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的小鸡死了,孩子非常伤心,我该如何安慰他?该再买一只吗?

一个小伙伴发来信息:孩子养的小鸡死了,特别伤心,我想趁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该怎么做呢?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孩子还小,父母尽量不要让死亡的恐惧影响孩子小小的心灵。

操作的办法,最关键的,就是父母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失去小鸭和小鸡特别伤心难过的感受,千万不要说"不哭了",或者"妈妈再给你买一只"这样的话。

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潜移默化的让孩子知道,生命是一段旅程,有美好也会有遗憾。

下面具体说说,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说出孩子的感受,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有一个话题是孩子养的小海龟死了。孩子很难过,来和爸爸诉说。

两个前后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解决思路的大不同。

第一个场景,如下图。

爸爸一上来,就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告别孩子:”别难过。“

很多家长习惯了这样说话,比如我们司空见惯的”别哭了。“

但其实孩子是需要把情绪宣泄出来的,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心里的感受。

可是很多父母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去用力,导致孩子之前没有大哭,到后面却闹得不可开交。

遗憾的是,父母不知道怎么回事,反而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对孩子大发脾气。

看看漫画中的孩子,听爸爸这么说”别难过“后更加难过了,开始哭起来。这个时候爸爸失去了耐心,直接说:“别哭了,不就是只小海龟吗?”

孩子听罢,更加伤心,放声大哭起来。这个爸爸没有办法,也变得特别不耐烦,说:“别哭了,我再给你买一个。"

爸爸这样的说法不仅严重否定孩子的情感,还有可能让孩子学会漠视情感。直接换一个的方法,更是有可能潜意识里让孩子觉得自己心爱的朋友不值得尊重,生命不值得尊重,随便可以找一个来替代。

或许,对于大人而言那只是一只小海龟,但对孩子而言,那是他非常要好的有深厚感情的朋友。而且孩子天生纯善,对动物都有怜悯之情,父亲这样否定孩子感受的做法,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最后孩子特别伤心,直接在趴在地上撒爬打滚起来。这个爸爸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还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于是,家庭大战就容易开始。

第二个场景如下图

这个场景和第一个场景就截然不同。

孩子说他的小海龟死了,这个爸爸说:”是吗?真没想到。“

他接纳了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了之后,她就愿意跟父母接着聊下去。

于是她告诉爸爸说:”我还教他玩游戏呢。”这个爸爸接下了孩子的情绪说:“你们在一起挺开心的。

孩子被爸爸接纳后,继续愿意和爸爸聊,就说”它是我的好朋友“。爸爸接着说:”失去朋友是很挺过的 。“

爸爸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就容易被疗愈了。后面的画风就会很和谐。

整个过程,这个爸爸不仅不断地说出孩子的感受,而且让孩子感受到了爸爸真的是感同身受的,感受到了自己的难过。

所以即使还是失去了小海龟,很难过,但是因为有爸爸的理解,痛苦也就不会那么深,可以很好接纳这个事实。

也就是,如果我们能够坦然的接受孩子不好的感受,孩子就更容易摆脱这种烦恼。

这就是说出孩子感受的巨大魔力。

2、可以给孩子读读绘本。推荐《獾的礼物》这个绘本。

《獾的礼物》一开始就讲到:獾是一个让人依靠和信赖的朋友,总是乐于帮助大家。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獾并不怕死,但他很在意朋友们面对他的死的感受。

这和我们生活中何其相似。亲人的离逝,让我们难过、悲伤、沉沦,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

这个巨大的痛,如何来慢慢的缓解?

绘本里,作者给我们非常温暖的讲述。獾的朋友们,在经历了巨大的悲伤之后,开始回忆、分享每个人与獾之间特殊的记忆。

比如,在獾的帮助下,鼹鼠知道了如何用纸剪出一长串鼹鼠、青蛙知道如何滑冰、狐狸学会了如何系领带……

渐渐地,他们发现,獾虽然离开了,但朋友们和他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是獾留给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来了,积雪的融化也渐渐化解了动物们的悲伤。现在,他们一想到獾,就会说起和他的一个故事,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故事的最后,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来到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他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谢谢你,獾。“他轻轻地说,他相信獾能听见。

是的,獾一定会听到。

除了以上两个方法,父母还可以让孩子给死去的小动物做一个告别仪式,或者建议孩子写一封信或写个卡片,纪念一下。

这些,都是不错的方式。


结束语:

孩子的喜爱的小动物死了,从情感上的确是难接受的。但生老病死又是我们生活走不出去的轮回。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遇到死亡话题时,尽量感受到温暖和爱,而不是恐惧。

因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作者简介:慕珂,船长系心理学训练营主班,“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樊登读书签约作者,坚持星球演讲培训合伙人。希望在育儿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长!

你可以点击更多:
李跃儿育儿经历:惊天大案惊醒梦中人,果断让13岁儿子休学一年
人到中年,最悲催的,莫过于你上有老下有小,却失业了,怎么办?

武志红:家长,你要有勇气和智慧,打破这个绞杀孩子的链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