士决斗,老百姓一般是不参与进来的,所以有戏称为“村与村之间战斗”。因为日本人身材矮小,普遍身高1米4左右,更有甚者,不客气地说,这是猴子骑着猪在群殴。

但还是尊重别人的历史吧。

本能寺之变背景。

时间来到1582年,从尾张国崛起了一位日本大名,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是日本历史极为重要的人物,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


这个时候已经消灭了大部分敌对势力,其他势力都表示愿意臣服。唯一还剩的战事就是中国之地(日本地名)的毛利氏,就是现在日本的长州藩那块地方,可以说统一日本指日可待。

这就很像赤壁之战前的曹操,甚至这个时候的织田信长面对的局势比曹操还要好。

日本山多地少,计算一个大名势力,是以拥有粮食多少石(dan)为单位。

这个时候的织田信长,是拥有了800万石的大名,已占全日本产量近一半。按照一万石可以养200左右的武士计算,织田信长拥有军队16万左右。

织田信长已经控制整个近畿、淡路,北陆地方除了越后和越中的小部分,甲州、信浓和上野,近江、美浓、飞驒、尾张和伊势,中国的播磨、备前、美作,备中一部分,丹波、丹后、但马、因幡和伯耆一部分,总数差不多有28国,还都是最富裕的地区,实力已经足够迅速统一日本

所以这个时候的织田信长,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衣着锦衣绸缎来到天皇的居住地——京都。

这种场面,天皇见得多了:大不了换个幕府,换个征夷大将军,我依旧做我的天皇。

负责公武间联络的劝修寺晴丰,向织田信长传达天皇希望其能接任征夷大将军一职,或者从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三者中,任意挑选一个职位,而开设幕府。

公元1192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以后的幕府将军皆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

但是,织田信长根本连劝修寺晴丰的面都没有见,还辞去了一切朝廷的官职。甚至在此之前(1573年),信长还逼迫正亲町天皇退位,当时因为战事吃紧而作罢。

织田信长释放出的信号,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你们天皇家想传万世的梦想,在织田信长这里要终结了。

敌在本能寺。

于是到了京都的信长,带着一百多随从,入驻法华宗本寺,京都本能寺。而信长的儿子,织田信忠驻守在本能寺不远的妙觉寺。

尽管织田信长灭佛,但是他最主要的是剪除异己,比如他跟一向宗的显如打了十年之久。织田信长自己也皈依日本法华宗,甚至使用“妙法莲华经”等字样作为军旗。

影视剧,织田信长“南无妙法莲华经”字样军旗。


织田信长还收正亲町天皇的儿子为义子,并且下达了攻击天皇资助人毛利家的命令,他派出得力干将羽柴秀吉(后改名丰臣秀吉)进击毛利氏。

因为收到羽柴秀吉进攻不利,请派援兵的书信后。信长命令自己最器重的战将,“织田四天王”之一的明智光秀,放下接待盟友德川家康的工作,立即率部队驰援羽柴秀吉。


就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历1582年6月21日)这天,率军驰援羽柴秀吉的明智光秀,突然回师。

因为知道自己部下对织田信长的崇拜,直接喊出击杀织田信长的军令,是没有人听从的。所以明智光秀下达了军令——敌在本能寺。

就这样,织田信长与一百多部下,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在本能寺,享年47岁。但是信长的尸体没有找到。

而信长的儿子织田信忠,在看到本能寺之变时,没有听从部下建议:迅速撤回老家安土城,组织力量消灭叛军。而是撤进了二条城,最后也被叛军杀死于二条城内。

这就是日本的本能寺之变

二条城模型


天王山之战。

山崎合战又称天王山之战,就是进击毛利氏的羽柴秀吉,在得知主公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杀害后,迅速与毛利氏签下和战协议,5天内急行军200多公里,率军返回畿内,在山崎与明智光秀决战。

最后明智光秀战败,光秀在沿山间小路逃跑时候,被当地百姓因为看中了铠甲与马匹,光秀被当地农民杀死。

同样,光秀的尸体也没有找到。

这这场战争也奠定了羽柴秀吉日后一统日本的基础。

从此天王山之战,也成了关键战役代名词,有点像抢赛点,“德比之战”的意思。


疑点重重的本能寺之变。

疑点一:明智光秀为什么突然反叛?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杀死织田信长后,到天王山之战败于羽柴秀吉,历时12天,日本也称这段历史叫“三日天下”

织田信长十分信任和看重明智光秀,光秀效忠信长十数年间,屡立战功,也得到了很多赏赐扩大了自己的封地,也成为了一方诸侯,他甚至有资格率领信长的禁卫亲兵。

明知光秀为什么要反?为什么在本能寺之变后,没有相应对策应对?为什么天王山之战后,光秀尸体依旧找不到?

是不是本能寺之变时候,反叛军不是明智光秀指挥的,光秀早在去支援羽柴秀吉的路上就已经不在了?

当然,近代有学者研究说,南光坊天海和尚就是明智光秀。

难道又是李自成那出?


疑点二:羽柴秀吉为什么回援这么快?

羽柴秀吉跟毛利氏前线距京都200公里,按世界上研究的行军速度,着铠甲士兵,一小时行3公里,羽柴秀吉为什么5天就回到了京都?

两个交战方,羽柴秀吉与毛利氏是怎么这么快达成停战协议的?

如果这一切解释不通,那么我们从关键人物身上找线索。

没错,这个人就是正亲町天皇。

毛利氏是天皇资助人,他俩是一伙的。正亲町天皇跟织田信长这时候的关系,已经形同水火了。

这就或许可以解释得了了,羽柴秀吉可能早就回师,只等本能寺一场大火,他就跳出来跟明智光秀军决战。

最后,天皇赐姓羽柴秀吉,丰臣,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后来妄图通过朝鲜,侵略中国,甚至还做梦要打到印度。最后“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战争,丰臣秀吉的日军被明军击败。

也是因为这场失败,最后日本的政权,落入一直在旁边隐忍的德川家康之手。

是不是跟三国时期很像,曹魏的江山最后落入司马懿之手。

所以日本史学界有句话叫:信长种稻,秀吉制饼,家康吃饼。

最后德川家康开设幕府,日本幕府名字取决幕府所在地,德川家康居住在日本的江户,所以德川家康的幕府,叫“江户幕府”,也可以“德川幕府”,日本进入了江户时代的历史。

疑点三:织田信忠为什么不撤回安土城。

安土城,是织田信长老家,经营了几十年,易守难攻。

如果信长儿子能够撤回安土城,组织力量,完全有可能卷土重来。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最后织田信忠战死在二条城内。

为什么不走?

很费解。

不过这所有的疑点,如果按照信长要废天皇,天皇“衣带诏”密令忠于天皇的武将,杀死织田信长。这一切就似乎都解释的通了。

织田信长的确厉害,但是你也不能否认,日本也有类似反对曹操加九锡称魏王,荀彧似的人物存在。

曹操与织田信长。

了解历史的人都说,织田信长就是日本历史上小号曹操。

出过《三国志》、《信长之野望》的日本光荣株式会社游戏公司,甚至直接把曹操和织田信长头像做成一个人,只是换了发型。

他俩确实相似。

1、出生都不是太好。

曹操是阉宦之后,所以“四世三公”的袁绍就看不上他;织田信长虽然也是大名之子,但是他父亲是以下克上夺取的位置,在别人眼里,这也是叛臣之后。

2、都能打破血统、礼法、士族的规定。

曹操能从行伍间提拔大批人才,比如许褚等;织田信长也从足轻中提拔丰臣秀吉。

曹操能够蔑视孔融这些儒家老学究;织田信长也能够在一向一揆中,消灭显如和尚。

3、对国家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曹操战争时期的屯田制;织田信长把大名都叫到一起来,使得日本得到了短暂的自上而下行法令的大一统时代。

4、都错失大一统,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赤壁一败后,在世时候再没有看到国家一统的希望;织田信长也是,命陨本能寺。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又这么无奈,留给人无限遐想吧。

敌在本能寺,一句传了数百年的军令,或许留给我们另一个警示:敌人不在外部,敌人就在内部。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