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共基础知识:浅谈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过程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浅谈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过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一、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

1.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召开,决定执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拉开帷幕,我国对外开放逐渐形成格局,什么是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我国对外开放是我们中华民族逐渐富了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二、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形成的四个步骤

1.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根据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发展经济;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就是大家常讲的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4月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目前公基7个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是第二步

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全部开放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到南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是第三步;

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初,中央又决定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同已经开放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连成一片,形成环渤海开放区

4、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是第四步

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我国还逐步开放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有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博乐、塔城、普兰、樟木、瑞丽、畹町、河口、凭祥、东兴等。

到1993年,经过努力,我国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的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