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裘德考”盗走长沙战国帛书,如今已是美国国宝

1942年,“裘德考”盗走长沙战国帛书,如今已是美国国宝


《盗墓笔记》可以说是一部风靡全国的盗墓题材的小说,这一部小说书写的东西非常的诡异神秘,但其中的内容都是取材于现实考古以及传说。如上古玉匣的原型就是汉代的金缕玉衣,秦岭神树就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总而言之,很多文物、古墓都是取自现实,甚至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裘德考”的原型也是来自民国时期一位来华贩卖走私文物的美国人“考克斯”。此人在长沙盗走无数文物,其中一件名为“战国帛书”的古老文物如今已是美国人的国宝,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悲痛的。

战国帛书白描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众所周知,湖南长沙在考古挖掘马王堆汉墓时是邀请了非常多的“土夫子”前来帮忙的,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帛画,但这都是汉代的文物。而后,有参加马王堆汉墓的“土夫子”建议重新考古挖掘长沙子弹库战国墓,之所以叫“重新考古挖掘”是因为这座战国墓在民国时期曾被盗,而70年代再次考古挖出后,挖出了两件稀世国宝,分别是人物龙凤图以及人物御龙图。

战国人物龙凤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两幅战国时代的帛画堪称中国最古老的画卷,不过,考古家在1973年挖出这两件文物后丝毫没有高兴,反而非常的沮丧。这不是因为在考古过程中遇到什么变故,是因为考古家都想到了民国时代这一座古墓被盗的一件文物,这件文物除了是中国最古老的帛书之外,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战国文物之一,堪称战国时代的稀世国宝。可惜的是,因为盗墓,被《盗墓笔记》中裘德考的原型考克斯走私到美国,如今很难追回,已经成为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

裘德考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件“战国帛书”到底有什么来历呢?中国专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参观研究后发现,这件文物不叫“国宝”真的是对不起这件文物。战国楚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间共有800多字,而帛书的四周则画着12个怪异的神像,这12个神的名字与周人文献《尔雅》中的12个月名是相同的。整件帛书包含了中华先秦时代的思想,包括天象、灾变、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远古神话传说等,不仅是孤品,而且极其珍贵罕见,堪称奇迹。

战国帛书又名“楚缯书”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如此重要的一件国宝到底是怎么被“裘德考”盗掘到美国的呢?1942年,中国各界都非常的动荡,不过,越是动荡长沙的“土夫子”越是兴奋,因为动乱时期才是他们的天下。这些盗墓者在看中这座战国墓后,抄起洛阳铲立马下手,盗掘出了非常多的青铜器、木漆器等珍贵文物。当时长沙的文物保护专家蔡季襄听说后立马赶到现场,但盗墓者早已满载溜走,而蔡季襄也在盗洞附近无意间发现了一揉皱“纸张”。

帛书扫描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夜里回到家的时候,蔡季襄发现这并非纸张,而是一件“战国帛书”,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在研究出土帛书的内容,写成《晚周缯书考异》后,蔡季襄立马赶到南京,进呈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由于当时国家、民族生存都是危机,蔡季襄得到回复是“今国难当头,你这个发思古之幽情的作品,就免开尊口吧”。后来,来华贩卖文物的考克斯·亨德烈想方设法说要资助蔡季襄一些先进设备,以方便研究战国帛书,而考克斯·亨德烈(裘德考原型)的要求是将文物放在他拿让他研究一阵子,并且给了蔡季襄壹万元美金作为押金。但谁也没有想到,战国帛书到了美国人手中后一去不复回,如今已经是美国的国宝级文物,也成为了中国人的遗憾。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