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以为是“善举”,没想到却间接导致了小鸽子的死亡



去年初冬,天冷得有些早。在我家楼上厨房的地板上,放着一小堆晒干了的小粒花生。正赶上那几天特别冷,我发现北面左边的窗户没有关好,留有一道很宽的缝,我过去准备关上,却发现窗下角落里的桌子上有几个碎了的花生壳,花生粒不见了,壳下还有一些碎末儿。因和住平房时老鼠吃的碎屑有些像,我自然十分敏感。难道这楼上还会有老鼠么?我觉得不大可能。毕竟四层楼上这么高,老鼠爬这么高找生活,那是太困难了;况且厨房里都是严丝合缝的,根本没有老鼠寄居的地方。即便有老鼠,它也不会从地板上衔了花生再爬上高高的桌上来享用。

我疑惑地抬起头,正好看到窗外不远的梧桐树上,一只灰色的鸽子正有意无意地向我瞅过来。当发现我看它时,它低下头啄啄自己的爪子,又甩甩脑袋,好像一个小孩子做错了事装作很无辜的样子。我侧身向右后躲过去,再探身看它,发现它正向窗口张望。我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这只无家可归的小鸽子天冷难以觅食,无意间闯进来,心惊胆战地吃了几粒花生米。白天我们都上班,家里没人,很安静,但不知小鸽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理历程。

我没有再关窗户。我在桌子上放了一个敞口的纸盒,在盒子里铺上了一浅层米。我知道,花生油性大,鸽子吃了,消化会不好。所以,我放的是小米。第二天,我下班回来到厨房一看,桌子上又多了些花生壳,纸盒里的小米丝毫没有动。看来小鸽子飞进来,只是吃了几颗花生,没有吃小米,一定是怕中了人类的圈套。小鸽子的警惕性还是挺高的。第三天,小米还是没有少,不过平铺的小米上有了两个爪印。小鸽子一定是在试探!第四天,盒子里的小米果然少了一部分,小鸽子终于吃小米了!第五天,盒子里的小米几乎全部被吃光,桌子上还有溅出来的小米。我很兴奋,我为我的善举感到很温暖,心里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我又向纸盒里添加小米,还在旁边放了一小碗水让它喝。我嘱咐家人一定不要惊扰小鸽子。

慢慢地,小鸽子胆子变大了,即便是周末,我们坐在客厅里,小鸽子也会时不时的光顾。隔着厨房的玻璃门可以看见它飞进来,啄几下米,啜口水,昂起头,向周围望一望;有时在窗台上停留一会。这时我想到了一位作家养鸟的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于是,我更加乐此不疲地为小鸽子加水添米,还从百度上了解鸽子爱吃的食物,备好,交替放在盒子里。为此,我制定详细的喂养计划,并准备在窗户旁建一个鸽子窝。

一天,我刚到楼下,一楼的小姑娘跑过来告诉我:“叔叔,一个买纸箱子的人今天中午在你家窗口捉住了一只鸽子。”

我有些发懵,稍微镇定了一下,失措地说:“他……他……是怎么捉住的?”

“他带了一个竹竿,竹竿上绑了网罩。等鸽子飞进窗户里,他把网罩罩在窗口上,鸽子就钻进去了。”

未等小姑娘说完,我就急忙赶到小区物业处,向他们要到了那个人的电话,打了过去。那人说:“文老师,那只鸽子一直到你家偷嘴吃,我注意了好久了,这才帮你捉了去。你放心,我会好好养着它。”怎么,他居然是帮我?我没有解释,听到他说是养着鸽子,而不是杀了它,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在大街上正好碰见那人。我停下来,问他那只鸽子怎么样了。那人一怔,好大一会才缓过神来,说;“啊……,你说的那只野鸽子啊,我喂了它三天,它颗粒不进,滴水不沾,三天后,死了。”

我愤然:“你……你……怎么把它喂死了?它本来可以好好的……”

那人轻描淡写地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只笨鸽子,见你厨房里有吃食,就偷嘴吃,偷来偷去,就变懒了,变笨了,它很容易被人捉去。即便不在你这被捉,在别的地方,也会被人下套捉去。我知道,你们文化人心软,好做善事。不过,话说过来,不就是一只鸽子么,想喂,可以到市场上买几只,不就行了么。”

“我……?”

我厨房里有吃食?我好做善事?我感到心灵深处的震颤:因为我的“善举”,小鸽子没禁得住诱惑,心安理得地钻进窗子享用美食,改变了它的天性。岂不知人类已经为它准备了的“罗网”,让它钻进去,等待它的也许就是死亡,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若没有我的“善举”,它也不会放松警惕,不会轻易被捉;它不被捉,便不会被囚住死去;它会自由觅食,可以在田野林间自由飞翔;可能食不果腹,但它依然会振翅在天地间,因为这是它的天性。是我自作聪明的“善举”害了它。聪明的人类过去做过、现在正在做着、未来也许还要做的“善举”,可能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走向终结。

作者简介:石林,笔名文斯尘,怀抱一颗听雨的心,跟风一起流浪。喜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山东作家》《齐鲁文学》《聊城晚报》诸多刊物和微刊等。作品曾获得《小说选刊》一等奖。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