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怎么把互联网公司变成制衣厂的?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

但是决不能落在时代的后面。

——俄罗斯诗人布留索夫

有些人注定一直往前走,步履不停。

赖奕龙在2013年创办荔枝,并决定每年选择一位传奇音乐人/乐队制作致敬T恤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件随心为之、“不务正业”的事情,会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潮事”。

正如他今年的致敬对象——德国先锋乐队Kraftwerk,这支诞生于50年前的乐队,在创立之初也没想过自己会预言了这个世纪的电子音乐。

而就在荔枝选定Kraftwerk的两个月后, 乐队的创始成员之一Florian Schneider在5月6日猝然离世。

Schneider的离开,让荔枝今年的致敬活动,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意义。

那些走在时代前面的声音

时间回到1970年代,Schneider刚组建Kraftwerk(德语:发电站)那个年代。

那时,占据舞台的,大部分是摇滚乐。人们为披头士、老鹰、滚石而疯狂。探索前卫实验音乐的Kraftwerk,属于小众的那一支。

在Kraftwerk现存最早的录像中,弹奏长笛的Schneider和搭档Ralf Hütter(键盘)、Klaus Dinger(鼓)通过自制的效果器,发出类似电流的声音时,在场的观众好奇而迷惑,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音乐,也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一段崭新历史的起点。

这之后,Kraftwerk就在电子音乐的路上越走越远。1972年的《Kraftwerk 2》抛弃了鼓改用鼓机演奏,创造出当时极其前卫,具有机械感的音乐。

1978年的《The Man-Machine》是他们划时代的专辑,Kraftwerk公开宣称自己是机器人,里面各种电子元素驾轻就熟,封面上的大背头、红衬衫黑领带的造型,成为他们的标志。

而Kraftwerk这一经典造型,也在专辑发行的42年后,出现在荔枝的致敬Tee海报上。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了这个小巧思,纷纷认出海报致敬的是1978年的《The Man-Machine》专辑,甚至有评论分享了唱片封面设计师——俄国结构主义大师EI Lissitzky当年的设计理念。

Kraftwerk于2012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演出图(照片:Getty Images)

很多人不知道,这已经是赖奕龙带领荔枝做的第八件致敬Tee。

2013年创办荔枝的时候,赖奕龙也和当年组建乐队的Schneider一样,仅仅是抱着一股对声音的热爱。

声音见证了赖奕龙的“黄金时代”。大学开始每天睡前就习惯听一档心理情感类广播节目,毕业后做过情感电台DJ,哪怕后来在互联网领域做过各种的尝试,但赖奕龙心底最怀念的,还是那段做DJ的日子——即使是在深夜一点的冬天,骑车穿过整个城市回家,内心依然很快乐,“因为那是自己喜欢的”。

于是,那个坚信声音交互力量,让普通人也可以凭借声音才华找到自己一席天地的荔枝诞生了。

从最初的播客平台,到业内首个开始语音直播的平台,再到如今成为国内最大的UCG音频社区,这七年里,荔枝就如同那支对声音未来充满信心的Kraftwerk,一直在前进,从未停下变革的步伐。

它给予普通人发声的空间,如果不是荔枝,像米诺这样一位泯然众人的体育老师,不会因为声音,有50万粉丝;它让都市人找到抒发情感的窗口,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离世前一直在荔枝录制歌曲,而这些声音,成为他家人纪念他的凭依。

而对我这种普通使用者而言,荔枝对我来说,更像是陪伴者。每当我晚上因焦虑难以入眠时,每当心情失落苦闷时,就会点开这个APP,在上面寻找慰藉心灵的声音。有时独自一人在家,即使不认真听那些声音在说什么,单是这些声音的存在,便能予我温柔的依靠。

短视频是娱乐,声音是情感,短视频流行,但却无法代替声音带来的抚慰。在某种程度上,荔枝正在做的事情,和50年前的Kraftwerk没什么差别——用声音超越时间,留下不朽。

荔枝,一家“不务正业”的公司

声音是无形的,而荔枝每年一件的致敬Tee,向伟大和经典的声音致敬,将无形变成有形。从2013年创立那年开始,荔枝就没有缺席过这个“不务正业”但又充满仪式感的活动。

八年八件Tee,从拥有世上最壮观演出场景的Pink Floyd,到孤独无出路的Nirvana,到不断打破自我冲击摇滚边界的Queen,再到今年的电音先锋Kraftwerk。荔枝总是把最有态度、最富创造力的音乐人,纳入他们的致敬名单中。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人类已无法阻止Kraftwerk的粉丝变成Kraftwerk。人们倾注热情的人和事会变成他们的镜子,映照出灵魂的轮廓。

酷的人会被酷的事物吸引。Kraftwerk的音乐是酷的,喜欢Kraftwerk是酷的,制作Kraftwerk的致敬Tee同样如此。

这件2020年的致敬Tee埋下了很多细节,它的设计灵感借鉴了Kraftwerk历史演唱会的舞台效果、乐队专辑封面和3D线稿图案,并以充满科技感的“像素文字”贯穿设计。

图案色调是锐气简约的黑白配,乍看像是某个国潮牌子设计的文化衫。Tee的设计在网上曝光的时候,就有粉丝在评论调侃:

“这是什么新晋中国潮牌?”

“互联网社畜最爱,解决996的穿衣难题。”

“程序猿穿上它,效果堪比整容。

「荔枝制衣厂」已经成为荔枝用户、互联网圈口口相传的一个梗——这莫不是一个被音频事业耽误的制衣企业?每年都认真做一件有创意、有质感的致敬Tee。

而今年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认识Kraftwerk、一起向其致敬,在2020最火爆的游戏《集合吧!动物森友会》上,也可以看到“荔枝制衣厂”的身影——5月26日晚,一座新建的“荔枝狂欢岛”登场。

岛上,可以看到挂满Kraftwerk专辑的录音室,以及历年的致敬Tee展示;不远处的海滩还开了一场疯狂的虚拟电音趴,岛主唱的是Kraftwerk最为乐迷熟悉的《The Model》……

每个细节都让乐迷和荔枝用户会心一笑。这波操作果然也吸引了森友们的注意,不少动森玩家留言说希望上岛摸地毯和椰子树,在动森世界里致敬电音传奇。

Kraftwerk创始成员之一的Ralf Hütter曾说过:“我们玩机器,同时机器也在玩我们。”今年的荔枝致敬Tee活动,便把这个概念变成了现实:现实中,我们可以穿上Tee展示我们的属性,虚拟世界里,我们同样也可以延展这种精神,让声音打破空间和载体的局限,连通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在动森的那个小岛上,致敬Tee将以电子的形式得到永生。

对荔枝来说,制作致敬Tee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每年的荔枝致敬Tee都不对外发售,除了荔枝员工之外,只有幸运的粉丝才有机会得到。虽然没法为公司带来盈利,但荔枝一直正经地做这件“不正经”的事。

这世上确实存在花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荔枝的致敬Tee,比如理想、初心。

历年荔枝致敬T展示

“它只会发展,不会死亡”

今年致敬Tee的设计师倪杰说,Kraftwerk最打动他的,是贯彻一生的创新、热爱和执著。

2019年,当所有人都觉得Kraftwerk年纪已经大了、应该过气的时候, Kraftwerk却意想不到地将电子音乐与现场LIVE做了创新及突破,当全场观众佩戴着3d眼镜观看他们的现场表演时,谁能想到,台上的成员都已经70多岁了?

这是Kraftwerk的精神,也是荔枝选择Kraftwerk作为致敬对象的原因。

正如1975年Schneider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说道的:“Kraftwerk不是一支乐队,而是一个概念。概念是不死的,它只会发展。人才会变老,会死去,机器人不会。”

即便Schneider已离开,但是Kraftwerk的音乐还在,它还可以不停被原汁原味地完美演绎出来,它的创意和精神也不会死。

荔枝也一样。它不只是一家企业,同时,也是一个概念,一个相信声音不死,相信声音拥有未来的概念。

现在离荔枝初创那一年,已经过了七年时间,荔枝也从最初不到10人的团队,发展成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第一股。今年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今非昔比,如今的荔枝虽被外界看作“在线音频第一股”,但是它为普通人提供声音舞台、传递声音力量的初心却从未变过。

2016年,互联网同行纷纷转向知识付费的赛道,荔枝依然坚持发展优质UGC内容,为用户和声音主播提供更好的音频技术。

2018年10月,荔枝五周年庆典上,赖奕龙分享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深夜他在机场坐出租车回市区的时候,听到荔枝的一个听众和主播连线,说荔枝帮她走出了抑郁症,在她很绝望、准备放弃的时候,因为荔枝的陪伴坚持下来了。“类似这样的事例让我觉得很感动,我们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有意义的。”

根据近日发布的荔枝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如今每月通过荔枝展现自己声音的内容创作者达620万,每月在荔枝上活跃互动的用户达5450万……荔枝与这群不断壮大的用户是彼此的队友,一起踏上探索声音未来的冒险,见证声音的无穷可能。

所有的创新,都在坚持中出现。

这么多年,有各种不同的音频APP涌现,但我放在常用那一列的,始终都只有荔枝,便是这个原因。

他们就像50年前的Kraftwerk一样,总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哪怕那不是更多人所在的那一条路。

很简单一个问题,试问这个年头,有哪家企业会像荔枝一样,把每年一度不赚钱的致敬Tee活动当成大事?

不务正业?是。

但我,就喜欢它这么酷。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