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乐队》终于诞生了第一首好歌

《我们的乐队》的(网络)播出时间简直是薛定谔式的,第一期VIP是周四抢先看,第二期就成了周五了?然后上周出了个通知说延迟播出,也不知道延多久,结果就是直接推迟了一周。


不过也有个好处,这一期我看饭圈朋友的热情已经不是很高了,至少在知乎关于第四期的问题底下,一眼看过去既没有软文,也没看到那种一看就是饭圈朋友发的——正文300字,接着是20张绝美神颜美图的那种回答。


所以这意味着《我们的乐队》正式糊掉了么?(划掉)


曹旭组演出《三行情书》


这一期演的是第一次公演剩下几支乐队的部分,和上期的节奏惊人的相似,不管是导师也好,还是台上台下的乐队也好。依然是各种对投票结果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迷惑表情。


而最迷惑的,显然是曹旭这一组的《三行情书》,在获得了全场唯一一次四位导师爆灯的前提下,拿下了第一次公演倒数第二低的370分,比投票第一的郑洛宇组低了整整一百……而排在他后面的,仅仅只有编曲完全瞎胡闹的所谓要玩“New Age”的齐书煜那一组。


然后因为有四个导师的爆灯,曹旭这一组又在加了127分以后,直接空降整个竞演的第一名。


齐书煜这一组的《一剪梅》如果只放开头的30秒,估计分数会高很多


但是不管导师和乐队们也好,还是观众也好对这个结果不理解;甚至还试图从所谓“市场”的角度来解释这个结果,我觉得其实还是跟我之前所提出的那样,是同一个问题:


你不能要求台下的饭圈妹妹们去“相对客观”地评价一支乐队的演出,虽然节目组已经非常努力地给观众科普过乐队有哪些角色,怎么区分吉他和贝斯,这一期还讲了主歌副歌和Pre-chorus这些音乐知识,但是这些简单的知识,恰恰是评价音乐的基础。


比方说,如果台下的观众甚至分不清楚吉他和贝斯的区别,那让他们去评价某支乐队的贝斯弹得怎么样就成了无稽之谈。


本期的小课堂是关于Pre-chorus的


所以最后,《我们的乐队》第一次公演的观众投票结果很好的呈现了对于这些乐队“主唱表现得如何”的客观评价。


于是郑洛宇和郑伟杰这两组拿到的现场票是最多的,因为他们两组的主唱唱得是最好的。而《三行情书》为什么现场没有拿到票?因为贝斯妹子潘雪娇声音太单薄了,唱功几乎是素人级别,正式播出版本有修音,人声经过单独的压限和混响处理以后,听起来就好听多了。


而对于现场的导师,很显然除了在观众眼中的“站着不动声音很小的贝斯兼主唱”以外,他们会注意到首先这首原创是个上佳的作品,还会注意到鼓手戚唯真的非常不错等等这些细节。


萧敬腾有一大段花式表白戚唯


我不知道各位朋友有多少人是自己玩过乐队的,至少就我多年混迹校园乐队的经历,在“分不清贝斯和吉他、大部分只是看热闹”的观众面前,我的演出经验就是:主唱长得帅(或者好看),你们乐队基本上就赢了一大半了;而其他乐队成员主要负责活跃气氛,甚至是“弄出点动静就行”。


诸如,鼓不加麦,或者贝斯不插线的演出我都演过,事实上真的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观众基本上都只看主唱。


杨主播本期开着八倍镜又找到了一个男观众!


所以如果《我们的乐队》接下来的赛制依然是靠一群饭圈妹妹来投票决定胜负和淘汰,这种类似的局面还是会继续发生,因为你不可能寄希望于饭圈妹妹们一口吃成胖子,就算是普通乐迷,也需要一定的音乐积累,才能解锁入门级别的“从某首歌里听到清晰的贝斯声”这种成就。


而如果继续是以所谓的“市场”为导向,那想必《我们的乐队》最后的赢家一定是一支长得好看,主唱实力强,编曲热闹的“一个主唱与几个伴奏乐手”组成的乐队。


至少,隔壁《一起乐队吧》最后的冠军就落入了前《中国新歌声》冠军蒋敦豪与几个伴奏乐手的囊中。


曹旭组


最后再聊聊《三行情书》这首歌吧,这也是《我们的乐队》播出四期以后,我唯一一首想要在节目之后再找来听一下的歌,而鼓手戚唯也是目前给我印象最深的选手(除了那些之前就已经出名的)。


乐队里的乐手真的非常难出彩,这也是为什么“舞台感染力”这个略带玄学色彩的概念那么重要的原因。比方说,刺猬的阿童木当然是个好鼓手,但是放在整个国内,甚至是国内的女鼓手里,她都肯定不是最好的,但舞台感染力上,阿童木绝对是国内最好的女鼓手。


这方面戚唯的舞台感染力也很强,她的肢体语言完全是自发性的,而不是演出来的(如果是为了演的话,直接找摄像机镜头做表情不是更省事儿?)。基本功上,你就看看那个结实的小腿也知道这姑娘绝对不简单。


鼓手戚唯


《三行情书》的现场或许还不够成熟,曹旭的吉他弹得也只能说马马虎虎,但是这一组却是目前我觉得最接近我想象中“乐队”的,他们完全超过了那组声称要“重振摇滚乐”,却最后搞出来了个不伦不类的《月亮惹的祸》的所谓“金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