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图层”的用户自定义详解,掌握将大幅提升制图效率

图层与施工图:

布局中使用图层,一个有助于对图形属性(比如对线型、线宽和颜色)进行控制,二是可图形进行组织和管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到家装别墅大到工装项目,不会图层相当于吃饭有碗却没筷子。图层最大的作用是让图面干净整洁,改图方便。因此,掌握图层非常重要。


传统CAD图层弊端:

如果没有规范文本导入图层,图层的新建会非常繁琐,而且切换图层都要下拉图层修改,如果要批量锁层,需要进图特层控制管理器。


海龙工具自定义图层优势:

  1. 内置系统图层,无缝对接用户的制图规范,制图所见即所得
  2. 设置自动归层(命令GF设置打开或关闭自动归层功能,例如TC填充图元可自动归填充图层,ED文本输入自动归纳到文字图层)
  3. 设置图层快捷键,一键切换层改层,省心省力,如下图:


下文讲解大纲:(为节省您时间,可按板块针对性了解,★表示重点)

一、整理公司规范文件

二、建立配置名称并导入图层★★

三、匹配系统图层到用户图层★★★★

四、给图层增加快捷键★★★★★

五、用户图层的深度拓展及应用★★★

六、备份用户自定义配置★★★★★


一、整理公司规范文件

根据公司的图层规范文件,整理图层样板(涉及:图层名称/图层颜色/线性/线宽)。例如下图:


二、建立用户配置名称并导入图层


01.建立用户配置文件夹:

快捷键:CG,切换用户自定义配置

新建用户配置:找到海龙安装盘(默认D盘,或选择您的安装路径)→海龙软件v3.0(版本号会有变动)→Sys→配置→复制多一个“海龙配置(CCD)”→更改为自己的配置名称(如:卓艺配置),如下图:


02.参照并导入图层:

打开CAD→CG命令切换到自己的配置→确定→YY命令打开当前配置设置面板→参照图层→框选已经准备好的图层样板→确定(保存好参照进去的图层)


03.YY图层面板参数说明:

  • 参数:如图1,图层快捷键,可快捷键修改图层
  • 键值:如图2,图层名称、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修改
  • 说明:如图3,图层类别,带括号说明为“海龙系统图层”,您可以替换它的键值(图层名称、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但不能删除它,自己添加说明无效。无需关联的图层直接留空。

温馨提示:系统图层是海龙“链接”用户自定义图层的窗口,让您的图层自动匹配到海龙直接生成的"线/标注/填充/图块/图层……"


三、匹配系统图层到用户图层

具体操作:打开yy→打开配置→把带【】括号说明的系统图层说明(把;也带上)剪切到相应用户新增图层(并把原有系统图层“参数”及“键值”删除)→如下图:


请注意:

01.匹配好系统图层,记得把原有系统图层“参数”及“键值”删除

02.若用户自定义图层简单导致海龙的系统图层匹配不上的话,树哥建议您可酌情增加此类别图层。因为该系统图层会自动生成无法删除,您实在不需要可把该系统图层都改为0图层的参数即可

03.无需与海龙系统图层匹配的用户图层,类别留空即可(例如平面壁灯层)

四、给图层增加快捷键

给自己的图层设置快捷键,方便后期一键换层/切换图层→调整后ctrl+s保存文件


五、用户图层的深度拓展及应用

1、XQ墙体命令扩展设置→找到:WALL_LAYER_LIST 这个参数→把自己所有的墙体图层按格式进行修改墙体图层(后续墙体命令需要用到的自动归层图层设置)

修改完,输入xq→按照操作栏提示输入w,可以快速切换墙体图层,超级方便。


2、设置自动归层→分为四部分

①文字图层:命令ed,dd 等使用到的图层

②标注图层:命令da,dc,qd 等使用到的图层

③引线图层:命令dd 等使用到的图层

④填充图层:命令tc 等使用到的图层

四部分都要把自己的图层按格式添加进来方便后续自动归层使用


3、绘制过程涉及归层,

  • GF,设置是否自动归层,选择否,则绘图自动归为当前图层
  • GFF,设置自动切换图层,可以设置“文字/标注/引线/填充/实体填充/辅助线/视口线”的默认图层。简言之GF为开关命令,GFF则是自动归“指定层”的后台控制中心,如下图


4、快速找到“某参数”,可以进入“用户配置”里面输入“ctrl+f ”搜索“某参数”“用户配置”两个入口:

第一个入口:输入yy→点击“打开配置”

第二个入口:海龙软件v3.0(版本号会有变动)→Sys→配置→找到你的用户文件夹→打开“用户配置”,如下图:


六、备份用户自定义配置

海龙在手,配置也有,天下你有!《配置包含绘图环境,自动保存,图层等等CAD设置》

这话并不夸张,等你做好用户配置、树哥可以保证你随时随地任何电脑即可进入快速画图通道。

(在配置的最佳状态时候备份配置,也可以在未来随时替换因为修改错误或者系统崩溃的配置;建议上传百度云,可以在你忘了带配置的时候随时可以下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