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府军和果敢缠斗70年,还是无法彻底收复果敢,问题出在哪

中国与缅甸交界处的果敢地区是缅甸的一个自治区。踏上这片土地,你会惊诧于这里的风土人情,果敢当地人说汉语,习汉字,以人民币交易,使用中国网络,完全与中国人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是一块中缅界碑,或许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国。

长期以来,缅甸政府对于果敢地区的控制力极弱,让这片土地一直保持着百年来自中国而来的文化传统而不曾改变。

果敢

果敢与中国深厚的文化认同

果敢与中国如此深厚的文化关系还要追溯于十四世纪,当时,云南地区尚处于化外之地,当地居民很少,中国的明朝政府在这里设立土司,负责管理当地的居民。

明末清初之时,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带领残兵败将苟延残喘于此地。败亡之后,剩余的明军留在此地,历经数代繁衍,构成了如今果敢地区的主要居民。

与中国无异

1840年以后,羸弱的清政府丧权失地,对于果敢地区的统治也开始松动。1847年,根据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果敢地区正式划归英属缅甸管辖,当地汉族人也被迫改称果敢族。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长期在中国内陆地区进攻受阻的日本改变战略,开始南下进攻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在占领缅甸以后,日本要求果敢地区人民服从于日本,招致果敢地区人民的坚决反抗。

老蒋

1943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表示愿意回归中国,参与抗战,蒋介石为之赤诚之心所感动,将其部下军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滇缅一线的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功绩,杨文炳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8年,缅甸独立,迫于当时中国混乱的内战形势,杨氏土司在经过反复的斟酌以后,最终决定加入缅甸政府,成为缅甸的一个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我国政府并未要求恢复对于果敢地区的主权,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果敢都已经正式属于缅甸。

果敢街头

缅甸与果敢,缠斗70年,终无结果

缅甸虽然获得了果敢的主权,但是如何进一步管理果敢地区却是一个十分让缅甸政府头疼的问题。

杨氏土司在果敢地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果敢人民只知土司,却不知缅甸政府,这里俨然就是一个在杨氏土司治下的独立王国,与缅甸政府不发生一丝一毫的关系。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虽然人口只有五千万,却拥有着一百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政策稍有失当,就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而1962年,军政府主政缅甸后的一系列激进民族政策,正是造成果敢长年战乱的导火索。

杨氏土司长期管控果敢,已经成为缅甸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根除杨氏,才能够让果敢真正地成为缅甸政府治下的土地,1963年起,历经数次交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缅甸政府终于击败杨氏土司的部队。

本以为战争就此结束,但让缅甸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果敢人民对于缅甸政府势力的进入十分反感,反抗也十分激烈,在50多年的时间里,果敢局部骚乱不断,各种武装势力层出不穷,时常有战斗发生,缅甸政府从来没有真正彻底统治这一地区。

在这50年的战乱之中,所涌现出的最具代表性人物就是彭家声

彭家声

从1963年开始,彭家声就开始进行反抗缅甸政府统治的武装斗争,他从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汲取经验,长年与缅甸政府打游击战,势力逐渐庞大,更是在1989年,成立了独立的特区政府。

特区政府成立以后,彭家声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民生上,他用近20年时间,彻底铲除了果敢地区的罂粟种植,使果敢地区步入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轨道。

2008年,中国突发地震,人口仅三十余万,生活极度贫困,平均收入仅有几百元的果敢人民却为中国捐献了数百万善款

2009年,缅甸政府军再次发动武装进攻,彭家声被击败,被迫出逃,果敢再度陷入武装割据的混乱之中。

彭家声

果敢地区70年的战乱原因何在?

根本就在于文化上的难以认同。果敢人民从心里难以接受缅甸文化,更难以认同缅甸政府的统治。在果敢人的心中,他们更加认同的是中国文化,汉族文化始终是果敢人心中的上游文化,对于男女都穿着裙子的缅甸人,他们从心里感到厌烦。

这种自发的民族隔阂,让缅甸政府对于果敢的治理十分的困难,无论是强制的打压还是逐渐同化,效果都不显著。

拭目以待

当地人依旧说汉语,用汉字,使用人民币,看中国电视台,过着中国传统节日,手机也是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信号,甚至学校里小学生还会扎红领巾,所有果敢人都以进入中国打工学习为最高理想。

如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步提升,缅甸政府对与中国人同根同源的当地居民也不敢采取激进的行动,只能默许目前现状的存在,无可奈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