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仲委员作大会发言:港人对山东了解少,应让香港同胞多来看看

1月19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由仲委员作了题为《深化鲁港文化交流 让香港同胞多来山东看看》的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山东是沿海经济人口大省,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汇的 “东方之珠”。鲁港交流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山东已连续10年在香港举办山东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代,鲁港交流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人文交流比经济合作少。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特殊窗口,香港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地各省都很注重在香港举办经贸活动,但人文交流还比较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情况比较普遍,香港更多地扮演了 “生意伙伴”的角色。二是 “请进来”比 “走出去”少。鲁港之间路途较远,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港人对山东的了解还很有限。近年我省在香港举办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港人了解山东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我们走出去主动推介山东,邀请港人来鲁的活动相对较少,港人对山东的感知度还有欠缺。三是乡情联络比公众展示少。以往的鲁港交流,大多定位于向香港公众推介山东,在港的山东籍人士作为两地天然纽带的作用发挥还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家义书记在2018年 “香港山东周”上指出,山东是一片饱含深情的沃土,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平台,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地方,真诚欢迎香港各界朋友到山东观光考察、投资兴业。为推进新时代鲁港深度交流合作,建议组织开展 “千名港人山东行”活动,即邀请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年龄的香港人士,分期分批来山东观光、研学、考察,体验底蕴深厚的齐风鲁韵,感知开放活力的现代山东,聆听重情重义的 “山东故事”。

一、邀请山东籍港人回家,感受家乡变化。在香港提到山东人,大家都会想到 “鲁警”。3万多名香港警察中,山东人占了20%。山东人的勤劳、勇敢、忠厚、侠义,大家有目共睹。据统计,长期在港生活的山东籍人士接近40万,树立了山东人在港的好形象。虽然有的已经在港生活了三代以上,但依然有浓浓的家乡情结,每每听到乡音,仍倍感亲切。以山东籍港人为先导,让他们多 “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家乡的感情认同,分享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邀请香港青少年研学,感知齐鲁文化。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山东拥有泰山、三孔等4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是一本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农业、科技、先进制造业、城乡建设成绩卓著,一个开放现代包容的新山东,是祖国内地繁荣发展的缩影。百闻不如一见,这件事对于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港的山东籍人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人、职员和小商贩等普通劳动者,有些人还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以特别关照邀请这些人的孩子,让他们也有机会出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邀请社会服务界人士和媒体来访,密切人文交流。香港拥有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比如对长者、残疾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关怀救助,对志愿机构和义工的管理等,值得我们借鉴。可邀请部分公益服务机构人员和义工代表来鲁访问,加强两地社会服务工作交流。同时,邀请中央驻港媒体和部分知名香港媒体随行,传播优秀齐鲁文化,展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新形象。(摄影 蒋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