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哭闹要挟,家长应该怎么办?对孩子“放任教育”就是毁孩子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以哭闹威胁的事情,肯定都经历过。而最近,朋友家的孩子小然,就正在给家长带来类似的麻烦。

“不买这个玩具,我就不走了。”

某天,在商场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后,小然就站在那里开始哭闹,非得要求朋友购买。对于小然的哭闹,小然的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可是小然在地上哭闹,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家长不得不妥协,将玩具买下,才让小然恢复到正常,不再哭闹。

生活中,肯定很多父母遇到过这种情况,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孩子一哭闹就不知怎么办,因为爱孩子的缘故,最终妥协了孩子的要求,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那当遇到孩子哭闹要挟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妥协

有些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索性就妥协让步了,针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地满足。

其实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父母们的一次一次地妥协,换来的可能是孩子下次的进一步不合理的诉求。下次孩子可能要求更加过分,可能哭闹更加严重,甚至孩子衍生出更加极端的行为表达,比如离家出走、做出危险的动作,以此要挟父母。

比如新闻上报道的有的孩子跑到阳台上,胁迫父母不要生二胎。孩子这些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其实是孩子从一次一次的哭闹中养成的,父母一次一次妥协,使得孩子对于哭闹这招屡试不爽。

孩子认为这是套有效的方法,就习惯使用,每次有要求就这样要挟父母,并且找其他要挟父母的方式。所以,第一条就是坚守底线,绝不妥协。

2.陪伴孩子哭闹

这里所说的不是要陪着孩子哭闹,也不是静静看着,冷处理孩子的哭闹,让孩子在那呆着不过问。而是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知道父母在陪着他,感受到父母其实是关心自己的。

千万不要冷处理,让孩子一个人在那哭泣,旁边一言不发,或者转身去坐下来等着孩子,直到孩子哭完。这种行为会减少孩子的安全感,影响到孩子对于父母的看法,使得孩子内心产生父母不关心自己的想法。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这样处理,最好是陪伴在孩子身边,跟孩子聊聊天。

比如孩子哭闹在地上,就是不起来,不走,父母应该过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这陪着你,地上凉,先起来吧,要不就哭够了和爸爸妈妈说会话,爸爸妈妈一直陪着你在这”。父母运用好这种谈话方式来陪伴孩子,给孩子一些言语,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孩子可能哭闹一阵之后,就会冷静下来同父母说话了。

3.给予孩子一些指导

孩子在哭闹累了之后,在父母的陪伴和坚持下,孩子就会变得乖巧很多。

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同孩子好好交流,可以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这个东西不买的理由,父母和孩子多进行相互平等的交流,父母给孩子指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且商量出最终的结果,让孩子知道这件东西不买的原因,为什么拒绝,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合理,自己的行为不合理。

父母给予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行为要求的方式,改正孩子的要求诉说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所以,对于孩子的这种哭闹要挟,家长需要耐心陪伴孩子,有自己的底线,毫不妥协,引导教育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如果放任孩子,只要哭闹,就答应孩子的诉求。

这种“放任教育 ”,最后只能毁了孩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