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价值百万的淘宝直播流量公式和分配原则

《淘宝直播商家入坑指南》系列由千园出品,主要针对初入淘宝直播的商家们,以千园丰富的直播代运营经验,提供店铺自播关于主播、场控、话术等维度的指导性建议,和相关直播知识的科普,避免店播踩雷踩坑。

当前直播时代,流量为王!

最典型的便是强势崛起的美妆男主播李佳琦,凭借全渠道的流量之力,一举成为撼动直播一姐薇娅的后起之秀。


巨额流量,直接造就时代王者。但没有流量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流量焦虑症”成为当代电商人的疑难杂症。

百般探索的流量算法

没有精准的淘系流量运算公式,是无数电商人头疼的问题。

如何有效提升流量进入?如何将有效流量引入直播间,甚至引导下单转化呢?

当这个问题抛给Kevin的时候,他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淘内免费流量*10%=进播流量(进入直播间的流量)

进播流量(进入直播间的流量)*8%~10%=到店流量

UV价值=手淘搜索量*2

这几个运算公式,是通过千园数百个运作的直播间反复实践而来。

同时,Kevin还强调,还需根据不同类别再进行预估。

在流量提升这一版块中,Kevin还提到了如何利用好单品温度计(位置在“生意参谋-品类-商品诊断-单品温度计”)来判断直播UV价值是否能做到手淘UV的2倍。

其实,直播UV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爆款的粉丝流量时长。

依据千园经验,页面打开的时长保持在30秒内是最佳时段,而最近7天在线流量时长应与加载时长几近持平的状态,才能确保商品的完整曝光几率。

如果停留时间过短,则应考虑粉丝跳失原因:图片过多?内容不够吸引?还是主播引导不够?

多维度考虑,来有效提升单品停留时长和直播的UV价值。

淘系流量分配原则

那么,淘宝官方是如何分配流量池里的流量呢?主要有以下三个评判原则:

1. 标签竞争

直播打标签,其实是在给官方和粉丝精准定位你的直播属性,根据你的属性来匹配对应的流量。但是用标签的人多了,可选择范围也就多了。

在标签之下,和竞争对手进行流量争夺。

2. 层级攀登

这个毋庸置疑。爬得越高,直播权益也就越多,被官方、粉丝看见的机会就越大,自然流量也会往高层级的主播or店铺身上倾斜。

3. 活动排名

淘系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各种主题直播与月终排位赛,都是一次洗牌过程。

把官方活动、官方任务完成得越优秀,排名越靠前,证明你有实力,不会浪费官方辛苦“买”来的流量,在你身上能得到相应的投入产出,在分配中也会更被“偏爱”。

在流量竞争过程中,合理运用直播标签、攀升直播等级以及把握活动机会,上榜排名成为几个核心动作。

直播界的“按劳分配”,永远是留给少数“冒尖”的人。

解析流量重点-内容建设方向

阿里直播高层不止一次提到,淘宝直播终将回归到内容。

同样,流量倾斜的判断点,也是以内容建设为核心的。所以,做好内容建设,是提升流量的核心店。

如何做好直播体系的内容系列,可以从这5个部分来评判:


内容能见度

即内容所能覆盖消费者的广度,主要是通过直播间浮现权重和微淘触达的人群,被覆盖的人群受众越广,内容能被看见的几率越大。

主要考察直播的运营能力。


内容吸引度

以在单位时间内,粉丝能否在直播间进行停留、购买,以及互动动作(评论、点赞、分享等)作为考量,多取决于直播氛围、产品选择和主播引导。

主要考察的是产品构成及主播吸引力。

内容引导力

与内容吸引度息息相关,是从把粉丝留住到引导其进店并主动了解商品的能力,这部分可依靠主播的话术建设来提升。

主要考察话术体系构建和主播控场、吸引力。


内容获客力

代表内容与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引导转化的能力,也就是了解产品后进行了购买行为,从前期的种草到拔草成功,通过内容获得购买商品的精准消费群体。


内容转粉力

即通过持续性的内容输出,将只是短暂停留的游客变成有目的、停留时长高的“铁杆”粉丝。

正如“木桶理论”的五块木板一样,全面提升,才能装更多的“水”。


究竟能不能刷流量?

“能不能刷流量”、“怎么刷流量对直播最有帮助”,商家们显然都非常关注这类问题。

千园在这里,可以明确的说,在淘宝直播的前时代里,仍然遵循“只要刷不死,就往死里刷”的原则。

不过前提是不能借助“非正规”的手段。

借助辅助工具(如淘宝专属的推广工作、或其他宣传)、做好直播内容(以产品)为核心、维护老粉及保持私域互动,和适时适量发放粉丝回馈福利。

以上四种,都是能够有效提升直播间的显著方式,可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择优使用。

结尾

一个最好的流量时代,一个最激烈的流量竞争和流量焦虑时代。

休念前路坎坷,总有人跟你一起开创电商新局面。

电商直播,前路迢迢,千园将继续领航,请持续关注《淘宝直播商家入坑指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