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第二章原文,译文解读(新译版)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为了方便整理及方便道友研读,王者书院将延续现世版,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顺序为大家编译,以下《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本原文取自头号“自在乐行真”作者整理文献,自介绍其文献为家传手抄本与帛书本(由于年代久远帛书甲乙本其文献都有缺失)相结合得出,王者书院经深入查询整理比对,自认为更据参考性。



《道德经》通行版原文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版原文。 道经第二章【观噭(jiào)】

天下皆知美为美 恶已 皆知善 訾(zī)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意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 为而弗志也 成功而弗居也

夫惟弗居 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些都是假象而已。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不为自己)的法则来对待世事,施行“不言”的教化;让万物与做而不加主宰,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祥解:天下皆知美为美 恶已 皆知善 訾(zī)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意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 恒也

很明显上面所说的对立两项都是相对比较后的我们为其定义的概念。举例: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何尝不是如此才有的美与丑的概念,善与恶的概念,当我们的爸妈在哄我们的时候经常说真好看,穿的衣服真好看,我们呢慢慢知道学会了,原来这就是美啊,别人那种喜悦的表情来赞美,也让自己感觉美好,有了认知也学会了比较,慢慢的被我们的父母发现,这小孩怎么学会了臭美了呢,以前给买什么衣服都不挑的。而后呢我们又能区分了善与恶,认真思考以后,原来所有的所有都是因为相互比较产生的概念,我们认为好的好看只是这个比那个好看,我们认为的坏原来是这个比那个坏,我们认为我们过的不好,这个没有那个没有,原来是这个那个比某个人没有。世人都有了这种概念之后让我们陷入了各种比较之中,慢慢的我们也融入了世人各种价值观判断之中,活在各种是非好坏讨论之中,更有更多人陷入这种自认为的好坏不能自拔,活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之中,那我们现在思考,如果所有的所有拿掉参照物,拿掉对立的一方所有的所有还有没有概念呢?深入思考原来这些所有的美丑本身是不存在的啊,后天的修为原来带给了我们这么多虚幻的东西,所有的美丑只不过是我们心中认为的美丑(每个人对美丑的认知都不相同)但我们的心是可控的啊,价值观判断完全由我们自己怎样去定义而已,老子的这个提醒与《金刚经》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之意相通。(初看到《金刚经》里这一核心思想时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直到碰到老子《道德经》才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音声相和也:古代音和声是有区别的。单调的、无节奏的叫“声”,复杂的、有节奏的叫“音”。


  •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 万物作而弗始也 为而弗志也 成功而弗居也
  • 夫惟弗居 是以弗去。

总段详解:有道的人正因为知道他看到的所有所有表象皆为自己误以为的虚幻东西,(概念只是每个人个人不同经历认知,你的修为高也就无所谓美丑善恶了,而是直接分析这个事物的本质,以及来源)其精神境界也自然而高,不再追求这种误以为的虚妄,处事做事之前也放下了先想自己,因知道人们所有的误认为概念价值观都是来自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带给他们的概念,很难纠正,所以只能用自己言谈举止影响,已符合天道的运行规律(一个人的修为没有到一定高度,我们所有的解释解说也只是停留在他认为的认知中,很难对其产生影响):让万物自行生长而不干涉,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但不自侍己能,功业成就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它不居功,所以功业不会丢失,还拿我们周边的事理举例,我们周边发生了很多儿女不孝的,回想他们的行为,抛开他们没有言传身教这点我们还会发现爱抱怨,指责孩子,说孩子是白眼狼,爱跟孩子诉苦,包括我们周边的人有很多爱说我对你这么好你这人怎么这样,相信我们每个人对他的印象都会在我们心中打折扣,无可置疑,带着目的性的付出很难换来真心,相反如果默默的付出不求回报的却在我们心中停留很久

总结:我们在回看下马王堆帛书本原文的两个字总结:观噭,上一章我们知道了观噭的意思,意思为踪迹边际的意思,那么我们还以这样的中心做总结。请问老子先生怎样找寻道的踪迹边际呢?老子说:那里有什么踪迹啊,你所认为的最好也只不过是相对而产生的,也是虚妄而已,我不知道他的边际在哪儿,但我希望你能参悟下天之道来成就你所追求的圣人之道(有道的人)天之道:处事不私,用其自身品性影响万物,不干涉万物生长,成就了万物却不居功并且藏身与幕后,能做到这些可以说你也就是一个有道的人了。(以我的修为只能悟道这些也,愿对其有帮助)


至所有读者:《道德经》的出土版本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为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版,二为1993年郭店楚国墓竹简版。这两个版本《道德经》,郭店本早于马王堆本,但属于精要选讲,研读考究的价值并不大。这一点,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原汁原味接近原版《道德经》,首推马王堆汉墓帛书版。这个怎么讲?首先,马王堆汉墓主人利苍早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生活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批古籍虽说被焚毁,可依旧能够妥善保管。其次,利苍毕竟是贵族,利用帛书摘抄《道德经》,因帛书极其珍贵就要求不允许出现差错。这也就是为何帛书版《道德经》,为何接近原版的深层次原因。然而当今市面上又有诸多版本,译本,稍许内容会有不同意解,以上整理仅为自己心知倾向,并且众多思想参考来源于蔡志忠大师以及罗大伦大师讲解的道德经,向众多《道德经》老子思想推动者致敬,感恩有您们才让我以及众多修心好学者有机会研读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巨作《道德经》我是小栋,一个痴迷于国学文化的修心初学者,持续更新《道德经》帛书版精译,及个人感悟,道德经千人千悟,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探讨,共同学习进步,撰写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