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2大区域最新城建规划出炉,与你息息相关

近日,长江日报官媒发布了一则2020年武汉12个区域,幼儿园、中小学、医院建设以及小区改造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有没你关心的消息吧。

江岸区

1、完善路网体系,新建微循环道路10条,打通一批堵头路、断头路。

2、补齐社区短板,推进19个老旧社区道路改造、一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

3、新建3个游园,新增5万平方米绿地,实现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4、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防汛排渍能力。

5、突出抓好大学生、失业青年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社保扩面净增3万人次。

6、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筹集建设公租房2500套、分配入住1000套,推动40栋C级、15栋B级危房治理工作,对100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

7、加快市八医院迁建项目建设,推动公卫大楼、铁三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付使用。

8、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启动4处普惠示范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江汉区

1、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拓宽教师补充渠道。

2、 加快基层医疗改革步伐,启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薪酬改革,完善“1+1+12”紧密型医联体格局,健全双向转诊和远程诊疗机制。

3、 推动区社会福利院改革,促进养老标准化成果推广。

4、 汉口辅仁小学、武汉一初CBD校区完工交付。

5、 开展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及缺陷修复,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微循环道路、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和社区足球场,实施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6、 保护利用联保里、积庆里等历史建筑街区。

7、 开展3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统筹完善民生服务配套,保安全、提功能,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8、 深入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打造一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推动区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启动养老机构登记评定示范项目。

9、 实现5所中小学和越秀金融汇等住宅区配建幼儿园竣工,新增学位6480个。

10、 打造健康江汉,推进“环同济—协和国家医疗服务区”建设;开工建设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北区扩建项目;提档升级区疾控中心;推进妇幼保健、婴幼儿照护一体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普惠托育服务,积极发展家政服务业。

硚口区

1、打造“精致园林”,强力推进汉江湾生态谷建设,改造提升铁路沿线景观带、沿河大道景观带、张公堤绿带,推动张毕湖公园、古田公园开园,建成汉西一路、四新路“垂江画廊”,建设小游园、微景观、绿社区20处,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

2、强力推进“四水共治”,全力实施“三清”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改造二次供水15处,全面建成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基本完成南泥湾大道以北16平方公里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维护好竹叶海、张毕湖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

3、新增就业2万人,扶持创业3800人、带动就业1.3万人。落实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为残疾人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完成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终期评估。

5、加强保障房后期运营管理,建成还建房5244套,新开工保障房1500套。

6、擦亮“133”居家养老品牌,新建服务网点12个,不断提升助餐助洁助医能力和水平。

7、新开办5所幼儿园,加快4所学校建设,力争十七初中扩建项目开工。

8、推进汉江湾体育中心、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社区足球场。

9、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10、坚持专兼结合,充实网格员队伍,启动社区工作者三年培训计划,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11、建立社会机构评价物业服务制度,引导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汉阳区

1、教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芳草二小等4所学校开工,加快国博三小等6所学校建设;确保龙阳中学顺利开学

2、医疗:推进市五医院本部改扩建;服务泰康同济医院开业;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3、养老:打造高效便捷的综合性区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力争新改建特困老人服务网点14个;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力争新增养老床位600张。

4、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力争全年新增就业1.8万人。

5、住房:力争新开工保障房3000套、建成2000套。

6、文体:服务武汉琴台美术馆、武汉戏曲中心项目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做好社区足球场建设与管理,力争新建社区足球场10块以上。

7、建设:全面完成雨污混错接改造工程;高标准完成汉江江滩三期建设;全力实施16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提升社区绿化20个、新改建绿地30公顷;抢抓新汉阳火车站建设推进汉阳西部大开发

8、治理:力争建成星级平安社区60个、平安单位220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武昌区

1、探索“景区+街区+社区”发展模式,加强古城保护与复兴。全面完成昙华林核心区整治修缮,布局建设城墙博物馆、当代艺术中心等文化项目。深挖省中医药大学、省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特色院校资源,打造中医巷、美术街、音乐谷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武车一路等微循环道路11条,打通兴国北路等断头路4条。改善老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8个,改造二次供水点位150处,加装电梯60部。新建社区足球场15片。

3、加强城市视频监控、市政公共设施等数据资源整合。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完善星级城市管理标准,抓实抓细道路维护、立面环境、交通秩序和窗口地区管理。

4、探索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落实“社区+业委会+物业”分类投放管理制度,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5、实施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紫阳湖“大湖+”建设;持续抓好巡司河、罗家港、董家明渠等水质提升。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

6、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新增普惠幼儿园3所、学位500个。启动新河街学校改扩建、大东门小学迁建工程,完成实验中学整体改造和复地东湖国际配建学校建设。启动南湖中学改扩建,带动南湖地区教育资源整合扩容。

7、健全“医联体”运行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签约家庭医生实际服务率达到85%。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8、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推进“三助一护”服务体系全覆盖,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0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2个。

青山区

1、完成18个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2、对东部地区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的破损道路进行维修养护。

3、对青山镇区域重点老旧小区实施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对部分保障性住房小区外墙漏水房屋进行立面整治。

4、为辖区孕妇免费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5、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高标准完成青山区新图书馆建设,并对外开放;为东部地区购置、更换一批健身器材。

6、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入学学校办学条件,对学校食堂、操场、厕所进行升级改造,修建“放学来吧”功能室。

7、建设30个智慧平安小区。

8、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1个。

9、对全区保障性住房电梯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安装智慧监管系统;对全区11个重点小区200余部电梯安装电动自行车禁入智能识别管控设备;新增3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

10、调整优化辖区公交线路,开通微循环专线、定制公交。

洪山区

1、确保铁园路、白沙西路等15条道路开工建设,桂湖东路、文祥西街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

2、推进智慧停车、立体停车项目,新建各类停车泊位3.2万个

3、新改扩建公办园5所,新增公益普惠园3所,进一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学校配建速度,确保3所新校投入使用,启动13所中小学建设。

4、实施精致园林三年行动,高质量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建设绿地70万平方米,完成2条重点道路绿化提升,建设2条景观绿化特色路。

5、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10名,扩大“大学之城就业节”品牌影响力,全年留住大学生2万人。

6、继续推动政府政务“微中心”进校园,探索区校融合的“大平台”,启动“网上大学之城”建设,为高校师生和居民提供一体化政务服务。

蔡甸区

1、推进知音城、新天、黄陵三大还建社区建设,完成50万方主体结构施工;

2、大力实施“四大补短板”工程,打好“四三行动计划”收官战,完成1519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7个集镇污水处理项目,推动农村户厕与排污管网有效对接。

3、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完成“455”公路安防工程目标任务,实现“组组通、路路安、条条畅”。

4、实施沿江片区改造升级,力争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建成还建社区2个。加快停车场规划建设,切实缓解蔡甸城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

5、进一步完善蔡甸区公共出行体系,推动地铁3号线二期加速落地,支持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工程。

6、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学研平台建设。推进学校配建行动,完成蔡甸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建设。

江夏区

1、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区单位生活垃圾、居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2、加快停车场建设,推进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完成南部街道公交一体化改造,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3、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实现再就业18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4、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8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服务点)12个,启动2-3处托幼机构建设。

5、提速建设花山小学、汤逊湖中学等11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保利军运城二期幼儿园等新改扩建项目。

6、加快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启动区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提档升级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扎实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城区管网和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及区域供水加压站建设,着力解决供水“最后一公里”难题。

8、加快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展示馆、科技馆建设。加快“智慧江夏”建设,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为全区人民提供更加智能、优质的公共服务。

东西湖区

1、实施四环线(东西湖段)、S108府河大桥等“连城”工程。新建凤栖里路连接张柏路、柏银路等“连片”工程。新改建汉宜路、集汉路等“连线”工程。

2、推进临空港新城综合管廊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充电桩3000个,建成4个加油站。新增2条试点微循环公交线。完成35条市政道路路灯新建和改造。

3、加快实施中东部地区旧城改造,2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60万平方米、建成30万平方米还建房。

4、创建8条市容示范路、2个示范街区。拆除1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打造8个“无违小区”。新改建15座公厕。

5、完成金湖等8个湖泊治理。启动“汉江引水”工程。开辟6条廊道“一湖一路”。9条沟渠水体提质。建成投用临空港污水处理厂。3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

6、完成造林绿化400万平方米。完成园林景观200万平方米。

7、建成辛安渡三角村等6个美丽乡村项目。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5800人次。

8、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0人,创业带动就业6000人。开展各类培训2800人次。

9、新建13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6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3个幸福食堂。开设36个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点。

10、新开工9所学校,新增义务段学位3540个。完成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幼儿园学位2100个。重点打造6所领航学校。完成8所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

11、开工建设常青花园医院,推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等开门应诊,确保区人民医院三期等主体结构封顶。新改建6所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并开园运营。引进5名“名医”。

12、新改建14片社区足球场。建成东西湖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区工会大楼。加快启动柏泉全域旅游示范中心建设,完成府河运动天地建设。

黄陂区

1、新建临空学校、盘龙实验学校、前川实验二小等5所学校,增加学位8000个,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提档升级300公里农村公路,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计划。

3、实现机场路汉口至盘龙城七座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降低市民进出黄陂成本。

4、完成北部地区3座水厂扩建、25公里集镇供水管网改造,新增供水能力1万吨/日,巩固提升12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质量。

5、完成57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40个小区“专改公”电网改造,缓解前川及南部地区夏季停水、停电问题。

6、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网点11个,幸福食堂7家,惠及8000余名老人,完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7、新建公共停车场10个,新建充电桩5000个,解决城区停车难、新能源汽车充电不便的问题。

8、继续推进管道燃气进老旧社区、工业园区、部队营区,新增天然气用户1万户,方便市民生活。

9、新建前川五里公园等5个街心公园,增添群众休闲健身好去处。

10、筹建黄陂烈士纪念馆,打造弘扬英烈精神红色教育基地。

新洲区

1、着力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深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再就业1800人以上。

2、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增社保扩面3万人次,推进法定参保人员全覆盖。全面完成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征收,落实健康扶贫政策,重拳打击欺诈骗取医保资金行为。

3、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5个、服务点80个。

4、优化学校布局,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配建城区中小学3所。推进新洲区一中领航高中试点建设,改善高中办学条件6所,创建市级现代化学校17所。

5、整合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加快推进新洲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启动区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整体迁建。

6、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规划建设普惠性示范托育园2所。

7、建成全民健康市区一体化信息平台。提升公共产品检测能力,拓展检测覆盖范围。

8、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城市公园、休闲广场3个,新建街头小游园2个。

9、实施“社区治理创新助力计划”,探索建设一站式邻里中心,集成优化社区管理、基础教育、医疗、文体、公共空间,提升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

10、推进“民呼我应”改革,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服务供给精准化,及时回应和处理各类问题诉求。

11、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融合发展,新建街镇实体平台示范点3个。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