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金粉世家电视剧:对不起,我还是更喜欢原著那个虚荣的冷清秋

电视剧《金粉世家》的女主角冷清秋,堪称是难得的“文艺女神”:年轻美貌、气质出众,最可贵的是有一颗高洁脱俗的心,不慕富贵,不贪荣华。

然而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角色,观众缘却很一般,甚至常有网友直言“不喜欢冷清秋”。

难道出尘脱俗竟有错了吗?难道不贪慕荣华富贵成了缺点了吗?

最近重新看了一遍电视剧《金粉世家》,终于明白剧中冷清秋 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清高不是错,孤傲也没问题,但是如果将这一切建立在“拉着别人做反衬”的基础上,就难免引人侧目了。



01 失礼的“万国旗”

电视剧版本的冷清秋其实与原著中的设定有很大的区别。

电视剧中,冷清秋不仅文艺,而且清高。清高到什么程度呢?视金钱如粪土,也视“有钱人的生活”如粪土。

她的很多行为都仿佛在说:“高尚”必须与“富裕”彻底划清界限,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高尚。

比如,金燕西为追求冷清秋,在绸缎庄买了许多整匹的衣料,命人直接送到冷家。

冷清秋不悦,让人去隔壁租房的金燕西家确认是不是他送来的,偏偏金燕西不在家。

冷清秋接下来做的事情有点惊世骇俗:她把这些上好的衣料全部挂在了冷家围墙的缺口处,任由这些五颜六色的“万国旗”刺激着隔壁七少爷的神经,故意给他下不来台。



其实冷清秋并不是非这样做不可。即使金燕西暂时不在家,但不可能永远不在家;大可以等他回来、问清楚、退回去,照样能够表明她的拒绝之意,显示她的清高孤洁。

为什么非要一上来就采取让对方很没面子的方法呢?

她自以为金燕西送大批衣料给她,是“戏弄”她;但她不问清楚就把别人送的衣料作践成“万国旗”,这不是同样很没礼貌、很失仪么?

对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追求者,固然要尽早表明自己的态度。但真的没必非要在别人的尊严与面子上踩一脚,拉着别人做反衬、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02 霸道的“山水情”

好不容易恋情有了进展,金燕西与冷清秋结伴去香山游玩。

面对着无边秋色,金燕西陶醉其中,赞不绝口。

冷清秋却一脸遗憾地说:你现在觉得这里好;但是一回到城里,看见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肯定又觉得那样更逍遥自在,就把这里的清静幽雅给忘记了。

这话初看没毛病,但是稍微一细想,就觉得逻辑有点霸道。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人爱清静,有人爱热闹;也有人兼容性很强,见了清静爱清静,见了热闹爱热闹,这都是人的自由。

莫说金燕西会“忘记”清静幽雅,即便是他完全不喜欢清静幽雅,也不是什么罪过或者遗憾吧?

再说,如果一个人身在热闹中之时却非要去惦记清净,这不拧巴、不难受吗?如果只因为对方喜欢热闹繁华,就直接投以同情、遗憾的目光,会不会太狭隘了?



也许冷清秋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富裕生活的不屑,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高洁。这原本没问题,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将别人的富裕生活放在一个“反衬”的位置呢?

有些人,生来就在锦绣丛中,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更何况,也并不是所有的“有钱”都等同于无知,也不是所有的清贫都等同于高尚。

最简单的例子:剧中的柳春江,以及金家的几位小姐,虽然也都是少爷小姐的身份,但都并非不学无术之辈呀。

古往今来,精神与物质并没有严格的互斥关系。

妙笔生花的文人既可以是屡试不第、饱尝艰辛的坎坷才子,也可以是仕途平顺、诗酒风流的太平宰相。

悬壶济世的名医既可以是风尘仆仆、鹑衣百结的游方郎中,也可能是家境温饱、锦衣华服的学界泰斗。

世上的活法千种万种,并没有固定的严苛模板、让人严丝合缝地去对应。

冷清秋却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尺,去丈量他人的生活,评定他人的优劣;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确实有点太自我了。

03 “委屈”的犯规者

好不容易金燕西冷清秋走进了婚姻。然而没过多久,冷清秋就接连触犯了金家的家规。

金家规定,女眷在节庆日出门要先禀明老爷太太,冷清秋却在除夕夜悄悄地和金燕西回了自己的娘家。

金家规定,女眷不能出外工作,冷清秋却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跑到学校里教书,而且还常与曾有过情感瓜葛的欧阳老师“探讨诗文”。

固然,用今天的眼光看,金家的家规着实陈腐落后了。但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便冷清秋的做法都很有道理,但是这般想做就做、不给家庭管理人金太太打招呼,就很不合适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当初既然决定嫁到金家这种豪门,就必然要先做好“规矩多”的心理准备。

而冷清秋偏偏既要以“爱情”的名义进豪门,又要以“新派人物”的名义挑战家规,完全不把家庭管理者的权威与脸面放在心上。

她自己倒是以受害者的姿态赢得了家中几位新派小姐的同情与支持,加强了自己独立女性的光环;但是偌大一个家庭里,如果人人都这样先斩后奏,家庭管理者又如何确保大家族的有序运转呢?



此外,冷清秋在工作期间与欧阳老师来往,也让人如鲠在喉。

毕竟欧阳、金燕西、冷清秋曾经的三角关系闹得轰轰烈烈,金燕西算是“险胜”。如今冷清秋忽然又跑去与欧阳谈论诗文,怎能不让金燕西敏感、紧张?

面对金燕西的质疑,冷清秋满腹幽怨地感叹:“看来,你还不是真的爱我”。

唉,真让人有点替金燕西抱不平了。虽说爱一个人就要信任她,但也不能用这一条去道德绑架对方吧?

夫妻双方是要彼此信任,但同时也要彼此尊重。明明已婚,却不肯与前恋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转过头又要以自己的“光风霁月、心无杂念”去碾压丈夫的“吃醋小心眼儿”,这真的好吗?

还是那句话,独立坚强也好,问心无愧也罢,这些原本美好的品质,一旦建立在“伤害别人”的代价之上,就变味了。



04 原著里的虚荣与坦荡

相比之下,原著里的冷清秋并不完美,却很真实。

她虽然也是饱读诗书的文艺女青年,但面对着漂亮的衣料、贵重的珍珠项链,也会爱不释手、舍不得退还。

她虽然也流连山水美景、偶尔嘲笑金燕西为纨绔子弟,但初访金家归来,还是会兴奋地向母亲描述那房子“多么大,多么气派”。

她既矜持,也炽热;既清高,也虚荣。但有什么关系呢,她明明就是个17岁的单纯小姑娘呀。

原著里的她,从羡慕,到动心,到失望,到携子出走、涅槃重生,都是她自己的成长历程。

春风得意的时候,她自信是因为才貌双全;失意的时候,她没有怪金燕西“不是真的爱我”,也没有怪金家规矩大,只怪自己“受着物质与虚荣的引诱”才走到今日。

即便最后与金燕西彻底决裂,她还在分手信中坦然写道:“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提及金家众人,也都是“肝胆相照,形影相惜”的温情,而不是抱怨与不满。

这样的冷清秋,虽然不能像电视剧中的一样,从头至尾都是一朵圣洁无暇的百合花;但却更真实,更坦荡,更触动人心。

更重要的是,她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过的好或者不好,而拉扯上旁人做对比。



05 结语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可以树立自己的人设、选择自己的活法;但这都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必然关系。

可以坚持做自己,但不必鄙薄别人的其他选择。

可以清高、自信,但不必将优越感建立在别人“不如我”之上。

走自己选择的路,给自己买单兜底;挥一挥衣袖、不牵扯旁人的是非优劣,这才是真正独立的女人该有的样子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