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一样》这首歌评价?

很多朋友说这首歌听着有点土,却又不知为什么。那我们从技术上找找原因。既然不喜欢别人土,那以后我们写曲子,也要避免制造这种音响效果。我听了听,觉得宏观上讲,木吉他是最大的问题。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很想做出有力度的感觉,但是在实际编曲写乐器的时候却并没有参照比如摇滚的配器法、电声乐队的配器法,木吉他这一块出了很大问题,一直在搞分解,也基本没有脱离根音三音五音,这样走分解确实也能有力度,但是就是土,其实我们木吉他走低音一直走八分闷音完全能更有力度啊。还有那个泛音,真是用的不是地方,听上去真的很不自然。

那个扫弦也是,全是那种铁丝的感觉,都是扫高音区,我觉得这样挺尴尬的,很出戏。干干巴巴的。由其02:34那一个高音到低音的上扫,赶紧摘耳机。

2.贝斯就真的是根音和五音来回跳,没有跟旋律呼应的低音线。

3.其实和声也配的还行,色彩也不全是三和弦,但是实际上钢琴和吉他在一起没有什么对位安排,只是在声像上进行了避让,或者钢琴走柱式,木吉他分解,木吉他扫,钢琴走分解。这就注定了曲子在纵向上没有一个立体的结构。纵使和声配的再有色彩,它不在一起发声,就出不来一个有色彩的音响效果。实际上人声算一个旋律声部,钢琴一个吉他一个,纵向排列在一起就已经是一个三和弦了,吉他钢琴再多走两个音就能叠出更加丰富的色彩了。但这首歌没有。

4.进了副歌以后我依然感觉那个木吉他非常非常鸡肋,节奏很土,声音又真的听不清,混完音只能听见拨片刮弦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完全可以走全部下扫,跟鼓一起配合节奏。

5.我得说有几个地方修音的痕迹实在是太过了,00:46的“脾气”已经变音色了,00:51-00:54的一整句有电音了,可能是拉直太明显了。1:23-1:24,“这份情”也电音了。其他小毛病就算了按下不表。

6.结合全曲分析,造成土的最大原因就是转音,这首歌几乎全部的转音都是Re与Mi之间,还有So与La之间的转音,我认为,首先是这个互相转的音选的不对(我对转音研究的也不是很透彻)其次是歌手在很多不需要情感强调的地方进行了大量的,反复的转音,形成了一种做作的感觉,真的挺要命的,本来歌词挺真挚的,但是我听完就不想再听第二遍了,总感觉是出戏了。强调一个音,有很多方法,颤音,转音,音色,音量,但是把所有的技法都变成转音,我觉得真的特别辣耳朵。

而且,转音是两个音符之间的滑音,相当于在旋律中掺杂了别的乐音,作曲家本来就应当致力于剔除不必要的音符,在不必要的地方进行转音,也是在破坏旋律。更况且,转的音不一定符合和声框架。

7.评论区一位对音乐并不很了解的朋友提醒了我,副歌那个delay效果的问题,我感觉确实是这样。其实真的无所谓懂不懂音乐,每个人都是懂音乐的,每个人都有对音乐的直觉,只不过是没有把他理论化而已。

8.编曲其实编到大师水平,都是在做减法,好比写文章,营造意境靠的不是大把废话,就是那么两个恰到好处的词和句子,在编曲里也一样,每加一把乐器都要小心谨慎的。我想,这也是造成某些歌曲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音符越多,音乐越少。

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部分,不同颜色的和弦区域分别为粉色前奏,黄色和橙色第一段主歌循环两遍,青色和绿色第二段主歌循环两遍,紫色和粉色为两段副歌。降B调。


《我们不一样》和声进行

《我们不一样》前奏和声进行

不给自己找麻烦了,我就不用罗马数字了哈,用数字好了

我感觉前奏就那样吧,6543算套路,但是不算烂大街的套路(不过也并没有用好)。


前奏一开头的木吉他分解

要吐槽下木吉他分解,一上来有6个小节就全部走的和弦音(00:05-00:10,00:14-00:16),一点新意没有。直接奠定了全曲土的基调。可以说是要力度没力度,要美感没有美感,直接删掉都比加上强。

还注意到了一个声音比较小的电子音色,我觉得这个音色蛮不错,肯定是自己捏的。但是副歌也同样进了一个电子音色铺底,却有一种土的掉渣的感觉。

然后说说主歌第一段

《我们不一样》主歌和声进行1

和声还好,其实也是套路吧,但是用的还可以

尤其这个绿色的6级我们看下钢琴分解↓

小7/9转位,听着还不错。

以及这个大三级和降三级↓

这个也听着还行,所以我感觉可能编曲在和声上也不算太糟糕(也是因为曲子到这里仍然是以钢琴的柱式为主。曲子后面糟糕的声部分配就在听感上打了折扣)

但是旋律真的土。土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小节最土,旋律走的全部是根音五音,到第二三小节,陆续出现了七音三音,这种土的感觉就有好转,这是这首歌刚刚进唱的部分,大家可以感受下是不是这种感觉。后面也大量出现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听听看。

因为五度的音程一方面是最强的转折,另一方面,无论配什么和弦,旋律音在其中不能充当任何色彩,哪怕是和弦的大小区别都不能。

主歌第二段

写歌的谁没用过这个和弦套路呢。色彩...大七和弦也算色彩变化吧..不过级数变化上....后面那一段的1级换6级是功能性的,不能算作活用。

那个红色的大三级倒是一个级数变化,你可以对应时间轴上的时间找一找。

不过我相信每个人听见这一段都会想起高进老师的另一首作品《我的好兄弟》。更要命的是,这个大三级一过,后面钢琴走了个音阶,妈呀,都能说是雷同了.....

最后主歌。

不标级数了。

真·4536451,除了一个挂二,毫无色彩变化。副歌唯一成功的地方就是HOOK点了。而且就像

@邓加宇宙

说的,人声重复一段以后,情绪没有什么递进,再也起不来了。


但这个HOOK点也有问题,其实我就是觉得副歌情绪怪怪的。还是评论区一个评论点醒了我,评论的原话是他无法接受高潮有回音,我一想,对,问题出在delay上

这句“我们不一样”的“回音”叫做delay效果,其实他一直有delay效果,在主歌也有,只不过音量比较小或者回荡音符时值比较小。他这个做法是在高潮的时候改变了delay的发送量或者时值而已,在其他歌曲里也是比较常见的混音手法。

可能问题就出在,该不该在这一句上加上这个效果。我也认为不应该,“我们不一样”。不一样就不一样呗,强调他干啥。“每个人都有不同境遇”才是重点,应该在这一句上加上delay而不是上一句。

就比如你读句子有重音:

“可能问题就出在,该不该在这一句上加上这个效果”。结合上下文,这没有什么不合适。

可能问题就出在不该在这一句上加上这个效果”。在不正确的地方读重音,是不是就很傻帽。

同样的,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比较合适的加delay的地方。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真的,你读一读都感觉很奇怪的......


副歌第一遍结束的时候接主歌那个弦乐震弓挺好的,要是能再发展发展就好了。

后面的编曲,呼吸感和停顿倒是也做出来了,但是歌手没有配合这种感觉。

再往后,编曲又有所丰富,有一个电吉他的副旋律在走,倒是也还行,不过呢,人声就显得很单薄,能听出来在左右两个声道都增加了歌手自己的不同录音,但是没有合声去烘托,也没有对位关系,这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

副歌那个在底下铺着的音色很像钢琴的跳来跳去的小音色真的选的不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