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育」张彦华:用户超3000万,做教育应该花时间用心打磨

求尔君:

根据艾媒网《2019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政策鼓励,AI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目前在线学科辅导仍然是K12在线教育的主要需求,超过八成的在线教育用户是为了进行学科辅导,超过六成的K12在线学科辅导用户认可成绩提升效果。
西安导学教育为K12教育提供辅助解题方案,独创五步导学法,拥有2000万优质题库,并与400多家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每年印有导学号的出版物多达数亿册。
本期,求尔采访了导学教育董事长张彦华,听听他是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的K12教辅市场,走出一条无法复制之路。

导学教育 联合创始人 张彦华



1985年就大学毕业的张彦华,单从年龄上来说,似乎与人们印象中的互联网从业者反差有点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互联网代表着年轻人、潮流,而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团队,也多以80/90后为主。


但事实上,早在1993年,张彦华就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并依靠IT与寻呼台业务,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节目,节目里,云南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天早上4,5点钟就得起床,举着松明火把走上十几里山路去上学。


▲接受央视采访//受访者供图


这让张彦华深受触动,同时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做一种互联网产品,用人工智能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享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享受更高水平的辅导,让孩子们的学习,不用那么辛苦。


2014年,“互联网+”概念兴起,一起作业、猿题库、作业帮等一大批教辅类互联网产品开始扎堆出现,它们从作业辅导、问题答疑等场景切入,革新了学生的课后辅导场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


不甘人后的张彦华也是K12赛道中众多创业者的一员,在感受到行业巨大的前景与市场后,张彦华提出:学生的课后作业及课后练习很少能离开教辅书,是不是可以和市面上的教辅书相结合,用互联网的手段,重塑整个教辅行业。



长久以来,教育行业一直被视为资本寒冬下的“避风港”,由于升学率和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教育行业,不论经济发展处于高潮或者低谷,都会不断发展。基于二胎政策等等,教育机构将迎来人口红利,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


但这并非意味着进军教育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据相关数据:即将上市的网易有道,其招股书显示2019上半年,网易有道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7%,至5.485亿元;净亏损1.68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8275万元有所扩大。流利说的亏损最多,2018年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高达5.16亿元,2019上半年净亏损为1.55亿元。除了跟谁学以外,市面上大多数教育机构,包括猿辅导在内的一些头部企业,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2012年前后,互联网教育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随着资本大举进入,在新一轮“造富泡沫”下,许多创业者一昧追去规模,导致玩家增多,竞争日渐激烈,研发投入、市场投入与运营投入大幅度提高,获客成本也随之增加,2015年后,许多产品停止运营,彻底退出舞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育行业中,目前市面上的作业辅导产品品牌繁多,但功能上似乎都大同小异:拍题-上传-获得答案。


▲拍照搜题//网络


在张彦华看来,直接获取答案,容易使教育辅助类产品沦为学生抄作业的工具,而导学号扮演的角色,是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在旁边细心指导的优秀老师。导学号不会直接给到孩子答案,而是通过思维引导,逐步提示来帮助孩子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如果想要直接获得答案,则必须要求家长输入密码。张彦华将其称之为:五步导学法。


▲导学号界面//受访者供图


所谓“五步导学法”,是导学号最大的特色,分为逐步提示、详细解答、解后反思、举一反三、相关微课五大步骤。先通过逐步提示打通学生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参考详细解答,进行错误反思,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和微课视频巩固深化,让学生彻底吃透同类型的题目。



教育是一件需要用时间打磨的事情,而资本的属性在于价值追求,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兼容,这是许多教育行业从业者都会考虑的问题。


在求尔君看来,与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导学教育做对了两件事情。


1.耗费大量时间、人力成本建设了拥有2000多万道的优质题库。


所有互联网教辅类产品,其运营核心,都离不开对题库的建设和更新。没有题库的海量数据,所有一切都是空中阁楼,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专职教师团队//受访者供图


导学教育花费10年时间,组建了200余人的专职教师团队和一支近2000余人的兼职教师团队,十年来笔耕不辍,完成了无数道例题的解析,迄今为止,导学教育每月新入库题量已经稳定在40万道左右,这是导学教育在教育行业的立身之本。


题库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的高投入行为,但是一旦建成,真可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与线下40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与人教社签约//受访者供图


古往今来,与人打交道永远都是最难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通过金钱就能够快速建立的,从事教育行业这些年间,导学教育与全国400多家出版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大概有6亿册教辅书,都印有导学号的二维码。


这也是导学号敢称自己为“藏在教辅书里的辅导专家”底气所在。


在国家政策管控越来越严格的今天,任何一家教育机构想在能够进入校园的书籍上印上自己的二维码,无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自建题库与线下出版合作,是导学教育在教育行业为自己树立的壁垒与护城河,而且这个护城河在短时间内,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资本的介入,对其造成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教育还是一个靠时间用心打磨的事情。


▲专职教师团队//受访者供图


同其他教育机构一样,导学教育在研发、市场、运营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巨大,成本奇高。所有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在累计引入2亿多风险投资的同时,导学教育在自我造血方面,也没有停止探索。


目前, 导学号APP的下载量已经超过8000万,用户超过3000万。而导学教育的赢利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推出增值会员服务


会员可以在普通用户的基础之上,享受到错题本、提分手册等多项增值服务,得益于与教辅资料紧密结合,解题步骤完整,年卡续费率一直在86%以上,而K12教育的收费周期相对都较长。


2.与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进行异业合作。


2018年底,导学号与中国联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导学卡”,目前已经收获用户50余万,每张卡的售出,导学教育都会参与分成。


▲张彦华//受访者供图


“我们计划在2023年左右,实现A股上市,这是我们一直设定的目标!”张彦华说道:“当然,上市不是我们的目标,上市只是我们的加油站,未来,我们还有一些想法,比如学习机器人,校园智能教育系统等,我们的愿景,就是让中国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辅导。”


采访实录


求尔君:为什么在93年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张彦华:我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国企,后来公司与台湾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我就转入了合资企业。93年的时候,我的工资就拿到1000多元,是全公司最高的。我自己比较喜欢钻研一些新东西,给台湾老板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他都没有采纳,当时一气之下,我就干脆自己出来做了。


求尔君:听说您曾经还有一个“键盘大王”的绰号?

张彦华:最早出来做的是计算器键盘,那时候销量最多时占到西北五省80%的份额。


求尔君:您认为您第一次创业成功最核心的因素是?

张彦华:90年代有一个键盘厂商倒闭了,我自己掏了十几万完成了产品的售后和退换,后来陕西这边买外设都来我这里了,我认为有两个点:1.诚信2.灵活经营。其中诚信是最重要的。


求尔君:您做教育的初心就是因为在央视看到云南山区小孩的崎岖求学路吗?

张彦华:确实是这样,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看到那个镜头,我们就萌生了做互联网教育的想法。


求尔君:2001年,互联网还尚未普及,我注意到您就提出人工智能?

张彦华:2001年我和西电的一位教授同学,已经用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始尝试做解题与辅导,也有很多进步。


求尔君:导学教育的“护城河”是什么?

张彦华:1.我们2000多万道的优质题库,我们的题库也是业内公认最好的题库之一,因为所有的题都来自于书本,每道题都有自己的标签,比如说年级、版本、学科、学期、章节等。这个题库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2.与400多家出版机构的合作关系,也不是用钱可以简单建立的。3.我们的解题就像一条看不见的流水线,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与尝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运营模式,这也是一般机构做不到的。


求尔君:AI技术在导学教育的业务上有哪些应用?

张彦华:以我们的会员功能“错题本”与“提分手册”为例,学生的错题都会自动记录下来,考前会自动生成一份提分手册,用大数据与AI技术,再结合当地考试情况,会给学生推送一套针对性的、独一无二的卷子。我们的研发团队从最早的零几年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做得很不错。


求尔君:有人认为教育行业是“避风港”,您怎么看?

张彦华:教育永远是朝阳行业,但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在K12教育这块,使用者和买单者是分离的。大家都认为蛋糕很大,但我们认为没有轻模式,你只有去地推,去和买单者见面,才有成交的可能性。


求尔君:导学号的未来是怎样的?

张彦华:首先我们会矢志不渝的走现在这条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业辅导专家”,因为孩子完成作业是个刚需,家长完全有辅导能力的其实并不多。未来,我们不仅想给学生们做很好的作业辅导,也想成为老师的得力帮手,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解除老师的繁重劳动,帮老师完成作业的批改,完成对每位学生的情况统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有高水平的辅导,为学生解难,为家长解忧,为老师减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