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检测都查不到病毒,检测“失灵”?病毒变异?真相在这里

2月7日下午,一则消息称中日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此例患者由武汉入京,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甲流核酸检测阳性,因此于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后插管上呼吸机,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三次检测都查不到病毒,有人不禁发出疑问:是病毒出现了变异吗?还是核酸检测的确诊标准“失灵”了?

病毒出现变异了吗?

根据专家介绍,从现在的情况看,不管是武汉、北京还是上海,目前收集到的病毒样本都是相同的,并没有出现变异的情况。即使关于新冠的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变化,比如其传播方式的更新,这些也只是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病毒,而我们对这种全新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这并不代表病毒出现了变异。

病毒的核酸检测“失灵”了吗?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式主要还是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但是最近出现的核酸检测“失灵”的问题,让人们开始怀疑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既然病毒没有出现变异,为什么会出现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确诊患者呢?

1. 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它检出“假阴性”也是在所难免;

2. 新冠诊断有其特殊性,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是2-14天,最长可达24天,核酸检测需在病人体内排毒的情况下才能查出病毒,如果早期无症状或轻症时,感染尚未发展到足以被检测到的程度;

3. 核酸检测的标本采集也存在局限,例如常用的鼻咽拭子检测的准确性低,来自上呼吸道采样的咽拭子容易导致漏检。因为新冠肺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时会出现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的情况;

4. 检测检出率的结果和患者本身病情轻重程度、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取样采样的方式方法和实验室自身的检测条件等等多种因素相关。

对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无论是在规范样本采集还是提高试剂检测灵敏度等等方面,都是需要完善的,但是核酸检测仍是当前最准确和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依然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但是,针对湖北地区的特殊情况,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于患者能够尽早的被确诊,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也避免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如何应对核酸检测的“假阴性”问题?

专家指出,针对这种情况,对高度怀疑的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例,还是要多次采样,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在临床上的症状、体征等情况以及CT影像等其他检测结果来综合判断。

总之,病毒没有出现变异,疑似患者首先要做的仍旧是及时隔离,接受检查。对于现在出现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些问题,首先不要恐慌,更不要无根据的随意猜测,制造谣言,做好预防,相信科学手段。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