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到底谁才是“师父”?心性合一、彼此成就

细读《西游记》原著会发现:唐僧虽是孙悟空的师父,但悟空也是唐僧的心灵导师,取经路上多次指导师父参悟《心经》或言语解忧

徒弟竟指导师父,那么谁是真师父呢?

例如《西游记》第36回,太上老君收走金银两童后,取经团队继续西行,一路上唐僧的心神不定,看到山势陡峭就觉有妖怪害怕,悟空一路安慰师父:

只要定性存神,自然无事……师父不要挂念心焦,有我护着,放心前行吧。

再看唐僧,貌似除了对取经坚定、对徒弟们碎碎念之外,还没见到这老和尚能够说出什么玄机佛法,难怪连猪八戒都背地里称他是个“疲软的老和尚”。而且一遇到困难,经常魂飞魄散心惊肉跳,或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嘴巴还很硬,走到哪都不忘炫耀一下自己御弟的身份,实际上既不会降妖又不能除魔。

最气人的是,唐僧人妖不分、净给孙悟空添堵,动不动以念紧箍咒威胁,甚至几次把悟空逐出。

而没有悟空的保护,唐僧很容易被妖怪捉去、多次险些丧命,取经团队也面临解散。危难时刻,孙悟空总是不记仇、大度回来搭救师父性命。

所以,整部《西游记》看下来,唐僧貌似就是小白兔或傻白甜,孙悟空神勇又善解人意。为什么这么无能的唐僧竟能当孙悟空的师父?唐僧和悟空,到底谁才是真师父?

想想孙悟空大闹天宫多神通,为什么还会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呢?

正如唐僧所说: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逛上,才受此难。

我们知道,心猿指的是孙悟空。再细看《西游记》原著回目,“心猿”竟出现多达17次。怎样栓住心猿成正果?唯有唐僧一路用紧箍咒“定心真言”使其收心养性。比起三个徒弟,唐僧看似没本事,但一心向善、取经坚定,这正是孙悟空所不具备的,跟着唐僧一路取经,可以像东海龙王所说,尽勤劳受教诲中“改邪归正,惩创善心”,修成正果

唐僧和孙悟空,一个是有心取经没实力,一个无定性、但很有能力来保护取经人,而且这两个角色之间还经常会闹点不和谐,像极了我们普通人和家人的相处方式,相亲相爱又相杀。

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正确评价呢?

还是让当事人自己来说话吧。在第九十八回,唐僧凌云渡脱胎成佛后,很认真地感谢三个徒弟。对此,孙悟空是这样说的:

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

立志容易守志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你设立了一个亿的小目标就可以轻易完成的,即使如唐僧这样十世修行的金蝉子转世,也会觉得前途渺茫,精神沮丧。取经之路,对于唐僧这样的高僧来说,也是艰难的。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没有谁是成功大学毕业的、一出来就是成功人士?还不都像孙悟空那样,永远都是一路战斗一路向前。

所以,唐僧是使命,悟空是执行力。

有了师父唐僧,悟空才有努力的方向,走正路;

有了悟空的保护加持,唐僧才能使命达成。

一句话,心性和能力同样重要,只有心意合一才能无往不利!

取经如此,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亦然,大家能力不同、性格各异,利益也难免会有冲突,但如果抱定同一目标去奋斗,取长补短,相互扶持,都能取回我们幸福生活的真经。

我是傅茂恒,一名跨界研究《西游记》的医科男,更多有关西游记中的文化密码,可以关注@广话西游文化,留言或者私信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