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起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下几点极为重要

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构成的四大要素。在小学阶段中, 培养学生节奏感是构成音乐教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现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策略,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发挥无限潜能。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1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重视度非常的低。教学随意性强,有的学校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替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概念模糊。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专业音乐教学水平,在音乐教学中也就缺乏专门的音乐技能培养。其次,有些学校虽然开设音乐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备有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受到限制。虽然教师有心培养学生节奏感,但学生学习兴趣根本就不存在,教学方面也就不了了之。所以说,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节奏感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水平。

2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音乐作为一门陶冶情操的艺术在教学中不仅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更多情况下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说一首歌曲需要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作词、作曲的内涵,教师就必须在音乐的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学生才能理解音乐的基础。感悟音乐的内涵,同时对音乐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而是透过表面看本质。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是否完成教学大纲,注重学生能否学习到更多的歌曲,通常在音乐课堂中让全体学生反复齐唱教材中的歌曲,甚至有时候,教师会要求学生持续反复学习某一首歌曲中的某一句或几句相对较难的歌词,进行突击训练。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用心灵感受音乐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动力,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放弃对音乐的学习。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中的歌曲是固定的,但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意愿。让学生在掌握音乐节奏感的情况下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策略分析

3.1 先尝试后指导,先联系后讲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告诉给学生。这样,教师开展工作顺利,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有兴趣的多。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外界声音的认知。学生听的多了,自然节奏感也就强了。例如,在教学《龙里格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手排出这首歌的节奏。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拍,紧接着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拍。这样慢慢的层层递进的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节奏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课堂教学互动,来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感,从而掌握理解歌曲的灵魂之处。达到提高学生掌握如何运用音乐力度和速度唱歌。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变成音乐学习的主人,这样比较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结合生活,强化学生对节奏感的认识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音乐及节奏感上入手,做好教育创新与调整工作,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节奏感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所在。通过采取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秀操作能力。所以教师就要主动创新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节奏感为目标,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节奏感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要做好综合分析工作,以培养许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保证教育的先进性。节奏感不仅存在于音乐中,同时也存在于生活中,且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把握工作,在提高教育节奏感的基础上来展现出教育的优势。

让学生倾听生活,感受节奏。首先要学会倾听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如大街的熙熙攘攘,公园里鸟的啼鸣,下雨时的雷雨交加、狂风大作„„我们可以充分挖 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 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找一节课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叫“有趣的声音”。教师可以先播放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请学生们闭眼睛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动物的声音,如麻雀叫、黄牛叫、鸭子叫、公鸡啼、小狗吠、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 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教师让学生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这样, 小学生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3.3 举办校园音乐节,通过互动增强学生节奏感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从校园教学中重视起音乐教学。通过开设举办一些音乐活动,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校园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家长重视起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坚持对于艺术要进行普及教育,增强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活动中通过听歌曲猜歌名等活动来增加学生对节奏感的学习。在欢快的游戏中提升节奏感,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对于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欠缺,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增强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真正打造一种纯净的学习氛围以及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下抛出一切烦恼、真正全身心投入到音乐节奏的律动中。

3.4 加强音乐肢体动作教学,增加学生节奏感

节奏感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节拍,目前很多教师都借助于节拍去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中的节奏感,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掌握音乐节奏感的方式。节拍就是节奏感的运动表现形式之一,自古以来,音乐就和运动密不可分,音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而存在,谈音乐必谈舞蹈。例如,在教学《小螺号》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的舞蹈来培养学生节奏感。让学生跟随音乐自由舞动, 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就会紧抓节拍,认真听歌曲中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在节奏感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3.5 增加学生对乐器的兴趣,从中提升学生音乐节奏感

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乐器来引导学生的不同节奏的理解。乐器对于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乐器的存在也是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及动力。不同乐器的表达方式及适应节奏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利用不同的乐器来教给学生对不同节奏的认知。打击乐器的节奏感是极强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便于教学的手鼓之类的乐器来协助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节奏感的理解。由此看出,乐器对学生对节奏感的认知是极为必要的。再让学生们亲自用乐器演奏出来,更能够亲身体会到节奏感就在其中,那么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也就无师自通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立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策略,改进音乐教学中的弊端。采用最新颖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学习。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