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的'德国制造'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

  说起“德国制造”,朋友们或许并不陌生,小到生活各类用品,大到一系列重工业设备,但凡是德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人们脑海中都象征着可靠的品质,与过硬的技术支撑。我也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区区8,292.79万人口的德国,却诞生了2300多个世界名牌,而且很多公司都是百年企业,或许‘‘难以置信’’四个字才能更为直接的表达出我内心的感触。曾经在电视上听闻一个主持人调侃,只有德国制造的东西才能像传家宝一样,父传子,子传孙,延续使用下去。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德国产品,例如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欧宝牌汽车;莱卡相机;阿迪达斯,彪马运动服饰;西门子电器;森海塞尔耳机;万宝龙,百利金,公爵的文具;博世家电及汽车零部件:拜耳医药化学;英飞凌芯片;蒂森克虏伯工业设备等等(欢迎指正)。

公司里有一辆2004年的老奥迪A6l,30万公里,名副其实的豪车,当时就配有西门子的车载移动电话(04年没记错的话手机少的可怜),配有大功率车载冰箱,和磁带播放器,后置商务写字台及DVD光盘影音系统,大灯清洗装置,运动加速模式......可惜成了公司的公用车,都不怎么爱惜,发动机陈旧不堪,但性能稳定(感觉还可以折腾10万公里),红绿灯时启动加速现在依然秒杀很多车型。我最欣赏得是它的很多人性化功能及设计,虽然风蚀残年,但依旧很酷炫,车内隔音效果极佳,减震系统优良,在各种复杂路况中毫无压力(经常跑工地,路况脑补)。由于年久失修及没有得到有效保养,发动机很多器件老化严重,水箱漏水(更换3次),散热器效果极差,经常高温报警。最重要的油耗(95#)逐年增加,维修费用也是相当离谱(配件不好买),每年保险金额四千多。已经从当年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累赘。疫情结束,公司复工后最近也作出了“报废”此车的决定,问了车管所报废标准200元一吨,令人唏嘘。这样的处理确实让我有些不舍,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带给我很多乐趣与便捷,同时也不禁感叹德国高超和严谨的造车工艺,更为他们可靠而不凡的产品品质所折服。附图如下

您生活中的'德国制造'是什么样的?欢迎留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