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养成记——施与受的合谋


看完《少年的你》已经很久了,依旧沉浸其中,我其实对这个结局很喜欢,最终两人虽然都被判刑,却内心平静而坦然,以舒服而简单的方式爱着。

我惊讶于两人小小年纪在面对审讯时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对彼此的笃定与成全。同时心疼他们要为了那微弱的希望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这个社会将他们逼入绝境,似乎全世界都在阻挠,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力量抗着,即使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也向往着那个希望的方向。小北想要保护陈念成全她的大学梦,宁愿牺牲自己顶罪坐牢,埋尸、留下证据、假装强奸犯一环扣一环的设计,只为成全。陈念面对小北的付出,那么内疚痛苦,她不愿小北牺牲,却因为要成全小北的成全,不得不接受,内心将小北与自己合二为一才能坚定信念。虽然面对审讯时她笃定、虽然她照常参加着高考,虽然欣喜成绩的斐然,但,那只是表面,她会戴起帽子,中性打扮,似乎真的与小北合体了,从此自己保护自己,也替他活过。当警官骗她说小北成年会被判死刑时,陈念崩溃了,她明知是警官的欺骗依旧崩溃了,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她无法接受以牺牲为代价的成全,那虽然是爱,却不美好,亦无法坦然。

没有哪次施与受是真的内心没有一丝波澜,没有哪次以牺牲为代价的成全真的那么坦然,无论你是施予者还是接受者。

小时候,我们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而父母也有他们的期待:期待孩子开心、健康、平安、也小小的期待孩子对他爱的回应。我们自大的认为我们如神一样在控制父母,确实是我们用自己的弱小调动他们的关注与爱,争取完成自我的满足,哪怕我们知道是父母辛苦挣钱给我们买了喜欢的玩具,我们体会的也是父母的爱和成全,并不掺杂多少内疚自责。但我们会习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父母一半,会把自认为美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一份,这是我们小时候对爱的回馈,而父母会为我们小小的回馈欣喜,所以不亏欠。但当某一天我们打开父母的冰箱发现空空如也,才发现只有我们回来时有丰盛的大餐,我们终于明白很多成全背后的心酸,我们开始接受起来不那么坦然,会有些羞愧,有些担忧,有份激励,有份亏欠。所以我们努力做好,我们需要说服自己并证明:我可以在这世上存活,我可以应对我的生活,虽然我未必能把自己照顾的那么周全,但这是我对自己的努力,我的成就,我亦有能力回馈而不是一味索取的饕餮,我们开始对接受也有了挑剔与批判。或许这听起来有些矫情,但我真的想说过分的施予,虽出自于爱,却不那么美好。


想一下,当你拿到的是父母的救命钱、当你使用的是恋人的器官、当你挥霍浪费的是战友牺牲性命换回的时间、当你呼吸的新鲜空气是另一人用自由换取的成全,你能否接受的那么坦然?或许我们的生活没有电视剧的狗血,没有小说的悲催,没有战争的惨烈,但现实生活中的施与受却处处存在,总有些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牺牲着自己只为对所爱之人成全,比如父母倾家荡产满足孩子出国的意愿这并不少见。我们赞叹付出者的伟大,感动于他们的爱与付出,即使施予者说我不求回报,我心甘情愿,我们也会对施予者报以同情,转而谴责接受者的贪婪。我也在想那个接受者他要如何面对这份沉重的爱与成全?当我们知道别人为自己牺牲,而且牺牲之大时,会感到内疚、不安、会希望回报那个人,那份接受就成了枷锁:我们会在安定时一次次的思考他们承受了怎么样的苦难,我怎么有权利在这享受安然;会对休息的自己提出批判,不允许自己的脆弱、悠闲,逼迫自己快速完成对方的心愿,因为我们需要为对方做些什么,通过满足对方的方式平衡内心的亏欠,争得心随我愿,不再亏欠的自由。但成长哪有那么快,在对自己逼迫中就更加批判自己的无能,对自己更加失望,通过退行回孩子逃避责任或通过攻击施予者的方式避免内心的道德谴责,又受到外界的评判。我们总希望关系是平等的,当我们接受了那永远无法偿还、无法弥补的成全的那一刻,关系早已失衡,坠入深渊,所以谁会愿意做那个永远无法平反逆袭的乞讨者!!!所以,过分牺牲换得成全,可能获得接受者想要的现实生活,却无法摆脱心理的囚牢,它并不那么美好!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付出、容忍令全世界孩子羡艳。同时中国也是“啃老族”、“巨婴”、“白眼狼”出产量最大的国家。这是为什么?我们总看见为孩子全情付出、爱的疯狂的父母(一直给,一直给,不论你要或者不要我都尽我所能给你最好)与一个所谓不懂感恩、情感淡漠的孩子匹配亲子关系。我们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孩子不孝,却未曾思考:当父母对你倾注全部的爱、全部的关注、一味的给你,给你,给你,给你,给你……给你我的所有,给你我的爱,你感受到什么?似乎一直有一只手怼到你的嘴里把你喂饱,到撑,直到你吃不下,直到你窒息想吐……他不看你要什么,还在一直以他认为好的、认为对的方式喂着、给着。甚至你无法有自己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因为总有双关切的眼睛跟随者你,在担忧着你的安全,焦虑着你的健康,监控着你的走向,恐怕你偏离航道走向他认为不好的未来,用爱操控着你。当你愤怒、推开这份爱,对方却很受伤,所有人站出来指责你不识好歹,你被爱淹没,窒息,消亡……或者你压下所有的愤怒与不甘,乖乖当个婴孩,接受这一切的给予,不再去抗争、辩驳,从抗拒——接受——挥霍——主动索取,通过不断的索取和挥霍表达对施予者的愤怒与惩罚,而对方感觉没有回报反而被掏空,委屈的不行,送你“白眼狼”的称号。所以,过度施予=过度控制=杀害自性,接受者出现的症状表达:心理巨婴、啃老族、空心病(白眼狼)等。我们总呆在“我认为”的世界而去揣度对方,以我“以为好”的方式爱着对方。在爱的国度里,从没有人告诉你,爱也可以成为虐杀的武器,爱也可以让人窒息,杀人于无形,却死因不明。所以,过分付出的爱,虽然也是爱,却也在伤害。


其实施与受本是一对共同体,是一对辩证关系,即使施予者说我心甘情愿,但内心也会不自觉的生出些许期盼,接受者再是一味接受也会期待自己对爱的交代,两者互为共生,因爱结合,想要结出好的果实、好的关系,那么爱就需要节制,需要方法:当接受者能够清晰接受的范围:我能够接受多少并回馈得起,可以成为一种激励而不是负担,对超过范围者say no;当施予者能清晰给予的程度:承认自己没那么强大,在我能承受且甘愿的情况下,我付出多少而不会内心失衡以此作为控制、索取的筹码。在施予与接受的同时关心对方的感受,问一句:你还好吗?以彼此舒适能接受的方式爱着,何尝不是一种成全,如此施与受的关系,可以很浪漫,很简单,很舒适,很美好……

所以,我喜欢《少年的你》里面陈念最后的选择,虽然不完美,却很坦然,可以简单的相爱,不讨要,不亏欠,只是简单的爱着。

我的老师提出讨论:文中提到小孩子“小小的愿望”“小小的期待”“小小的回馈”在大人看来是小小的,是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而对小孩子而言每一个愿望、期待都是大大的,他能给的回馈对他而言也是倾尽所有,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让他们表达。

(对此,我表示认同,确实我们常站在自己的立场,可能就忽略了小孩子或者任何一个对方的期待与付出,觉察自己避免走入“白眼狼”养成的圈套)


作者:杜金丹 编辑:刘京燕(尊重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期待与你共同讨论、一起成长!)

联系方式:

微信:13946042918 1223639764

Q Q:1741181515 1564331637

电话:18545181618 18545182618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