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五大皇亲国戚家族之叶赫那拉族:贡献出封建历史两位著名太后

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在这296年历史中出现了12位皇帝,28位皇后(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不记入其内)。在那个年代,女人一旦成为皇后,不但成为母仪天下最为尊贵的女性,也是她娘家整个家族的荣耀。本次系列之五个家族,共为大清皇室贡献了20位皇后,其他妃嫔及王府福晋更是不计其数,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辉煌家族史及各姓氏代表性大臣:

(4、叶赫那拉家族)

叶赫那拉氏,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在明末,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之间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不幸战败,从此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四方,为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族大部分入关,定居北京并派遣到各地驻防。这个家族也为大清宫室贡献了三位皇后以及许多著名大臣,下面为大家一一揭开:

天命帝努尔哈赤

孟古哲哲剧照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各大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孟古哲哲。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也是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为努尔哈赤诞下一子,也就是后来继承大位的太宗皇帝皇太极。

康熙帝玄烨

《康熙王朝》惠妃剧照

惠妃:(?—1732年5月1日),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位居康熙皇帝四大妃之首。贵妃的曾祖是叶赫部首领金吉台,而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是金吉台的妹妹,也是她的曾姑母。惠妃还有个非常著名的堂叔——大学士纳兰明珠。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是她成为四妃之首的重要因素。惠妃与圣祖康熙皇帝诞有一皇子,大阿哥胤禔。

咸丰帝奕詝

孝钦显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她就是在整个封建王朝中鼎鼎有名的慈禧太后。通过选秀进入清宫,被封为兰贵人。因与咸丰皇帝生下唯一皇子载淳,晋封懿妃,不久升为贵妃。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夺回大权,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生涯,成为晚清实际统治者。

光绪帝载湉

中间站立者光绪帝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封建王朝史上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她能成为皇后,主要得益于慈禧,因为隆裕是慈禧的娘家亲侄女,也就是说是光绪皇帝的表姐。 她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便立为皇后。但是光绪厌恶慈禧,从而也不太喜欢他这个表姐,沦为政治牺牲品。

退位诏书

光绪驾崩后,溥仪即位,被尊为隆裕皇太后,同时隆裕太后也实行垂帘听政,和摄政王载沣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真正让隆裕太后载入史册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不仅终结了将近三百年历史的清王朝,也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叶赫那拉氏族在清朝著名大臣及人物

苏克萨哈:(?—1667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皇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官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授太子太保衔。因与鳌拜不和,被以莫须有罪名绞杀。


《康熙王朝》明珠剧照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出身名门祖父是叶赫部首领金吉台,祖姑母是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成年后,明珠迎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在康熙朝历任内务府总管、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支持康熙帝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治理黄河、平定噶尔丹、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纳兰性徳:(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著名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其生母是英亲王阿济格家五格格。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曾拜徐乾学为师。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揆叙:(1674~1717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次子。康熙朝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

大学士瑞麟像片

瑞麟:(1809年-1874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咸丰朝历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同治朝官至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

那桐:(1856年—1925年) ,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中国近代史重要政治人物,是晚清“八旗三才子”之一。在光绪、宣统朝先后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辛丑条约》签订后,曾任专使赴日本道歉。

关注小编,下期为您带来清朝五大皇亲国戚家族之乌喇那拉氏族,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