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有感

《遥远的救世主》故事最后,丁元英带着对传统文化的自卑感和失去挚爱红颜的悲痛,离开中国回到柏林。

丁元英通过操盘王庙村扶贫事件,为小丹准备了一份礼物。

虽然收礼物的人不在了,但是这次扶贫却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很好的解释了文化属性对人的格局、认知和选择的影响。而刘冰、叶晓明、冯世杰、欧阳雪、肖亚文对格律诗官司的看法以及退股和入股的选择就很好的诠释了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的区别。

借用冯世杰的一句话,"我们几个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有些人畏头畏尾,看不清本质,不敢冒险,哪怕高人指路,已经爬到了井边,由于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也会掉下去,与机会失之交臂。

有些人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押对了大势,从一个局外人拥有了凑上牌桌的机会,并且能掌控全局,获得控股权。

众人选择,高下立判。

文化属性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思维方式则是操作系统,这些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却时时刻刻指引操纵着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带着对道的迷惑,这几天一直在追作者写的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天幕红尘》。

如果说《遥远的救世主》指出了天道,从哲学的角度证明了三观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抛出方法论,并没有指导人们该怎么去实践。

而《天幕红尘》里的"见路不走"则是实实在在的方法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标签都没有实际意义。

一直先进的不会永远先进,一直落后的也不会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傲慢与偏见会让自己丧失最佳的反击机会。

就如当今的美国民主文化、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显出疲态。而中国具有勃勃生机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西方依旧沉浸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成就感中无法自拔,也一直坚信这是中国最终的结局。

本来我担心本次疫情会让西方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就现在的国际新闻来看,我的担心多余了,西方依然对中国充满了优越感,丝毫没有认识到,中国与西方抗疫成果的区别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这是由文化和制度决定的,中国几千年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文化下形成的大一统的集体意识,以及实事求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本次抗疫成功的关键。

每个中国人都是实践着的理想主义者,为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

现在想起北齐鲁、南湘雅的医生在湖北会师的视频依然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国家有难,绝大多数人都会义不容辞。疫情初期,海外华人买空全世界的口罩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可以治好丁元英的文化自卑,这也是作者开出的药方。

改革开放不仅是一次制度的调整,更是一次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实事求是的基因。

现在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引领着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吹不捧,这就是事实。

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