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红楼梦》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骨牌副”和玩法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十分热闹喜庆,尤其是中午饮酒行令那一段,更是精彩纷呈。

如果不懂鸳鸯口中的“骨牌副儿”是什么,那就只能看个热闹,如果了解了其中的规矩内涵,才会惊讶古人在酒桌上的风雅奥妙。

首先我们得知道“骨牌”是什么。

先上一张图。

牌九全图


这就是“骨牌”,实际上就是一种赌具。又叫“牌九”“天九”。上图这种文武牌是一种分法。还有一种细致的叫法儿,分为三门。

其中天、地、人、和、梅花、长三、板凳叫做“长门”。

长门牌九

和”牌俗名又叫“鹅”牌。“梅花”牌俗名又叫“麻五”、“长五”“麻包或者麻袋”。“长三”俗名又叫“香烟或者洋烟”。

“长门”下面是“幺门”。包括斧头、红头十、高脚、铜锤。

只是其中的斧头一张,正经应该叫做“虎头”才对。

幺门牌九

不但我所知道的我们老家的叫法是“虎头”,而且在《鹿鼎记》里,金老先生写韦小宝给他的大儿子起名,两粒骰子掷下去,一粒六点,一粒五点,凑起来是个“虎头”,所以就叫“韦虎头”。

红头十”又叫“红十”“锦屏”“四六”。“高脚七”又叫“蜡烛”“黄君”“幺七”。“铜锤”又叫“幺六”。

剩下的就是“杂门”。

杂门牌九

长门和幺门都是两张同样的一对,而杂门点子相同的一对,花色也不同。

至尊宝

这张六,正经叫法应该是“猴六”,丁三配猴六,就是至尊宝,可以闹天宫的,所有牌中最大。但是拆开了就没用了,丁三最小,而猴六和其他牌配得最好的也只是八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产赌博片中,经常会有这种“牌九”出现,国内多在民间有玩,如今早已让位给麻将,不复当年的荣光了。

明白了这些“骨牌”的名称,下面我来解读鸳鸯口中的“骨牌副”,以及行酒令时,贾母她们为何对出相应的句子。

红楼梦游宴图


首先是贾母史太君。

天牌

左边是张天。”贾母对的是“头上有青天。”这一句的完整说法是“眼子头上有青天。”但是加上眼子两个字,就显得很粗俗。单是“头上有青天。”不但文雅很多,而且大气有身份。所以众人都道好。

虎头

然后“当中是个五合六。”贾母对的是“六桥梅花香彻骨。”五合六是张“虎头,”“虎头”的牌型是下面梅花五,上面六点。所以这对得也很巧妙。

幺七

剩了一张“六合幺。”六合幺就是高脚七,上面一个红点,下面六点白点。贾母对“一轮红日出云霄”简直妙绝。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一张“天牌”一张“虎头”,看起来很花哨,但是配上一张“幺七”,实际上没啥大用,脑袋大身子小,这就是个“蓬头鬼”了。所以贾母对“这鬼抱着钟馗腿。”不但贴切,而且有身份,一看就是常玩家。

第二位是薛姨妈。

梅花


左边是个大长五,”“大长五”就是“梅花”,所以薛姨妈对“梅花朵朵风前舞”,又押韵又和牌面。

下一张“右边是个大五长。”这是为了出花样,变韵,故意把“长五”说成是“五长。”薛姨妈对“十月梅花岭上香。”不但依旧有梅花,而且十月的十正对应牌面的十,韵脚恰好。

杂七

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对“牛郎织女会七夕。”杂七是上二下五,牛郎织女两颗星对上二,七夕对牌面,正确又押韵。

凑成‘二郎游五岳’。”两张梅花成一对,杂七两点代二郎,下面又是个梅花五。所以这副牌叫做“二郎游五岳。”二郎是神仙,他来五岳游玩,怎么都比凡人快乐,薛姨妈对的“世人不及神仙乐,”贴切自然。

第三个是史湘云。

地牌


左边长幺两点明。”史湘云对“双悬日月照乾坤。”这“长幺两点明”就是“地牌。”史湘云把两点比作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意蕴对,但是韵脚偏了。

所以鸳鸯跟着还是“右边长幺两点明,”不换韵。史湘云纠正韵脚,“闲花落地听无声。”不但押韵,而且把两红点比作两朵红花,比喻巧妙。

杂五

中间还得幺四来,”幺四是个杂五,点子全红,史湘云对“日边红杏倚云栽。”幺在上头,代指日头,也给他来个全红。

凑成一个‘樱桃熟’。”这副牌凑的好。一对地牌加一张红五,九个点子满堂红,可不就是“樱桃九熟”么。既然樱桃熟了,那当然会有鸟儿来衔,对句“御园却被鸟衔出,”意境优美。

第四个薛宝钗。

长三


左边是长三。”薛宝钗对“双双燕子语梁间。”把每一条三点比喻成一只燕子,押韵到位。

因为第一句押韵没问题,所以鸳鸯看到右边还是“长三”的时候,就换了个韵。“右边是三长。”薛宝钗也用老杜的句子,“水荇牵风翠带长。”把两条三点比作翠带,韵脚正确。

杂九


当中三六九点在,”薛宝钗对的是“三山半落青天外。”这一句巧在不但押韵,而且白九牌面刚好是上三下六,并且上三还是斜的,对比下面的六,可不就是“半落”么,真是对得妙。

凑成‘铁练锁孤舟’。”这三张牌的倍数全是三,所以这个名目叫做“铁链锁孤舟。”既然只有孤舟,还被铁链锁住,那么宝钗对“处处风波处处愁,”当然是顺利过关。

第五个到林黛玉。

天牌

左边一个天。”这个天牌在贾母那里出过的,黛玉仓促之下,只得用最近几天常读的《西厢记》里句子凑上来,“良辰美景奈何天。”句子没问题,却被宝钗抓住了破绽,知道她读了“闲书。”

红头十

中间锦屏颜色俏。”“锦屏”就是“红头十,”上红四下白六。好像一架屏风,又像一扇窗户。黛玉对“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除了押韵,勉强用纱窗、红娘敷衍过去了。

杂八

中间二六八点齐。”到了这一会儿,林黛玉总算镇静下来,开始正常发挥,“双瞻玉座引朝仪。”白八是上二下六,上面“双瞻玉座”引领下面的六点,好像朝堂礼仪,这句是老杜的句子,用得好。

凑成‘篮子’好采花。”这副牌的名字叫做“采花篮。”鸳鸯这样说是为了韵脚好听。林黛玉水平可不白给,马上就对出“仙杖香挑芍药花”这句妙语来。


这副牌三张分别是“白八”“红十”“天牌”(十二)。数字两个两个往上跳。八是篮子把手,十是篮身,十二是篮中花,故名“采花篮。”这对句的“仙杖,”是说这副牌都是两边直,你有篮子,我就用仙杖挑,最难得的是这句不是出自古人,林黛玉当这句意境、韵脚、平仄格律和炼字都可以看出文字水平很高。

接着贾迎春的出错是必须的。一来“二木头”没脾气。罚酒也不会生气。二来贾迎春本就不善诗词,出错也应当。不过这句“左边四五成花九,”在我看来,有一句现成的“虎行雪地梅花五,”可以对上。

最后就是刘姥姥。

虽然曹雪芹笔下刘姥姥写的很不堪,但是这场酒令可没亏待她。

人牌

左边大四(有的作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对的“是个庄稼人”和贾母“头上有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贾母也说:“说得好,就这样说。”

右上角红七左下角红五


中间三四绿配红,”这是张红七。牌九颜色有红白配,有红绿配等,所以鸳鸯这样说。刘姥姥对得很绝,“大火烧了毛毛虫。”红色的四点四大火,斜上三点绿色是毛虫,押韵又有趣。

右边幺四真好看。”这又是一张“红五。”刘姥姥给出的答案还是她的本色,“一个萝卜一头蒜。”押韵又实在。

凑成便是‘一枝花’。”三张牌三点绿(白)其余全红,可不就是红花配绿萼么?果然是“一枝花。”借个韵,刘姥姥对“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到这里,这场精彩纷呈的酒令,才总算落下帷幕。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行酒令的场次出现了好几次。即便是在贾宝玉过生日那天,大家行的最普通的“拇战,”分出输赢要饮酒了,也要说酒底酒面。就算是不识字的丫鬟们,也要说一句俗话,必须要带一个“寿”字。

由此可见,古人可真是把酒令文化玩出花儿来了。可不像如今某些场合,坐下之后,互相之间想的就是如何让对方喝趴下才行。这种文雅的玩法,今天可是不多见了。

朋友们还知道那些古代酒令呢?欢迎留言讨论。


#红楼梦##酒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