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老兵答卷”永葆赤诚本色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袭之猛、状况之危,让所有人的新年快乐变成了从未有过的焦虑、惶恐。危难之际,日照市12000余名退役老兵不约而同主动请战,用责任扛起使命,毅然奔赴一线再出征,以军人凛冽的战斗血性和不畏强敌的主动担当,在大考中交出了一份赤诚的“老兵答卷”。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万千退役军人曾经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日照老兵对故乡和群众的忠诚践诺:766封“请战书”上,字字句句誓言铮铮;360余支突击队、志愿队24小时坚守在乡镇、村庄、社区,坚守在高速路口、车站、留观点、隔离区;从刚刚退役3个月的21岁小“老兵”,到94岁高龄、71年党龄的复原军人,从在战“疫”一线亮剑,到开足马力生产医用物资驰援……

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时时处处,不仅是对“老兵不老、永不褪色”的宣誓,更是对这场战役的果决宣战。

有一种情怀,叫“第一时间”

新年的第一天,全市最早的一封“请战书”已经由24名退役老兵齐齐按上红手印,交到了莒县洛河镇党委政府的案头:“疫情紧张,请求冲锋到防疫第一线!”这里面,有69岁的老兵对“曾是一个兵”的坚守,也有21岁新“老兵”对部队锤炼的展现。

与此同时,日照大地上,老兵自发总动员!

——岚山区巨峰镇21名退役军人集结完毕,一边设卡防御,守护家乡,一边写下请战书:“哪怕去湖北武汉,我们绝不退缩、无论生死!”

——岚山区虎山镇,山钢、日钢大量在岗工人的集中租住,给这一特殊区域防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退役军人成立的防疫工作小组临时党支部迅速发挥作用,24小时摸排、巡逻、检查,牢牢守住了村民的安全关。

——东港区石臼街道50余名退役军人分工协作,别人避之不及的集中医学观察点,“我去!”小区需要重复喷洒消毒药水,“我去!”疫情监测防控点需要盘查外来车辆,“我去!”

——莒县小店镇秉承红色基因,全镇476名退役军人构筑起“1 9”疫情防控队伍,实现了“退役军人村村到、村村都有老兵守”的疫情防控格局。

……

疫情面前,他们虽然不再穿着军装,但军人的血性、担当和情怀却让他们成为第一批投身战斗的人。不论是村村响的喊话人,还是检查点的检查员,不论是坚守执勤的社区工作者,还是挨家挨户排查的登记员,不同的岗位,共同的“冲锋”姿态,他们用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称呼自己。

脱下军装,情怀仍在,他们说:“我可能不是一个英雄,但我永远是个战士!”

有一种力量,叫“坚守一线”

1月27日下午,岚山区安东卫街道退役军人闫振胜忙着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主动提出将自己经营的酒店免费提供出来作为辖区内的安置隔离点,第二是将自己刚刚满月的孩子连同妻子送到了岳父家。

从第二天起,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开始准备早饭,为特殊需求的隔离人员提供无接触服务,清洗消毒锅碗瓢盆再准备午饭晚饭……这样的日子他一直坚持到了2月9号。

“怕不怕?”“说不怕是假的,但是看到2岁的小娃,70多岁的老人,觉得自己得上。”想起那段日子,闫振胜又掏出手机刷了几遍已经离开的隔离人员给他发的微信,“我是一个兵,国家有需要,军人必须在最前头,即使以后宾馆不开了,也得这么做!”

一边咽下对疫情的恐惧和对家人的思念,一边打起精神给隔离人员加油鼓劲的,还有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街道刘楼管区的退役老兵李元。

这个名为“云过山丘”的隔离点至今仍有9名隔离人员,李元已经在此坚守了近30天。送饭送药、打扫消毒、测量体温、资料记录……一系列程序是每天的必修课,他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我当了8年的兵,军人的天性已经在骨子里,作为战士,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退后半步生,这是我们的纪律。”

采访中,他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始终与记者保持着三米远的距离,直到最后一个话题,他才露出笑容:“春暖花开的时候,疫情过去了,咱们以另一种方式再见!”

像他们这样,凭着骨子里的血性把自己派到“第一战线”的退役老兵,还有很多很多,也许是在社区日复一日的打扫消毒排查统计,也许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将多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安全送达隔离点,也许是在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提供更多的物资支援……然而这些不同的老兵、不同的战斗,都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共识:“曾经是个兵,终身是个兵,军大衣可能会褪色,但军人的本色不褪色,军人的誓词不褪色,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要像战士一样冲。”

有一种坚持,叫“不辱使命”

这个春节假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格外漫长难熬,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

这个春节,日照三奇医卫集团董事长、老兵王常申重返“战场”,奋战不止。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国家工信部一纸批文将每日生产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和5000套防护服的责任交到了他的肩上,随后,省政府又下达任务,每日应急储备口罩50万只。

从那一刻起,车间就是他的战场。10万套防护服、300万只口罩的国外订单,放弃!武汉,第一时间、全力以赴支援!全厂24小时不停机,大年三十在流水线上过,车间立下军令状,能上的全都上!

这是看不到硝烟的战役,但战况同样紧张激烈。

“这个时候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说这句话的,是现年86岁、有61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杨书范,他的春节,同样交给了抗击疫情的战场。利用自己创办的日照菲莉医疗器械公司,他用最短的时间筹备物资、联系工人、组织生产、供货疫区,“不能跟医护人员一样与病毒战斗,那就尽全力用我们的产品保护他们,让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

不能生产防护物资,也可以筑起防护线!这是全市不同岗位、不同战线上的老兵给出的共同证明:东港区行政执法局、交警大队的老兵们白天强化路面巡查,做好农贸市场整治,晚上对辖区内所有网吧、KTV等场所逐一排查;南湖镇党委机关在职退役军人共54人,从正月初二放弃休假,坚守在30个村和镇驻地的检查站上连续开展人员检查劝返、防控物资调配等工作;日照保安发展集团退役军人闫平带领1300余名保安队员,用“保安蓝”为港城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日照水务集团的老兵们,主动请缨承担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工作,用16吨消毒制剂保障了13万平方米的区域安全……

“我们每个兵,都是一道防线,疫不停,我们不退!”这些昔日的军人,祖国一声召唤,他们如当年一样毫不迟疑,闻令出征,各显其能,这就是退役军人的血性,这就是退役军人的担当,体现的正是永葆本色、勇挑重担的不变情怀。

有一种温情,叫“你我同在”

病毒肆虐,却隔不断人间有爱。如果说这场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么,一幕幕守望相助的情景便是这场灾难中令人动心无法忘却的感动。

比如,那位大年初二就出现在日照街头,向过往群众发放口罩的退役老兵孙青云,环卫工人、一线工作者、老人以及暂时买不到口罩的人,他都送上一片口罩、一份呵护。当他得知五莲县人民医院口罩告急时,他又竭尽所能捐助了几百只N95口罩,只求能给一线防护人员一点贡献。

比如,那位半个月送出了2000多份爱心盒饭的退役军人王传新,从2月10日起,向五莲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请示得到批准后,他便将自己的饭店作为“根据地”,每天做一百多份盒饭送到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一份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张张写满祝福与鼓励的卡片,聚结成一股温暖而澎湃的力量。在他的感召下,四名厨师谢绝薪资,越来越多的热心人也加入到爱心送餐的活动中。

还有,莒县浮来山街道94岁高龄、71年党龄的老复员军人蔺守仁,掏出还带着体温的2000元特殊党费;招贤镇89岁高龄的女复原军人于政芝拄着拐杖攥着1000元钱送到了村疫情监测点;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街道双庙村现年81岁的老党员、退伍军人于西亮将9000元现金送到了村党支部,这个当年曾经受到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的老兵,从来不曾把自己跟队伍分离开来:“那会国家有难咱去当兵,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使不上劲了,捐这点钱算是出一份力。”

……

有力量的,出一把力;有技术的,献一份技;有情怀的,尽一份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退役军人捐助资金230万元、口罩6.5万个、酒精1.25万公斤、消毒液3500多桶。更值一提的是,这些所作所为,把人们的精气神凝结得更近、更紧,更有力量、更有希望。

这些场景,其实并不陌生,在洪水中坚守大堤的最前沿,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在汶川地震、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救援现场,他们都曾出现过,或许名字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称呼,叫“老兵”。

“关键时刻,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些实事,答好一名退伍老兵的战‘疫’答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这块土地上,在这群从来没有把“军人”的标签撕下过的人身上,一种力量始终滋养生长、向暖绵延。(记者刘江雪)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