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点播事件揭开了爱奇艺们的伤疤


《庆余年》最近太火了,以致于腾讯和爱奇艺趁势涨价,说好的VIP会员又要加价买VVIP,变成俄罗斯套娃模式。



虽然不是剧迷,但是很能理解为了追剧,今年又充了一把会员费,原以为可以在腾讯和爱奇艺的世界里当王者,结果看到的是资本主义锃光发亮的镰刀,不禁一口老血喷出来。



在这之前,《庆余年》凭实力上了2次热搜,而这次腾讯和爱奇艺的神操作将他又一次送上了热搜榜单。愤怒的剧迷们要求两家平台道歉,向法庭起诉,不仅如此,他们还破罐破摔,一气之下冲向了盗版资源,让爱优腾培养了10年的用户付费习惯一夜回到解放前……


付费超前点播不是什么新鲜事,其实在这之前,很多新上线的电影大片就需要额外付费点播。几个月前腾讯在《陈情令》的火热风口上推出了30元解锁最后5集大结局的服务,24小时之内点播用户就达250万,让腾讯视频入账7500万元。


可能是之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让腾讯和爱奇艺误判了形势,以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这次付费从30元涨到50元,并且是在追剧中途趁势推出,大家才反应过来。就像刚刚入了李佳琦的坑之后发现商家涨价了。再不反抗一下,尊贵VIP就真的离尊贵越来越远了。



01

两头不讨好的长视频生意


腾讯和爱奇艺目前正遭受口诛笔伐,但是,除了道歉,似乎他们并没有要停止“割韭菜”的做法。这背后其实是长视频平台深深的无奈。


就拿有公开数据的爱奇艺来说吧。爱奇艺上个月的earnings call里,虽然依然是“令人兴奋“的付费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但是龚宇和CFO对于很多问题的避重就轻透露着一股子辛酸,因为在N个重要指标里,只有这两个是增长的,哦不对,3个,还有一直在上升,从未下滑过的内容支出。



先说好的。2016年爱奇艺还在为上市发愁的时候,付费会员只有1千万,在经历了3年的高价买流量剧,辛苦自制爆款内容,以及推出各种VIP专属内容把人们赶着去付费之后,付费会员在今年第三季度成功达到1.05亿,贡献爱奇艺37亿收入,是总收入的一半。


观察每一季度爱奇艺的数据,就会发现,这就跟玩自媒体一样,每上新一款爆款综艺或者电视剧,就会圈一波粉。


本来前几年大家还在纠结爱优腾三国大战谁能赢,结果后来发现,谁有独家的好内容,用户们就会买单。很多人同时拥有两家以上的会员资格,都是因某些爆款电视剧或综艺而充值的(比如我)。


因此,在圈粉上面,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谁被淘汰。今年的3季报,腾讯视频也宣布付费用户突破一亿,跟爱奇艺不相上下。优酷在爆款内容上没有那么给力,但是用户数也接近1亿。


看起来好像大家都赢了。但实际上这几年无论是爱奇艺从资本市场上圈来的钱,还是腾讯视频靠爸爸给的钱,都流入了流量明星手里,导致行业畸形,养出了一批靠抠图都能赚钱的明星。



原本以为去年国家出手调控影视行业,内容成本会下降很多,今年也频频看到演员没戏拍的诉苦叫惨,结果在爱奇艺这里并非如此。


爱奇艺挣了73亿收入没错,但是成本就有82亿!!!没错,比收入还要多9亿。其中内容成本(包括购买IP和自制)就有62亿……



龚宇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很没底气,只说内容成本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样下降,而是增速下降了;就是,嗯,涨的比以前慢了!



爱奇艺CFO最近在解释自己家商业模式的时候也是很词穷:互联网公司前期的亏损性可以认为是一个投资。


what?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互联网生态化反教主乐视的操作。



爱奇艺在财报里是不能这样操作的,但是CFO的意思是让投资人手动将公司的支出资本化吗?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承认亏损并将持续亏损呢?至少这样不会侮辱大家的智商啊?!


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爱奇艺却是身体力行地在降低内容成本。


前段时间优爱腾又联手发了一份公开倡议,号召降低演员片酬,这是继2018年以来第二次三大平台联合起来抵制演员高薪了。


所以,你们厌恶的资本主义,在你们喜欢的大男主大女主面前才是妥妥的弱势群体啊。想到这里,你还会为多付他们50元那么愤恨吗?


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用户都圈到1亿了,成本反而越来越高,说好的“规模效应“呢?!


比演员的薪酬还没降下来更加悲催的是,广告商这个基本盘在渐渐流失。


曾经的广告收入是让爱奇艺从0变成独角兽的武器,直到2015年爱奇艺率先利用自制网剧《盗墓笔记》圈住付费会员之后,会员收入才逐渐成长为公司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2018年2季度之后,广告商带来的收入就一直在下滑;今年三季度相对于去年同期更是下降了14%。


Source:爱奇艺3Q19财报


管理层说是宏观经济不好导致品牌商缩减广告预算。可是,经济虽然不好,化妆品行业的增速可是杠杠的(点我),品牌商们怎么都应该火上浇一把油吧。


不可否认地是,抖音和快手的广告收入在今年大概率都是赚的盆满钵满。有数据商统计短视频的用户时长在今年第一次超过长视频,用户时长对于品牌广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基本盘丢了,难怪爱奇艺留不住广告商。


另一方面,短视频广告有很多是效果广告,网红们亲自带货,或者在段子里加上广告,这种广告效果非常直接,立竿见影,就想想今年有多少广告预算投在了李佳琦一个人身上?


如此一来,长视频的广告收入很可能就这么一直下滑去了,估计爱优腾们只能望广告商兴叹。

除了带走了广告商,短视频也带走了流量,龚宇也不得不承认,未来长视频的月活用户(MAU)的增速只会在个位数徘徊。


爱奇艺尚且如此,腾讯和优酷可想而知。不过还好后两者都有爸爸砸钱带货的,而爱奇艺的爸爸自己都自身难保,未来的日子只会更加艰巨……


02

抓紧三四线城市的救命稻草


三国的大战打了60年,没有一家是赢家。同样地,优爱腾打了10年,还没分出胜负就要被短视频颠覆了。爱奇艺今年付出去62亿的成本买的内容,如果在明年播出,能否能圈到足够的粉丝打平支出?


反正爱奇艺下一步的扩张指望着三四线的小镇青年和女性观众。


根据他们的计划,今后自制团队将会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四线观众口味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古偶《恋恋江湖》就是一个专门为三四线城市观众制作的电视剧。另外,今年的《做家务的男人》大部分观众都是来自三四线城市。


魏大勋靠这个火了之后,就被爆出和杨幂的恋情


所以,爱奇艺认为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就喜欢看这种男人做家务(of cuz男人应该做家务),或者没营养的古代偶像剧吗?这样大咧咧的说出来,算不算一种地域歧视呢?爱奇艺的偶像Netflix在全球化中虽然也十分强调本地化内容,但是网飞一直宣扬的是好的内容跨越地域(great storytelling transcends borders)。


回到三四线城市,三四线的用户基本盘是YY,快手和CCTV。其中YY和快手已经深耕许久,再加上直播的黏度,以及短视频的热度,爱奇艺能通过所谓的三四线特供内容获得多少用户,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用户增长了又如何?还是一样要花钱去做内容啊,所以又回到了之前我们讲的赚不到钱的问题上……



当我明白了爱奇艺们选辛酸商业模式之后,突然理解了几年前乐视可以传子传孙的充会员神操作。


如果是专业圈(pian)钱,乐视真的没有选好赛道。乐视选择了这样一个毛利率为负的硬件赛道,于是不得不使出50年会员的大招,真是可悲可叹。


03

流媒体的价值:颠覆传统影视业


前有短视频围追堵截,后有内容制作商居高不下的要价。似乎爱奇艺们这个生意真的很难做。

但是仔细思考,长视频每一次赚钱的核心武器是什么?不就是能够吸引眼球,制作精良,角度新颖的内容吗?相对于已经形成垄断的电影院线和电视台,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长视频平台更清晰地了解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消费品。


从2013年Netflix自行制作的《纸牌屋》霸屏开始,Netflix的股价就一路狂奔,直到成为过去十年美股回报第二高的股票,回报率高达4181%,是这十年来表现最好的美股。


在影视制作生态上,Netflix也直接颠覆了电视台和好莱坞。犹记得当年纸牌屋剧组在艾美奖被无视,到如今Netflix的作品成为各大奖项的座上宾,看来每个地方都有“真香”定律啊


但是,Netflix同样也在经营上走的非常艰难。常年80%的负债率就不说了,随着大手笔投入内容制作,近几年连经营性现金流都是负的,使得公司不得不经常向资本市场圈钱。


更惨的是,Netflix的美国本土用户增长达到瓶颈,会员费稍稍一涨价,用户就跑了。


而今年苹果,亚马逊,迪士尼,运营商AT&T都加入了流媒体大战,给出的会员价都是低的可怜。而每个平台都准备充足的弹药投入到内容制作,各种大明星大导演成为哄抢的对象。并且,在挣钱上,苹果,亚马逊,迪士尼都不急着赚钱….


苹果的电视剧《早间新闻》


未来一场激烈的厮杀难免,最后的结局就跟国内三国大战一样,富了好莱坞,便宜了观众,苦了平台。


不过,这对于平台方未必不是坏事,毕竟,连传统的影视制作产业链都颠覆了,未来还有什么不可以颠覆的?


二十年前,没人相信不赚钱的淘宝可以上市,十年前,也没有人相信天猫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成为爸爸的原因在于他更加有效地,精细化地撮合了消费者和商品。


而精神消费也迫切地需要升级。人们期待更加个性化,更加对胃口,更加高精良,用心制作的内容。


如果长视频平台能够进化成这样,那么今后人们为了一部牛逼的电视剧付费未尝不是常态。毕竟,一场电影也就几十元,跟一杯奶茶,一只口红价格差不多,为什么一部电视剧就不能值这个价呢?


公众号:未来生存守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