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8: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前言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诸多大诗人涌现,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王之涣、王昌龄等等,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作出无可匹敌的建树。他们的诗作受盛唐风貌影响,充满着自信,洋溢着激情,即便是山水田园诗境界也相当开阔,难见萧瑟。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弱,文化上也不再是盛唐那样的自信洋溢,唐诗也出现了新的面貌。这时期也有诸多大诗人在历史舞台登台亮相,他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和诗歌理论的阐发。这样,他们创作出了大量极富创新意味的诗歌,算是唐诗的一个中兴时期。其中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和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最突出。

“韩孟诗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张籍等。他们诗歌突出奇崛、险怪、诡谲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前文对“韩孟诗派”的韩愈、卢仝、李贺已有论述,不再赘述,可以参考前面两篇: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3: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对于“韩孟诗派”元好问认同了他们的在诗歌题材和风格的开创,但是对于诗歌艺术的雄奇险怪,他是持批评态度的。

“韩孟诗派”部分诗人因为刻意追求用词用语的晦涩、新奇,甚至是险怪丑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和形象美,不是元好问所喜的纯真、直率、苍凉悲壮,所以由此批评。前面重点说了韩愈、卢仝、李贺,接下来元好问要谈的是孟郊。

论诗三十首·十八

金·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从诗歌中的东野、诗囚我们都可以知道这首诗论述的对象是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洛阳人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工诗,与贾岛被苏轼评为“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元好问《放言》有“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元代白朴《水调歌头》也有“韩非死孤愤,虞叟坐穷愁。怀沙千古遗恨,郊岛两诗囚”之语。

诗囚,“为诗所囚”,指孟郊、贾岛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论诗三十首·十八》的大意是说孟郊以穷愁为诗,到死也不会停止。身处高天厚地之中,而自我局限于穷苦之吟,好比被诗囚禁的犯人。万古江山在韩愈的笔下显得波澜壮阔,合该韩愈的才力和名气能像陈元龙登百尺楼一样高高在上,而孟郊只能在地下了。

这首诗中,元好问一开始是就孟郊的作诗状态与风格来说,“穷愁”“诗囚”二词,与“高天厚地”形成局促与阔大、渺小与巨大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孟郊被诗歌所累,被诗所局限,从而感受到一个“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愁苦诗人形象。

而同样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元好问认为孟郊根本不能与韩愈的诗相提并论。韩愈早年受孟郊影响,后来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反过来影响到比他大了十几岁的孟郊。韩愈的诗作虽有雄奇险怪,然而他才力雄厚,加之曾身处高位的眼界和胸襟,使得他的是气势磅礴,如汪洋恣意。司空图说他“驱架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势雄浑,天然化成的诗歌风格也算是元好问所崇尚的。

但孟郊诗的雕琢和险怪,缺少一气呵成的气势,相比韩愈显得小家子气,这又是元好问所批判的。孟郊一生贫寒凄苦,受尽苦难生活的磨难。四十六岁才考上进士,然而也没有做过什么大官,所以他才在将毕生精力用于作诗,以苦吟而著称。

孟郊诗选

孟郊写得最多也、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些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这些是大多表现了他困窘寒苦的生活。

苦寒吟

唐·孟郊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诗歌大意是:泉水全部被冻结成冰,我来吟诵这样的寒冷觉得寒意更加深。半夜起来依靠在松树旁,不知觉地雪就落满了衣裳。听说竹分甘苦两种,我却偏爱苦竹。鸟鸣声有悲欢之别,我偏爱口中啼血而鸣的杜鹃。潘安若是懂得将这些写入诗文,那么他应该早就生出白发,没有那么英俊了。

这首诗以一个“寒”字为中心,选取了冻结的泉水、落满雪的松树、苦竹和啼血的杜鹃等苦寒意象,结构了一个寒冷彻骨、凄怆苍凉的世界。都说相由心生,这些意象的选取与意境的构造,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苦寒、感受到他生活的困窘。“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是啊,孟郊便是因为苦吟诗而早生白发吧。

秋怀十五首·其二

唐·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棓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旅伴。而此诗从秋月写起,这秋月却是冰冷的,寒气森森。而月下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晚景凄凉。

“冷露”滴下来惊醒了诗人的梦,夜里料峭的冷风使人彻骨生寒。字面明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实际上,诗人是悲泣梦想的破灭,是为一生壮志、人格被消损的种种往事而感到寒心。

这两句在练字上不亏其苦吟之称,如“滴”字,点滴惊醒梦中人,说明寒的程度。而“滴”的到底是露水还是泪水呢?这一字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再如“梳”字,冷风彻骨,仿佛用一把冰寒的铁梳在骨头上梳扒,读来令人毛骨悚然,遍体生寒。这个字足见诗人辗转锥心之痛。

席上”二句写病和愁,“印病文”是说生病卧床已久,“转愁盘”指在心里愁思不断。“疑虑”二句,意思是说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

最后两句说干枯的梧桐在峥嵘的山间,冷风吹过发出声音好似哀怨的琴声。这里诗人以梧桐自喻,桐木是制琴的美材,但只能在山间枯槁,这哀鸣声预示着诗人苦吟一生而穷困一生的失意和悲哀。

孟郊第一次考进士时没有考上,而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语,仿佛天地都容不下他,与李白的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他也没有就此放弃,等到第二次,考中了,心里满是欢喜,于是有了这一首名作,不同于其它诗作的悲苦。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你看他在诗里说:以往不如意的、困窘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登科后我整个人都兴致高涨,思绪都不知道如何节制。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我纵情阅览,一天就可以领略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飞黄腾达、风云际会,于是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轻快、欢喜的小诗。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好不容易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的畅快与欢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城,今日他要看尽长安花,长安人也要记住他孟东野。得意、自信、轻狂、畅快从这两句中喷薄而出。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春风得意”“走马观花”。

结语

孟郊的作品中,如《登科后》的轻松畅快和《游子吟》的古朴深情这样的诗作不多,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抒发自我贫寒生活的诗作。

然而由于孟郊的才华不及韩愈,再加上穷困的生活和沦落不遇的仕途,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使得他的怪奇诗风偏向个人贫病饥寒,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被苏轼称为“郊寒”,也被元好问所批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