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模型小课堂:说说502,以及喜闻乐见的五爽大法到底是什么?

周三好,又到胶水的时间了,在上次说完鼻涕胶后,应该很多粉丝已经按耐不住对502的渴望了。今天咱们就来说502。

一提到502,就有一个传闻,说502万能胶水是在一个发明家实验了502次之后才成功的,所以叫做502号胶水。那既然502都那么好用了,为啥还有601、802或803胶水呢?显然这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实化学胶水的命名是有自己的型号规则的。生产商利用编号来标定胶水成份,例如我们要到商店里面去购买一瓶α-氰基丙烯酸乙酯,这样说起来就要比直接和售货员说要一瓶502方便得多。甚至来说“α-氰基丙烯酸乙酯”这一长串字,如果不写在小纸条上,很多人都会在从家里走到商店的路上将这么复杂的化学名称忘记掉。

于是生产商就用数字编号将胶水的成分做成了代码,简单的说就是前面的数字代表基团,后面的数字代表烃基数量。

当然了,要搞明白这些东西,基本上就得参照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法研究上一阵子了。

502的5代表的是α-氰基丙烯酯类,2代表的是有两个羟基。同理,501胶水就是α-氰基丙烯酸甲酯,503胶水的成分则是α-氰基丙烯酸丙酯……类似于101、102则都是酚醛基胶水;303则是甲醛基丙酯,这也就是说为啥有时候装修家里会甲醛超标的原因所在了。

为什么要这样命名出来?原因很简单——化学流动性胶水是可以和物质反应的,例如502在和某些化学物质混合的时候会产生致命的氢氰酸气体。这个东西在战争中是可以作为全身中毒性化学武器来使用的。所以化学胶水就使用标号来确定自己使用的环境和禁止使用的环境。在这时候标号的作用就比买东西的便利性更高了。

但很遗憾的是由于502=万能胶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于是很多根本不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成分的胶水也会冠以502的标记在市场上销售,这件事其实是挺恐怖的。

看过上一期的粉丝应该有一个概念“溶剂类胶水”和“非溶剂类胶水”。这个是在做模型的时候选择胶水的一个很重要概念,非溶剂类胶水本身干后会有体积,会有“填缝”的作用,用的好,模型上没有缝隙,用的不好的话模型制作完成后就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

而502则也属于“非溶剂类胶水”,本身α-氰基丙烯酸乙酯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聚合作用,瞬间就就凝结成块。同时如果空气中的水汽大于α-氰基丙烯酸乙酯聚合所需要的量,那么这块α-氰基丙烯酸乙酯聚合物中就会有多余的水分散发不出去导致原本应该无色透明的502胶出现发白的现象。

其实使用502和喷漆也是一样有湿度要求的。

正因为这种聚合物生成的特性是在微观级别上勾住了物体表面的微孔,所以只要存在微孔的物体,即便是玻璃或者金属502都能粘接牢固。

但对于很多做模型的塑料,例如PS材质由于表面并没有什么微孔,而且塑料的材质很软很又有那么一点点韧性所以502并不是粘接模型的很好胶水。粘接后的牢固性则会比溶剂型胶水差很多。

得说说五爽大法了。

五爽大法其实就是用502混合爽身粉(或苏打粉),进行模型塑型和填缝的一个方法。

很多国内教程上用五爽大法的时候通常会将爽身粉混合代替补土做缝隙填充。其实这种方法不如老老实实的用补土去做更加高效。当然了这得舍弃五爽大法相对便宜的特性。

很多的人会在施法的时候预调出502和爽身粉的混合物。在这就可以负责的说一句了,凡是你能调和成泥状物,再铺平到模型上的状况下,你用的必定不是502!502干的太快了,根本会让你来不及调和就会硬化掉。

如果是用502的话,根本不需要预先调和。

先将502滴在需要粘接的模型零件表面。

将模型零件粘接起来。这时对于很多GK件来说,零件之间必定还会有很大的缝隙。

将502滴入缝隙处。这时502会因为毛细作用进入缝隙中。

在这些502没有干掉之前,往缝隙处撒上爽身粉。

这时爽身粉也会因为502液体的吸附作用直接进入到缝隙中。

将零件表面的爽身粉直接“扒拉掉”。实在是想不出词了,没有被502影响的爽身粉依然粉状,可以轻轻一拨就去除掉。

继续往零件上的还保留的爽身粉上面滴入502。


由于502干掉后会有那么一点点收缩,就重复以上的过程,少量的再加一点爽身粉上去。然后再滴入一点502。直至坑被完全填平。这样的话溢出的502就是最小量,同时对零件缝隙的周边影响也是最小的。

坑填完了之后,用刷子刷去多余的爽身粉。

沿着缝隙边缘的轮廓进行打磨就可以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