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变成催命符,归咎于皇权下的产物,必是统治者的工具

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不论是禅让制、分封制还是郡县制,都离不开皇帝一人的独裁,虽有开明之君,有广开言路之人,然并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所有皇帝都能够秉公做事,自然就会有一些错误的判断,以至于对臣子们造成生命上的威胁。为此,皇帝也会有一些新颖的手段来赋予臣子新的利益保障,例如:打王鞭、免死牌以及丹书铁券,后来,逐渐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颁发尚方宝剑、世袭铁帽子王等象征皇室对有功之家的恩赐。其中耳熟能详的人有:殷商的闻太师、大周的狄仁杰、大宋的包拯、大明的众多功臣等。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丹书铁券作为功勋卓越的表征,为何逐渐演变成了人人害怕的催命符?

获罪伏诛的李善长

一、背景分析:大明朝的丹书铁券颁发率高,拥有者死亡率也高

我们知道,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对于开国的那些元勋最开始还是不错的,各自加封,赏银千万。据史料记载,在明朝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其中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而反过来,纵观这些人的下场,虽人人功勋卓越,但是除了自然病死之人,其余几乎全部都是死于朱元璋之手,那么拥有免死金牌在手,为什么还能被杀死,原因是朱元璋留有一手,在丹书铁券上写有谋反罪不免,所以这些曾经出生入死的大臣们,也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乱臣贼子。不得不说,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在权力方面把玩的很是厉害。所以,这34人的死亡遭遇恰恰印证了,手拿铁拳,也是坐立不安。如烫手的芋头,更是骑虎难下。

丹书铁券

二、丹书铁券演变成统治工具:明面上免死,实则权宜之计,先稳人心

话说回来了,既然朱元璋处处维护朱家的天下,想一直巩固朱家统治,不让这刚打下的江山丢失,也是迫于自己的利益方面,不得不杀鸡儆猴,来削减江山社稷的隐患,那么为什么还要赏赐给各位大臣们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免死的免死金牌呢?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事实上,这种做法很有必要,而且在当时,效果也是很不错。一个新政权的建立,最难稳固的就是人心,而且这种心理变化往往就出现在曾经为打下江山的这些功臣之中,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因为,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从统一天下那天起,朱元璋和手下的这帮弟兄们就会不得不面临这些很现实的问题,甚至是互相猜忌而惶惶不可终日。臣子们怕被杀,皇帝怕被反。因此,如何巧妙的改变这种窘境还不被旁人看出来,不被后人指责,确实是一个学问。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安抚大臣们的心。

大明臣民

于是,一次性颁发这么多的丹书铁券,给这帮功臣心里一个依靠,一方面体现皇帝的宽广仁厚,一方面朱元璋也给自己赢取了时间。不禁要问,时间?什么的时间?

那就是权宜之计的“缓兵”时间。

三、操作流程:挖好坑,让他们自己先跳,如果不跳,就推一把

上面说到,手里拿到了皇帝颁发的丹书铁券,是一个缓兵之计,该如何理解。此时的朱元璋对臣子们并不是十分的信任,从之后一些列的举动可以看出,在对自己政权有威胁的时候,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既然一开始就不信任这些兄弟,那么能不能当时就进行“削藩”的举动呢?

李善长剧照

当然不能,社会和国家还需要他们来效力。不论是后来的胡惟庸案还是李善长案,以及蓝玉案,都证实了朱元璋的套路,关键是他们都是谋逆罪,都是在免死金牌保护之外的罪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朱元璋颁发丹书铁券的时候,就没想让它们发挥作用。相反,拥有这些铁券的人,成为了朱元璋猎杀的名单。对于一些不上钩的人,往往是牵强的加一个连坐罪名,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剧照

四、透过案件看本质:丹书铁券不能成为行使权力的障碍,而是工具

大明朝的著名案件当属胡惟庸案,而且牵连之人众多,首先我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案件人自身:得到了皇帝的丹书铁券,确实给这些大臣心里稳固了,认为长的不说,至少这一辈不会落一个走狗烹的地步,于是,在生活方面有些放纵,开始高调做事,不知收敛,逐渐形成了居功自傲的态度,甚至自恃劳苦功高胡作非为,一句话就是骄傲了。

朱元璋

朱元璋自身:颁发的丹书铁券不能成为自己行使权力的障碍,借助谋逆罪不免的空隙,精准发力,扫除后患。部分臣子的行为恰恰也给朱元璋等待的期间带来了发掘点,留下了把柄,正愁杀人没有理由而苦恼的朱元璋,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为了巩固大明政权,必须提前给皇室子孙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于是,这些有丹书铁券的人越来越危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人举报,立马制裁,连坐之人,比比皆是。

大明朝的情报部门---锦衣卫

五、皇权的产物,皇帝的工具

最终,接受朱元璋颁发丹书铁券的功臣们,除了提前病死的,大都被朱元璋冠以谋反之罪处死,而拥有的丹书铁券也就演变成了催命符,可见在皇权之下诞生的产物,依旧是皇帝统治的一个工具而已,手段而已,是皇权下高度集中的自制权,毕竟皇帝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是“忠”也是“终”。

总结:救命的丹书铁券变成催命符,归咎于皇权下高度集中的自制权,统治国家的工具,不容侵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