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抢的孩子就是乖孩子?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更重视

家长们是不是经常教给自家的孩子说不要和别人抢东西,要懂得谦让,懂得谦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乖孩子?这样作对孩子真的好吗?

一位中班的幼儿佳佳,她的性格有点内向。佳佳的妈妈总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自主游戏的时候会争抢玩具或者在比赛的时候有强烈的好胜心而佳佳总是像无所谓的样子,不争也不抢,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抢走了玩具就会放弃争夺而选择另外一个玩具自己独自玩耍。

其实,很多小朋友会出现佳佳的这种现象,而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因为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并且孩子不愿与人争抢是谦让的表现。孩子们不争不抢,是缺乏竞争力的表现,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像佳佳一样,就要注意了!

孩子要有一定的竞争心理,适度的竞争才是孩子最好的竞争,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机会都是非常难得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家长也要正确的看待竞争,不能够给孩子过分的压力,这容易让孩子的胜负欲过于高。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竞争力呢?

1.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父母需要引导孩子面对竞争,端正孩子面对竞争结果的心态。竞争是有原则的,首先是道德,其次是能力,最后是心态,不能因为输赢而太过极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这些情绪的变化,如何掌控自己,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对于一个过于好斗的孩子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他永远不会满足。这样的人输不起、赢不起,所以他会长期生活在不快乐甚至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缺乏幸福感。然而,自尊总是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父母适当培养孩子的自尊,才能让孩子看到自己、了解自己,并有正确的自尊价值观,才能放下得失之心,从爱做起,落到实处,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导致孩子过于谦虚,孩子的"竞争力"减弱。

3、以身作则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提出了"情绪ABC理论",A代表事件,B代表对事件的信念,C代表情绪。事件A是情绪C的间接原因,引起情绪C的直接原因是对事件A的信念B。也就是说,当孩子因为失败而生气、懊悔的时候,真正让他产生这些负面情绪的,其实是孩子对失败这件事的看法信念。也就是,想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胜负观念,就让让他对胜负都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因此家长对胜负也要看的客观公正,比如说不过分强调输赢的结果,而应该重视竞争的整个过程,并避免一些"不得第一就是失败"的错误观念。只有家长做好了,孩子才能正确面对输赢。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