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摆摊CEO”:创始人路边出摊,与巨头竞争在线音乐蛋糕

在“摆摊经济”十分火热的情况下,网友纷纷表示:“月薪不过8000,不如去摆地摊。”如今的摊主不用遭受从前那样的城管的驱赶了。但当我们重新回忆过去的“摆摊文化”时,除了美味的小吃、各式各样的服装,还有的就是用声音吸引大家注意的驻唱歌手们。

他们往往不是卖东西,这些年轻人仅仅是希望大家注意到他们,或是向大家展现才艺。许许多多的歌手明星都曾在路边演奏过。但是从前几年开始,像这样的草根歌手越来越多,然而他们都是突然被网友发现的。可能仅仅是一首歌,就十分受大家喜爱。

在众多供大家“献唱”的平台中,唱吧可以说是受众最广的了。我们时常会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展示自己的声音,都是来自于唱吧APP。唱吧是一款免费的音乐内容社群应用,支持K歌、连麦、弹唱、录唱、直播等功能。由于平台的开放性,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用户,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年三月份,北京酷智科技有限公司(唱吧)获选2019年度社交娱乐服务成长力企业。据《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3747.95亿元,整个音乐演出产业规模为182.21亿元。如此巨大的音乐产业,在线音乐成为了其中一大块蛋糕。

据唱吧公布的数据显示,唱吧LiveHouse摩登天空专场观看总人次超200万,单场最高观看人数超38万,摩登天空新增粉丝数超40万。最近,能够在如此巨大的在线音乐市场立足的唱吧创始人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但许多人可能不了解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客”。他就是“摆摊CEO”——陈华。

1、初次创业遭受打击,从阿里辞职闭关一年思考出路

2006年,为了解决买不到火车票这一难题,陈华做了火车搜索网站,以此为契机,他与吴世春一起成立了酷讯。但由于是初次创业,陈华的管理经验还无法与他的技术能力相媲美,渐渐的他们二人与投资方在产品理念上产生了分歧,最终被游戏淘汰出局。

但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专心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在从阿里巴巴辞职后一年里,推出了他全新的产品—“唱吧”。其实这个过程是坎坷的,他一开始做了电商导购方向的项目,虽然也尝试过四五个产品,但由于PC端获取用户成本太高,做起来太辛苦,而且产品本身的自我传播效力差等问题,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方向。

2、初创雏形不被支持,唱吧上线崭露头角不负团队期望

后来团队每周开会,分析市场状况,讨论发展方向,在陈华提出的k歌这个方向上,除了他本人其他队友一开始并没有完全认同,但陈华以其判断力和执行力还是使“唱吧”这个产品有了最初的雏形,并且在2012年5月31日正式在App store上发布。

产品上线第一天,就冲到10万用户,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在6月7号的时候,上线还不到一个月的唱吧突破了100万用户。陈华说:“熬了一年多,团队挺辛苦的,一直没碰到这么好的产品,有点像黑暗之后看到了光明。”

3、K歌音乐市场立足苦难,老创客不忘初心总结经验

在唱吧火起来之后其他公司也陆陆续续推出过k歌类的产品,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但最终都慢慢走向了消亡,只有唱吧一直在坚持着。陈华在2012年后次采访中说,“唱吧在合适的时间做了件正确的事,很多人买了智能手机,首先找的娱乐应用,而唱吧是一款很好的娱乐应用。”找到符合趋势的发展方向,然后不断持续地创新,将创意与市场所需结合起来,创造新的价值。

唱吧在用户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满足了普通大众追星的需求。同时,开放的平台也给许许多多拥有实力的草根爱好者提供了途径展示自己。在各个年龄段,唱吧都有用户。2018年1月,唱吧获新浪2017科技风云榜年度最具潜力创业企业奖。

作为一名老创客,经历过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的陈华明白大环境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如何挖掘市场潜力,如何运用政策优势,这都是他在产品发展时要考虑的重要部分,从几年前的“双创”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年疫情下复工复产推动“地摊经济”的发展,陈华审时度势,跟进时代的步伐。

4、直播与摆摊的共创巨浪,CEO摆摊卖唱焕发新活力

如今的线上直播与线下摆摊都是一种当下大坏境的发展方式,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经济的稳步发展,保证产品的生存才是当务之急,根据时代的要求,找到符合趋势的发力方向,这就是陈华能够成功的原因。

在今年六月份,他与公司CFO于明一起现身街头,摆摊卖唱,“血拼价”字样海报、多样式的唱吧麦克风、还有伴唱叫卖,俨然已经是一个专业的摊主了。抱着尝试的想法开始的摆摊,竟在1个多小时就卖掉了五个麦克风,而且卖的不仅仅是麦克风,还有唱吧这款app,两个结合起来能有更好的娱乐效果,也很适合摆摊这个场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