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小时就写了3个字,面对孩子拖拉,试试让他《吃掉这只青蛙》

文丨福林妈咪

琦琦和福林在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这天接孩子放学碰到琦琦妈,她问我福林每天做作业做到几点钟。

孩子才上幼儿园,作业并不多,基本上每天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完。

我说完后,琦琦妈叹口气,哎,怎么我家孩子每天做作业拖拉,昨天我陪他写作业,一个小时过去了,才写了仨字儿,真叫人头疼。

我也见过这样的孩子,每天放学先要玩儿一会儿,到吃饭时间了,先吃饭,吃完饭再歇一会儿,妈妈催几遍孩子才开始写作业。

好不容易开始写了,却又是写一写、玩一玩;有时她觉得算术题不好做,就扔下去写汉字,写了没几个字,又想起要背书。折腾来折腾去,抬头一看表,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孩子写作业的成果只有几个字……

作业不能不完成,妈妈只好逼着孩子一直做,拖到上床前,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时间做别的。

这样的孩子,问题其实很明显,首先是对学习或者说写作业这件事情的排斥,其次是时间管理的意识不够强。而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表现出来的也是比较被动,常用的手段只是催促孩子,想办法“驱使”孩子做作业,效果很不好,而且容易让孩子更加排斥写作业。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的概念。

我家孩子福林现在5岁多,上幼儿园大班,他这段时间对时间的理解非常典型。

5岁的孩子,常常是活在“此时此刻此地”的,到了6岁,他会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和深入。

孩子对时间有感觉,从这些表现开始:

开始对事情的先后顺序感兴趣,能够将过去和现在的事情串联起来;

记事以来,孩子经过了几个春夏秋冬的更迭,开始对季节的变化有了清晰的概念;

喜欢听爸爸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但是大部分6岁的孩子,还不会认钟表,所以具体到5分钟有多长,20分钟有多长,孩子是不知道的。因此当我们吵孩子说,你怎么一个小时就写了3个字的时候,孩子这意味着什么,不理解自己错在哪里,更不具备自己改正的能力。

面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只能是不停地追着孩子耳提面命,时间长了,家长固然身心疲惫、烦恼不堪,孩子的学习效率却也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孩子拖拉磨蹭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拖拉,这就是他正常的节奏,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围的任何事物吸引注意力,从而丢失目标,所以他们看起来像是很不听话的样子。

而这个阶段也非常重要,正是孩子建立起正确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阶段,需要父母更科学的指导,才能让孩子顺利拥有时间观念和自控能力。

很多人到了成年依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时间管理习惯,就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一味的催促和打骂,让孩子快点,并不是一个好方法,看似解决了孩子上课迟到、做作业拖拉的问题,实际上是给孩子制造了一个外部的借力点,当他以后失去了旁边人的催促,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美国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被很多人崇拜和学习的演说家,博恩·崔西有一本著名的时间管理书,帮很多成年人重新学习时间管理,叫做《吃掉那只青蛙》,这是他花费20多年时间研究出的一套自我管理宝典,被全球很多人学习。

不过很奇怪,这本书为什么叫吃掉那只青蛙呢?

美国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掉一只活的青蛙,那么你会欣喜的发现,在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将没有什么事比这更糟糕的了。

吃青蛙,就是在比喻一些我们特别排斥的事情,他们本身就特别容易逃避,所以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很容易选择逃避,但是这些事情又无可避免,孩子不喜欢写作业,不能不写,员工不喜欢做汇报,不得不做,甚至有时候不喜欢面对一个人,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这些必须做的事情面前,拖延会把学习、工作、生活彻底搞乱,让我们更加疲惫,所以早点“吃掉它”,是拥有清爽生活、自控体验的必经之路。

而三只青蛙法则就是:

你得找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们就是你必须吃掉的三只青蛙,而且要从最难的一直开始吃。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写作业是一个需要动脑动手集中精力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必须吃的青蛙,那我们可以利用博恩崔西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和时间。

“三只青蛙”法则的奇妙之处,就是教孩子认清手头的任务,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解决三个问题,并且从最难解决的那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是“三”件事呢,因为如果安排过多的任务,完不成那就是在徒增烦恼。而且当孩子能够专注地处理好最为重要、难度最大的事情后,就会获得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之后也就可以战胜更多的困难,处理好更多的问题。

如何教孩子学会三只青蛙法则呢?

第一步,认识自己的任务

首先让孩子有个整体意识。比如今天一共有几项作业,是不是每天都会有这些作业,哪个作业对孩子来说最困难。

幼儿园老师可能会布置读、写、制作等多项任务,还有数学、语文、英语等不同的分科。

除了作业,还有吃饭洗漱等任务,也是孩子每天睡觉之前需要完成的工作。

再来,孩子的寒暑假、国庆假等假期,会有更复杂的目标任务可以供孩子安排,要一件件解决,学会梳理任务和确定目标是第一步。

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按照以下标准对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序:

1. 重要且紧迫的事情。非常重要且不能拖延的事情,可以归入这一类事情中。

2. 重要但不太紧迫的事情。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时间上有一定余地的事情可以归入此类。

3. 不太重要但比较紧迫的事情。这类事情的时效性要求可能较高,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4. 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

父母可以帮孩子把每天放学后到睡觉前的时间进行汇总,也把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汇总,然后让孩子进行调配。只要合理的规划,孩子就可以比随心所欲拖拖拉拉更早完成,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自由支配,这可以作为鼓舞孩子的动力。

第二步:找出困扰自己的三只青蛙

有的孩子不喜欢写作业,有的孩子不喜欢洗澡,有的孩子不喜欢刷牙,孩子在每个时间段内都可能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找到他们,克服他们,不仅能解决孩子的青蛙问题,还能让孩子更有信心和激情去面对其他任务。

三只青蛙理论,非常适合孩子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正好符合孩子还是具象思维。青蛙这个比喻就像一个童话,当父母营造一种故事感时,孩子能够找到具体的“敌人”,并且可以产程出勇敢、坚韧等童话中鼓励的品质,去吃掉这些青蛙。

一旦解决掉最大的这只青蛙,孩子就会发现,原来困扰自己的一直都是自己的想象,真实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困难,这一点有利于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气魄。

解决掉的青蛙多了,孩子就会发现,任何难题都是有办法化解的,而且孩子能从中找到常用的化解方式,比如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我可以是不是我看错了题目,是不是我找错了方向,我还可以求助妈妈,等等。


第三步:保护自己的“青蛙时间”

帕累托定律认为,80%的成就源自20%的活动,在工作中,8小时的工作日,效率的差异往往会取决于一个小时。

关键难题的解决,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却能产生非常积极的效应。

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解决关键的问题,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但也常常会遇到其他情况,让我们不能完成,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保护这个“青蛙时间”。

孩子会遇到诱惑,同学过来找他,咱么一起去玩儿吧,或者是第一只青蛙还没解决,脑袋里会蹦出第二只青蛙,催着孩子“来吃掉我吧”;

父母也可能遇到干扰,需要带孩子一起出门办事等等。

可见,实现这个三只青蛙管理方法,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

青蛙时间不必太多,提前安排好,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雷打不动,让孩子安心完成。

整块时间要创造,不过在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奶酪工作法”帮孩子进行目标分解,每解决一个阶段任务,就在任务清单上打一个孔,打过的洞越来越多,就像是奶酪上的一个个洞一样,可以给孩子一个“进度条”反馈,让孩子知道目标完成了多少,只需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完成整体的目标。

比如做一张试卷,孩子会觉得这就像一场考试,这个任务简直太大了,我小时候最不喜欢做的作业,也是老师布置的试卷,因为它不管题多题少,难度大还是小,形式就是一场需要坐下来进行一两个小时的“马拉松”。

孩子在完成这样的任务时,我们可以提示孩子,分解目标,先做前面的小题,很简单,做完后数一下后面的习题,嗯,好像题号已经到中间了,不断给孩子鼓励,让他发现,一张试卷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花时间。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有一个帕金森定律,叫做事情总会拖到最后一分钟完成。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没有那个deadline,我们永远都不会开始。

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松对孩子要求的理由,反而应该成为我们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意识的动力。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