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记西部马王李翰迪

西部马王李翰迪

李翰迪是画家也是诗人,因画马而闻名,业界誉之为“西部马王”,作品被“国家名片”邮票纪念册编入采用。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曾对其作过“高端访谈”。

初识李翰迪于区文化馆杂志编辑部。

在内蒙古讨生活多年,与家乡文化界疏于往来。2019年春节前回乡省亲,略作休整便到杂志编辑部拜访恩师潘入文老师。

天阴沉沉的,透着几分寒意,雾霾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编辑部里墨香四溢,柔和的灯光洒下几分春意,暖融融的。适逢老作家刘博文老师到访,袅袅茶气淡淡茗香中与两位老师共赏新一期杂志,谈诗论文,不亦乐乎。

潘老师接了一个电话,说李翰迪一会儿要来编辑部取样刊,本期杂志中插彩页刊有他的画作。我的心不由得怦然而动,能与著名画家零距离接触,幸哉!

身挎行囊,衣服沾着尚未褪尽的雨珠,带进几分湿新,站在面前的西部马王如同一个征战归来的勇士。

下雨了?三个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问。

“刚下开,不大。”

得益于之前在媒体上对他的了解,握手时没有半点生疏感。论起年龄,他竟与我同庚,六四年的龙,我虚长五天。马王名气大架子却倒不大,握着我的手说:“缘分,缘分。”


李翰迪雅号翰马,我是铁马,他笑着打趣:“原来是两匹龙马呀!龙马精神,勇往直前。好!好!”我的签名习惯把马写作繁体馬,这样写有飞起来的动感。李翰迪作品上的签字马也这么写,想来画家应该与我同感。

文人的灵魂相通,李翰迪的加入使谈论锦上添花,大家一见如故,畅开心扉,高谈阔论,乐在其中。

不觉已到正午,四人相约共进午餐。文人聚餐不讲排场,简约朴素,饱肚即可。

于烟雨渺渺之中,随文朋诗友,寻一静雅隅所,偏坐窗前听风看雨,秉太白遗风,咏千古文章。此情此景,似在梦中。人生如梦,亦梦亦幻。妙哉!

李翰迪不烟不酒,以茶代酒亦不失情趣。杯碗之间潘老师代朋友向李翰迪索画,再三声明:“绝不勉强,依你兴致,能画则画,不画亦可。”李翰迪笑道:“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况有你这么大的脸,岂能推脱?”

饭罢,刘老师与人有约先行离去。

回到编辑部,潘老师开始张罗寻找宣纸。

李翰迪打开行囊整理笔砚。

我本是乡野粗人,贪了几杯便斯文扫地,涎着个脸也向画家索画:“放一个羊是放,放十个八个也是放,兄弟能否顺便给我画一幅?”

“翰迪今天兴致很高,应该不成问题。”潘老师用上了激将法。

李翰迪爽快地应承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铺好宣纸,打开手机,优美的古筝曲调似从远古穿越而来。

“这些年,我一直在克服一个躁字。”调好墨色,李翰迪开始细细润笔。

笔毫饱蘸水墨,西部马王微闭双目聚气凝神,宛若一个面壁虔诚修行的高僧。一幅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第一笔,此刻,他是一个统领万千兵马运筹帷幄的元帅,胸中万马奔腾,正思谋着今日当点哪一匹?

笔墨陡然而起,气冲霄汉,如猛虎下山,似蛟龙出海,笔锋在纸上翻转自如,刷刷几笔,勾画出一个马头的轮廓。

窗外,蒙蒙细雨润物无声。屋内,笔墨随古筝音律时而温文雅尔,时而热情奔放。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则排山倒海,势如破竹,气吞山河,静则祥云万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墨色深浅浓淡搭配自如,绘衬出奔马的肌肉与力量。骏马雄风,跃然纸上,给人以视角艺术的强烈冲击。神融笔畅,令人叹服。

不同于其别的画家,别人是画画,李翰迪是用诗写画。诗一样的语言随着笔墨涌出,催人亢奋,给人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力量。

艺术是生活的结晶,笔墨的品质就是画家做人的品质,爱屋及乌,喜欢画家笔下的马更加喜欢画家本人。

春已近,雨润大地,播种的季节快要到了。 一颗友谊的种子根植在了我心田。

过罢春节,我又踏上征途远走内蒙,手机微信成了我们联络情感的唯一工具。

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有些人虽是初见即如老友相逢;有些人纵然长久相处却形同路人。尘世上最美的缘,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相互牵挂。

我是个半瓶子,时常在网上舞文弄墨,他分享我文章的同时,留下:“铁如华岳挺,马似巨龙腾。” 、“铁蹄携彩云,马奔龙腾跃。”、“铁骨铮铮,马本龙志。”之类的藏头诗会令我心情愉悦多日。

朋友相处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鼓励。投桃报李,在网上看到关于他的文章我必读,他发到朋友圈的作品必定点赞转发。

情感随着日子在增长,我对李翰迪的了解也在一天天加深。“铁心知己,马为龙媒。”便是我们相识相交的写照。

三十岁前的李翰迪虽然喜欢画画,却一直在做着一个文学梦,梦想着成为一个大诗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服役五年,茫茫戈壁滩、沙漠、落日、胡杨林激发起他的灵感,创作出大量诗歌,在甘肃广播电台、《战斗文艺》播出发表。退役后当记者,诗作屡屡见诸《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等刊物。

然而,人生有太多的未知,生活不但有诗和远方,还有苟且。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所迫,李翰迪一度沦为三轮车夫。

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无数人在污泥浊水中苦苦挣扎,腐烂味和泥沼的潮气足以把任何一个人的意志浸蚀湮灭。李翰迪不甘就此沉沦,未来很长,人生岂能轻易言败?他在空虚和孤独中忍辱负重积蓄能量,努力寻找时机突破自我,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你本是粗犷生,本就不该在静默中死去,反而应该发展超越,坦荡倾露心声……。

生活苦如咖啡,看你怎么品味。

现实的枷锁捆绑不住积极向上的心。闲暇时,他把别人谝闲传的时间用在写诗、画素描上。由于有绘画基础,加上平日不间断地练习,他的画很快被乡民们认可,有关部门请他画“计划生育”、“安全用电”之类的宣传画。他不放过任何一次练笔的机会,甚至为死人棺罩上画过福禄寿一类的风俗画。

李翰迪画马缘于在文化宫看画展,站在徐悲鸿的八骏图前,脑袋瓜灵光一闪,茅塞顿开,马的忠诚勇敢不正是自己要追求的吗?自己属龙,马乃龙之骧、龙之媒,体现着龙的气象,龙马精神正符合人生要吸呐天地之浩然正气的主题。

远方亮起一束璀璨的焰火,他要去捕捉那束火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也许路上布满了荆棘和沟壑,不一定能成功到达。然而,人生难得几回博,不博怎知不行?成功的门槛也许很高,但努力的门槛却很低,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他相信自己的能力。

人生追求理想的付出是很大的。

从艺者,若要有作为,就要彻底静下来,不慕虚名浮耀,避开尘世的纷扰,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克服浮躁,抛却杂念,扎根于艺术的土壤,潜心汲取营养,不断净化心灵,使思维不断升华,让笔墨蕴生机,显光彩,去说话。

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阿婆生日娃满月五七八杂的事情太多。心不静,则意乱,意乱则神迷。

李翰迪做了个“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定,他要摆脱羁绊,寻找一片适合艺术创作的净土。

姨开发了一片生态园,二十多亩大,林木丛生,平日里无人看管大门紧锁。

李翰迪向姨借来一小间彩钢房毅然决然地搬了进去,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苦行僧般的画马之旅。

艺术是为灵魂的孤独与心灵的苦难诞生的。李翰迪选择了艺术也就选择了孤独。

寂寞是孤独的影子。李翰迪虽然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但他心中每日有恣态各异的马儿在奔跑、嘶鸣,这些骏马替他驱走了寂寞。

潜心砚耕,朝临暮画,寒来署往,昼夜交替,用秃了多少笔,画废了多少纸,流过了多少汗,蜕过了几层皮,吃过了多少苦,受过了多少难自有日月星辰替他铭记。

伟大而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是用心血、思想和灵魂创造出来的。院中那尊兵马俑武士见证了他为艺术付出的心血。

陋室之中李翰迪临摹了大量名画,倾心汲取徐悲鸿、刘勃舒等画马大师的艺术精髓,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求索、发展、创新。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不懈地努力,李翰迪终于化蛹为蝶,破茧而出。他独创的写意马画法,以诗为马,马中有诗,诗中有马,超凡脱俗自成一家。作品蕴涵着独特的文字符号,得到书画界的普遍认可。

各类接幢而止的大奖,一摞摞证书一尊尊奖杯是社会对他作品的肯定。

艺无止境,李翰迪没有被名誉冲昏头脑,他不满足现状,依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探索进取。

蹚平生活的坎坷,他为自己的艺术之路铺满了鲜花。随着各路媒体深一步的报道,李翰迪声名鹊起,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现任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陕西分会艺术顾问、陕西阳光慈善书画院名誉院长、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会长。

生活就是如此的艰辛,如此的灰尘满面,但又如此的美丽,尊严。

作为一个身兼数职享誉画坛的著名画家,难免会被邀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现场作画。虽然有时身不由己,却也给他提供了与诸多名家交流的机会。取长补短,在绘画中学绘画,不断创新绘画技巧,提升笔墨能力。

自相识以来,从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他参加各种活动,展现作品的照片和小视频。

三月份荣获“共享书画功勋人物”称号。

四月初应邀赴云南作画,作品被哈尼民族历史文化博物馆收藏。

四月底又应邀参加第九届全国校园双十佳诗歌颁奖典礼。

……

十一月份赴旬邑县看望残疾诗人李凱凱,诗人身处逆境,自强不息,令他感动,生平第一次流着眼泪为诗人作画。

元旦期间,《陕西诗歌》新春诗会、陕西歌舞剧院年会等大型活动均邀请李翰迪参会展示巨幅画作。

春节前我在网上看到在“寻找陕西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上,李翰迪展示一副丈八骏马图的视频。骏马图由八个身着青花瓷图案旗袍的美女徐徐打开,应主持人邀请,系着红围脖的李翰迪的讲话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人民日报》对这次活动做了报道。我发微信向他表示祝贺。

李翰迪微信回复:正月里兄弟再相聚。

公众人物,节前各部门活动太多,时间不由他支配。理解。

我在心中筹划好了拜访他的日子。

正应了人算不如天算那句话。春节前武汉爆发疫情,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封村堵路,全民抗疫。政府明令禁止聚会,民间过年走亲戚拜年的习俗也被无声取缔了。

大环境下,我们的聚会也随之搁浅。

宅在家里,我沉溺于笔墨之中,昼夜混淆,随着笔下的人物喜笑怒骂,思维在另一个世界里奔腾翻涌。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自己惹麻烦。甚好。

春暖花开,疫情缓解。过罢清明,景明春和,宅得太久,郁闷难耐,便想出去走走。

一个多月没有李翰迪的消息,晚上临睡前给他发了条消息:“兄弟别来无恙,欲登门拜访,有空否?”他没有秒回,我便关机就寢了。

第二天早起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他发过来的定位图和消息:“恭候铁馬老师光临中海生态园。”

起床、收拾、准备早饭。女儿正好休假,答应开车送我去。

吃罢早饭,拿起手机一看,李翰迪发了五个通话视频未接,赶忙回一个过去。屏幕上出现了熟悉的光头和笑脸。相互问过好,李翰迪说:“小区还没有完全解禁,咱到我姨的生态园去,那里环境好,畅快。”

道路生疏,导航播报迟缓。正在寻觅间一幅熟悉的墙画一晃而过,立即招呼女儿停车。返身回看,没顾上抬头看大铁门顶的拱型牌匾,只看见门两边的八字墙上两匹巨马奔腾而来。到了!隔着门栅栏往里一瞧,李翰迪正和一个穿着桔红色清洁工衣服的男人挥舞着大扫帚清扫园林前的水泥路。

“李老师。”隔门喊了一声,

李翰迪丟下扫帚,掸着身上的灰尘满面春风地迎了出来。

从穿清洁工衣服的男人身边经过时,李翰迪介绍:“这是园丁老李。”人本无贵贱之分,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已,我腾出手和园丁握手问好。

一排座南面北的彩钢房前,半荫凉处一套白塑料桌椅摆放整齐,圆桌上放着一小塑料篮水果和一束花草,淡雅温馨。

一个比我妈年轻一点的女人从房间里笑盈盈地走了出来:“来了,快坐。”

“这是我姨,”李翰迪介绍道。

“那我也就叫姨了。”

“怎么称呼你?”姨握着我的手问。

李翰迪说:“是作家,姓岳,岳老师。”

“岳老师好。”姨笑着说。

“羞煞我了,羞煞我了。姨,就叫贤侄好了。”我的脸还真有点挂不住。

李翰迪招呼女儿出来,说:“快给你叔倒茶水。”

甫一坐定,李翰迪就说:“我姨昨天下午回来,准备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你看我姨这里环境多好。”

姨指着院中兵马佣方向说:“我说把案子摆到这里荫凉处,翰迪犟的非要摆到那里,一会儿热得咋画?”

李翰迪笑着说:“在那里画,有激情,天再热,流再多的汗都不怕。”


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兵马俑,这就是媒体报道中那尊陪伴李翰迪在孤独中前行 ,见证他奋进的陶俑。李翰迪兴致勃勃的抬手指着兵马佣说:“它是我的知心朋友。”神情中透出几分自豪。

姨说:“你们聊,我出去买点东西。”

我问他:“最近忙啥?”

“啥也没忙,宅在家里修心养性。人不能太闲,没事做有损健康。车搁久了线路就会出毛病。我天天听世界名著,练习书法。在世界名著中吸收精华,力求使作品的意境能有质的升华。练习书法亦是为了增强笔墨感染力,书画合一嘛。这里是我开启梦想,扬帆起程的地方,今天是今春第一画,放在这里,给作品增加一些信息量。”

“岳老师喜欢的数字是几?”

我说:“5。”

李翰迪略显迟顿地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笑着说:“我很少画五匹马,你重新挑个吉祥数字吧。”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他喜欢八卦。

“那就9吧。”我说。

李翰迪说:“九五至尊、九九艳阳天。好!今天就来一张九骏图。”

“谢绝索画,敬请谅解。”这是李翰迪微信的个性签名。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亦不想给朋友添麻烦,本打算和他见个面谝一阵,一吐心中多日的积闷,舒畅一下心情,联络一下感情,然后去周围什么景点转转。没想到他这么郑重其事待我如上宾,专门挑选这个特殊的地方现场为我做画,真有点受之不安。

“兄弟,这么兴师动众为我作画,我的脸未免太大了点吧?!”

李翰迪说:“也不全是。我姨回来了,我要过来看看,你也刚好要来,碰巧了。要不然还真没个合适地方。”

做画不但要讲究心境,还要讲究环境,周围的一片枯叶、一张废纸都可能影响心情出现败笔,留下遗憾。李翰迪是个一丝不苟的人,他看到画案旁边有些杂物,便对我说:“岳老师先喝茶,我把那边收拾一下。”我非枯木一桩,岂能做壁上观,便和他一起动手清理了起来。

收拾完毕,李翰迪说:“先休息一会,喝杯茶,让心静下来。”

李翰迪很健谈,喝着茶又打开了话匣子:“咱打扫卫生也不纯粹是为了打扫卫生,这是做画的前奏,一会儿这些东西都能从画中表现出来。”

依旧是手机播放古筝曲,调墨、润笔、闭目凝神、暴发。我用手机拍照记录下了他气吞山河的今春第一笔。


怕拍照影响他,我说:“只照几张做个留念,我尽量不说话,以免分你的神。”

李翰迪说:“没事,你想说啥就说啥,谝得越热火画出的马越有激情。”

既如此我也就生冷不忌了,中国、外国、文学、哲学、生活、名人、轶事……,如三月河开滔滔不绝。

西安的春天天气变幻无常,正午的阳光直射下来有如盛夏般酷热。 比天气还热的是李翰迪的激情,毒花花的日头下,他依然挥洒自如,神采飞扬,游龙走凤,出口成章。

燥热难耐,看着他光头上浸出的汗珠便和他玩笑起来:“炎炎赤日外加马王的光头,两个太阳光芒齐照,热死人了。 ”

李翰迪应道:“两个太阳照地球,地球没有冬天。”

第一匹马画成了,肌肉突暴。张力十足,似乎要飞起来。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好有气势!

当年为了寻找飞的感觉,李翰迪曾数次于夜深人静之时,骑上摩托车一路狂飚,驰入秦岭。秦岭腹地山大沟深,松涛阵阵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

辽阔的草原是马儿的天堂,为了能亲眼目睹群马奔腾的雄姿,李翰迪背起行囊单人独骑不远千里奔赴九寨沟。轮渡横过长江,凭栏远眺,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大江东去的豪迈油然而生。一路风尘,重庆街头,李翰迪的模样引起了警察注意,拦停摩托,查看证照,警察很吃惊:“骑这么远?”路途尚远,警察劝他把摩托车托运回去。他婉谢了警察,跨上铁骑继续前行。


九寨沟风景如画,天高气爽,太阳给草原铺上了金色的毛毯,一望无际的绿草脚下展开,雄鹰在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的翱翔。天际相连处,马群如铁流般滚滚而来,雄伟壮观,气吞山河。脚下的大地跟着颤动,心灵发出强烈震憾,他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奔腾!奔腾!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在画马过程中。李翰迪结识了许多香港大型影视公司的马术师,一旦发现有好马就会通知他。 六月的一天,他接到养马师傅的电话说有一匹好马,就急忙骑上摩托车快速赶了过去。

马在刚刚收罢麦子的田野里奔跑,他骑着摩托车跟在后边仔细观察马奔跑的姿态。麦茬地有些光滑,马是有灵性的动物,地面适应能力强,在复杂的地面奔跑自如。而摩托车毕竟是机械性的东西,缺少马的灵性,不慎滑倒在地,灼热的排气管烫在李翰迪小腿上,火辣辣的,撕心裂肺的疼,他似乎闻见了皮肉烧焦的味道。奋力推开笨重的摩托车,一时两眼发黑站立不稳,豆大的汗珠从光秃秃的头顶滚落而下。

那一天,虽然疼痛难忍,他心里却十分高兴,因为那是一匹汗血宝马

刚画了两匹马,李翰迪女儿和姨把午饭端上了桌。我征求画家意见:“是不是画完再吃?吃饭会不会影响作品整体效果?”

李翰迪摆了摆手:“不影响。早上忙得没顾上吃,肚子里的马抗议了。”

趁他洗手的时候,我前后左右端祥着画纸,单就这两匹马已够得上一幅珍品,心中更加为他的功力所折服。

坐在饭桌前,姨说:“总算熬出来了,过去的事情简直不敢想。”

李翰迪在这里修炼时,嫌一个人做饭太麻烦,为了节省时间,到二三里路外买回能吃几天的馒头,冷馍就凉水填肚子。角落里的老鼠啃食馒头时从不吱言一声,风一样随意地来随意地走。天热时,馍皮上有了霉点、白毛,用手一抹,照吃。

生活很艰辛,意志坚如钢,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指引着他在探索中前行。

姨从海外旅游数月归来,到生态园察看,乍一见形同乞丐的外甥差点没认出来。帮外甥清理小屋,废弃的画纸足有半人高,装了八大笼。想知道外甥吃的啥,到厨房揭开落满灰尘的锅盖,锅里的碗盆上长着一匝长的白毛,看得姨不禁潸然泪下。

李翰迪说:“我姨的心比海洋博大,比草原辽阔。董明珠一样的女人,适合做阿里巴巴、京东一类大集团的高管。我们堂兄妹共有五十多个,经我姨手培养的八个人全部事业有成,北京、上海、深圳都开有公司。”说到这里李翰迪谦逊地笑了笑说:“我最大,就数我最不成器。”

姨是李翰迪心中一盏明灯,照亮着他的人生之路,当年是姨帮他踏进《文化艺术报》的门槛,作为记者,使李翰迪有机会能接触到许多文化艺术界的精英,精英们意志中优秀的成份对李翰迪的人生激励很大。当其他人不理解,认为他痴了、疯了的时候, 姨一直支持着他,给了他战胜苦难的信心。姨时常接济他,如果忙得来不了也会托人捎钱来。表兄弟到生态园去,或路过,姨就会叮嘱:“给你哥放点钱,当心把你哥饿死了。”

李翰迪笑着指着不远处一间彩钢房说:“没饿死差点被雷电击死了。”

我疑惑地问:“咋回事?”

李翰迪说:“唉!熬过去的都是好日子。”


彩钢房背阳不通风,狭小简陋,阴暗潮湿。

春临大地,万物复苏。画到半夜准备就寝,钻进被窝感到脚下凉嗖嗖的,揭开被子,一条蛇正盘在被窝睡觉。

夏日白天酷暑难耐,夜间蚊虫叮咬。暴雨天,雨水灌进小屋,开门察看,一声滚雷在头顶炸响,一道电光劈面而下,差点将他击倒。

雨打秋叶黄,漆黑的夜里,空气湿漉漉的散发着霉味,潮湿的被褥盖在身上腻歪歪的,湿气浸入肌体,骨头卯卯都是潮的。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一大片,雪花飞舞,呵气成霜,握笔的手指冻得发麻。夜晚,寒风吹落秃枝上的积雪,卧窠里的猫头鹰耐不住寒冷横卧枝头,发出阵阵哀鸣。小屋冰窖一般,被子凉如铁板,为了防止脚冻伤,睡觉时把裤子褪到半腿裹起双脚。被窝啥时暖热的也不知道,早起洗脸盆里的水上结着一层薄冰。

姨感叹道:“总算功夫没白费。”

苦练两年多,李翰迪的画风日趋成熟。大众是艺术生存的土壤,只有得到大众认可才能算成功。李翰迪决心亮剑了,把自己画的马带到西安书画市场,很快被抢购一空。

“有一回陪我在西安革命公园为友人画马,众人围观交口称赞,有人问价钱,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人家问,那你是干啥的?我说是亲戚。人家说,我还以为是经纪人。”姨说这些话时,脸上溢满了自豪。

吃罢饭,我特意走进那间彩钢房,顿生肃穆,崇拜之感油然而生。小屋里堆满杂物,酷日下,凉凉潮湿的气味扑鼻而来,令人窒息。

刚准备再次动笔,李翰迪忽然仰头直指天空:“岳老师,快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湛蓝的天空中升起两朵花儿一样的白云。

“铁馬翰馬春日齐驰,两朵云花立生蓝天。多好的意境!祥云大吉,天意如此。”


纸上两匹马,天空云两朵,诗人的联想是很丰富的。火红的日头又一次点燃了他的激情。

朋友交心,感慨他人生坎坷命运多桀的同时,我也述说了自己当年从一个“优秀民营企业家”沦为一个欠债百万的跑路者后,如何同命运抗争,一步一步艰难跋涉走出沼泽地的人生经历。

李翰迪说:“龙马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气质,可贵!你的经历是一本书。绝地反击,不屈不挠,勇于拼搏,恰似这些骏马,奔腾向前、向前、向前!”

“兄弟过奖了。”

“人的气质是历练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言谈之中又一匹骏马从他笔下奔腾而出。

“生活的种种磨难,种种辛酸,都是上天给于我们的财富,多少钱也买不来。感恩磨难,没有这些磨砺我们的意志就不可能显示出钢铁那样的坚强,不可能造就我们积极向上和锐意进取的品质。生命的价值在于付出创造,苦难的经历对我的艺术创造影响很大,打下了很扎实的艺术造型基础。”

我说:“是的,生活的经历,每分每秒的努力都会在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经过生活磨励的人才能悟出生命的意义。”

画笔在纸上稳步推进,李翰迪说“笔与纸接触形成力量,通过笔墨溶于画中,显示出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意志。”

人生坎坷,心怀坚毅才能渡过难关,实现涅槃重生。磨难如同一块试金石,无力抵抗的人,从此黯淡,顽强拼搏的人,将会唤来新的生机,散发别样的光芒。


一个小官员给姨打电话索画,李翰迪故作嗔怪状对姨说:“不画!”

姨笑着说:“白眼狼。”

李翰迪跟姨贫嘴:“十个外甥九个贼,过后翻脸不认人。”

姨说:“我已答应了人家,敷衍也得敷衍一下。”

我说:“对的,总得叫姨脸有个放处。”

李翰迪跟我说:“画是肯定要画的,就看咋画,画画是画心情,画积淀,画学养,同一幅画,我可以三四十分钟画完,今天咱这幅画了三四个小时,里边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货与识家,我就是要告诉我姨,不能随随便便答应任何人,要不然会烂大街。”

九骏收笔之际,小官员赶了过来。姨给我们作介绍时。李翰迪正微闭双目润笔聚神,只是微颌点了点头,我替他与小官员握手问候了一下。

小官员围着即将完成的九骏图转了一圈,赞不绝口。

九骏奔腾,如黄河凌汛,汹涌咆哮,一泻而下,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我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李翰迪赫然挥笔题字:渭北钢铁汉,九骏显雄风。

“兄弟,惭愧,惭愧。渭北钢铁汉,份量太重了。”

“名至实归!”

真是:翰马挥毫气宇轩,铁马愧领“钢铁汉”。

李翰迪郑重地将两枚红印盖在画上,一枚是他的私印,另一枚是“顿悟”。顿悟是一种境界,是饱受生活磨砺后的睿智,是历经风雨后的淡泊。岁月如水,走过便知深浅;生命如歌,唱响方品心音。在前行中顿悟,在历练中成熟。

起身告辞。

李翰迪搁下手中的笔,执意把我送出生态园大门。

看着李翰迪晒黑的头皮和脸颊,我心存感激地说“晒成包公了。”

李翰迪看了我一眼,说:“你也成敬德了。”

姨瞅了瞅我们笑着说:“你俩差不多。”

我说:“这就叫猪黑还笑乌鸦黑。”

“多晒太阳,增强身体正气,有利于钙离子吸收,骨头会更硬,更耐摔打。”李翰迪握着拳头,有力地晃了晃,一脸的自信与刚强。

路上,女儿说:“初见李叔,感觉神神叨叨,我以为搞艺术的人都和你一样有些神经质,听得多了感觉李叔语言很精彩,比你强。”

我说:“你李叔是诗人型画家。”

小外孙女平日喜欢调配颜料涂画,可能是受了画马场面感染,插言道:“外公,将来长大我也要像画马的爷爷一样画马。”

我拉着外孙女的手诵读起了泰戈尔的诗“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外孙女不解其意。我说:“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作者简介:铁马,原名岳铁牛。陕西咸阳五陵塬人。某刊签约作家。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