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龙头,天智航登陆科创板

原文网址:www.daokc.com

来源:网络

最近科创板上市了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主营骨科机器人的天智航于6月24日公布了中签号,预计未来几天内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始交易。

这家公司连年亏损,但国家领导人视察,各种荣誉傍身,背景深厚的机构入股,高端客户寻求合作。为什么这家公司的形象如此矛盾?或者,投资者可能更加关心,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

连年亏损的小公司

天智航的利润表惨不忍睹。过去几年,公司亏损的年份远比盈利的年份多,2019年更是巨亏0.3亿元。公司近几年的收入增长迅猛,但规模偏小。2016年至2019年间,公司收入从区区0.26亿元上涨到2.3亿元。除此以外,公司的员工数量也非常少,到2019年底才282人。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97人。

一家连年亏损的小公司,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

来源:Choice(道科创整理)

金光闪闪的天智航

浏览官网的公司介绍,能看到天智航的另一面。这家公司获得的荣誉和国家支持,是很多大公司也不敢期望获得的。

2001年,获得863项目支持。2008年,获得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与高铁、大飞机、港珠澳大桥、超级计算机一起参加进博会。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展会上听取了公司创新成果的汇报。

公司的股东也来头不小。公司第三大股东为先进制造基金,持有公司上市前6.78%股权。先进制造基金为国家级大基金,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财政部持股30%,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端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先进制造基金曾经投资过康希诺、绿的谐波、上海联影、博瑞生物等知名企业。

另外,2019年10月,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与天智航签署了商业和研发协议,共同在中国市场推广天智航的脊柱和创伤手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来源:公司招股书

机器人改变手术模式

天智航之所以获得众多荣誉,原因在于公司拥有独特的产品。公司的骨科机器人是中国目前为止唯一获批用于脊柱和创伤手术的机器人。

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包括以下组件:主控台、机械臂、光学跟踪系统、导航定位工具包和手术计划与控制软件。

来源:公司招股书

提到骨科,可能很多投资者关注过骨科植入耗材大牛股,比如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和三友医疗等企业。骨科手术的过程类似木匠,钻孔、拧螺钉。这些骨科植入耗材企业提供“钉子”。天智航负责另一块,借助机器人技术,提升钻孔和拧螺钉这两个步骤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医生的体力消耗和不确定性。

在原有骨科手术模式下,患者需要拍片子。医生拿到医学影像图片后,通过想象和经验构建患者的骨头三维结构,规划手术方案。在手术中,医生会对患者多次拍片,观察钻孔和拧螺钉的进度,并随时调整。这个过程依赖医生的经验和体力。

骨科手术非常消耗体力。网上有个段子,当年粮食定量供应时,骨科医生归类在重体力劳动者,和建筑工人一样每个月可以多吃两斤粮食。而且,体力消耗多之后,医生可能会手抖。在骨科这么精细的手术中,疲劳的医生有可能会出错。

所以,原有模式下,骨科医生的执业黄金时代很短。医生前期需要长时间培养,建立知识体系和积累经验。等到40岁左右时,达到骨科医生执业的黄金时代。但与其他科室医生越老越值钱不同,50岁以后因为体力原因,资深骨科医生会逐步退出一线手术。

来源:公司招股书

如果使用天智航的骨科机器人为患者做手术,模式会很不一样。手术之前,患者只需要做一遍扫描。然后,电脑会将患者的信息做成三维模型。医生在三维模型上规划手术方案,比如固定螺钉的方向、入点、深度。在实际手术前,医生会电脑上做模拟手术,以便检查手术方案有没有问题。之后,医生操作机器人以极高的精度在患者身上钻孔、拧螺钉。

机器人会引导医生准确定位,放大患处的图像尺寸,自动消除医生手抖。另外,光学跟踪系统会紧密监控患者位置和机械手臂的位置。当患者有微小的位置变动时,比如呼吸导致的身体变动,系统会及时调整机械手臂动作。

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模式下,医生的体力不再是问题。资深医生的经验和机器人的精准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幅度延长了骨科医生的执业年限。

另外,机器人也会帮助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推动分级诊疗。基层医院与中心城市的资深医生建立紧密联系,资深医生可以借助5G、互联网、MR智能眼镜等先进技术,远程为患者实施手术。

来源:公司招股书

产品不断迭代

2010年,天智航的第一代产品获批上市,只能用于长骨骨折的手术处理。2012年,公司第二代产品获批上市,已经能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等创伤骨科手术。2016年,公司第三代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经能应用在更为复杂的骨盆骨折等创伤骨科手术。目前,公司产品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大到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柱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

但是,公司的手术机器人也不是无所不能,既不能完全替代医生做到自动化,也不能覆盖所有类型的手术。比如关节置换手术,天智航的产品目前就无能为力。

来源:公司招股书

对标企业收入超300亿元

在美国,直到1992年,才由IBM公司和加利福利亚大学合作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机器人,RoboDoc,该机器人主要用于髋关节置换,并通过了FDA认证。

目前最为成功的手术机器人为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00年,首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FDA审核。直觉外科公司迄今为止已经研发设计了五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到2018年,达芬奇机器人共计实现4986台销售,累计实施超过500万例手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销售区域分布为:美国有3196台,占比64.10%;欧洲有872台,占比17.49%;亚洲有651台,占比13.06%;其他地区有267台,占比5.35%。

2019年,直觉外科公司收入44.79亿美元,净利润13.79亿美元。至2020年6月26日收盘,公司总市值641亿美元,过去20年股价涨幅超过300倍。

根据普华永道咨询的数据,2016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在35-40亿美元,增速约为11%。预测到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58亿美元。

来源:公司招股书

国内尚处早期依赖政策

目前,天智航的手术机器人还处在推广阶段。由于新技术存在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市场认可,骨科机器人的高单价(约200-1100万元/台)也限制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至2019年底,公司累计销售77台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国内第一名。公司产品已覆盖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应用于74家三甲医院、骨科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到2019年底,公司手术机器人已累计实施5371例手术。

公司从政策支持中获益很多。2002年,公司产品还在研发阶段时,就在国家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多家单位,启动了中国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技术研究和临床试验工作。以此为基础,公司才陆续推出一、二、三代产品。

2017年,国家工信部与国家卫计委(两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同意北京积水潭医院等21家牵头医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的通知》,通知21家牵头医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创建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这个政策对天智航帮助很大,推动了产品销量近几年快速上升。

可能会有投资者担心,这个政策刺激一旦过去,公司的销售会转入低潮。个人认为不必过度悲观。虽然新技术推广不会一帆风顺,但国家对新技术的鼓励的趋势很明确,对高端医疗装备和天智航的支持也非常确定。这方面可以类比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环保等行业的发展历史。

来源:公司招股书

结论

天智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具有独特性,能够重塑骨科手术的模式,提升手术精准性,降低医生体力消耗,延长资深医生执业年限,帮助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推动分级诊疗。国内手术机器人目前处在导入期,公司规模很小,依赖政策推动,但发展空间巨大。国外对标企业规模很大,收入超过300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道科创平台。文章观点仅供交流、分享,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乌鸦炸酱面

来源:道科创

本文为道科创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版权请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