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的颠倒是非黑白,都只是争一时口舌之快,赢了又如何?

今天我从外地坐火车回家,路上遇见了两件事情让我对素养二字产生了思考,一件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教育自己的小女儿在公共场合该有的礼貌,一件是公交车上一群大爷大妈自己做错了事却理直气壮的破口大骂,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和情景下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素养。

一、人生有两句话要牢记,一句“谢谢你”,一句“对不起”

今天在动车上,我拿起平板在车上画画,前面坐了一个小朋友,大概就三四岁的样子,小朋友总是精力旺盛,格外的好动,小小的身体嗓门却特别的大,小朋友也总是坐不住,在过道上走来走去,正好我坐在靠过道的位置上,小朋友看到我拿着平板画画就被吸引过来了,一直踮着脚尖,伸着脖子看,这时小朋友的妈妈就和小朋友说:“宝宝,你看阿姨画画的时候有没有问过阿姨给不给看呢?你不能这么没有礼貌直接凑上去哦,也不能动手哦,要是你不经过阿姨同意就乱动,弄坏了阿姨辛苦画的画你要负责任的懂吗?”于是乎那个小朋友就这样安静的扒着扶手,踮着脚尖看我画画,后来因为在动车上小朋友这样站着还是有些危险的,她还是被妈妈叫回去了。


小朋友终究是小朋友,总是静不下来的,没坐多久小朋友就开始哭闹了,小朋友的嗓门特别大,在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闹腾,但小朋友的妈妈非但没有马上哄她,反而任她哭闹,然后等安静下来之后就对小朋友说:“你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在动车上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在,有的人可能刚结束工作,想在动车上休息一下,睡一觉,被你这么一哭闹,吵得大家都没有办法好好休息,宝宝是不是应该向每一个人都道歉?你看你打扰了人家,人家还说没有关系,大家包容你,你是不是应该说一声谢谢?妈妈是不是教过你在公共场合要有礼貌,不能无理取闹?”


良好的素养其实能归结为两句话,一句“谢谢你”,一句“对不起”,前者是恩,感恩别人的帮助和包容,后者是省,反省自身的错误和缺点,礼貌也好,教养也好,都是体现在字字句句,一言一行的细节之中的,也许很多事情大家都不以为意,但如果你注意到了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渐渐的形成习惯,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素养了,教育对于一个人素养的养成尤其重要。

二、人生两件事不可犯,一件颠倒是非,一件自以为是

今天遇到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公交车上一群颠倒黑白的老年人,让我瞬间想起曾经有人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有些老年人没有素养,而是当年没有素养的那些人老了”。


今天在火车站下车到公交站等车的时候,有一群刚旅游回来的老爷爷老奶奶站在我后面排队,本来大家都秩序井然的排着队,到车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老爷爷把我推开冲了上去,仿佛要赶着投胎一样,然后一次性把后面一起来的人的车费都交了,大声喊着“钱已经付过了”,我都能清晰的看到我周边的人被喊的想把耳朵捂住。我上了车,拖了个行李坐在了前面,看着后面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来,司机让他们出示健康码,其中一个老爷爷嫌麻烦,说我们都是本地人,还出示什么健康码,能有什么问题,但司机有他的职责,这让那位老人开始骂骂咧咧的。


原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谁知车上一位中年阿姨看到那群老爷爷老奶奶上车后就把口罩摘了,就出言提醒,结果他们愣是没有反应,于是乎告诉了旁边的司机,司机说国家和公司都有规定,出门必须戴口罩,尤其是坐公交地铁的时候,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但是一位老爷爷就是不愿意戴,还破口大骂,骂司机欺负老百姓,骂司机公交车不消毒,这时候司机也有点上火了,拿出公交车消毒的单子给大家看,结果老人又骂他“你这消毒有用吗,你有本事让我看见,有本事上来一个一个消毒,我不戴口罩怎么了,怕死了吗,现在能出什么事”,类似这样的话,我当时在一旁听着真的见识了什么叫现场版颠倒黑白,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错说成别人的,自以为是的觉得没有什么大关系,一群人纠结这种小破事就是有毛病。


在这期间,那位好心提醒的阿姨听不下去了,说:“你要接着吵,接着骂也可以,你说我们错了也可以,打110吧,查监控,反正我们有理有据不怕”。这时候同行的老太太劝架,让司机和那位阿姨不要再说了,少说两句,听到阿姨想打110就开始变了脸色,说:“本来就是件小事,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动不动就打什么110才越吵越厉害”(大致这样意思的话),我在一边旁观,心里的想法就是那位老太太劝架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拉住引战的自己人,而是让没有错的对方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本身没有错,有错也是对方的错,错在不尊老。


一个人的素养真的会体现在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就好像这群老年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全是自以为是,自我中心,只觉得自己舒服就可以,完全不考虑旁人,即使理亏也要硬生生的说是别人的错,吵不过就大嗓门,把自己是老百姓的身份挂在嘴边,但在座的哪一个不是老百姓呢?并不是说你年纪大大家就都必须包容你,听你的,这让我想起近几年“关于如果老年人在路边摔倒你扶不扶的问题”和“公交车上年轻人不让座就是不尊老的情况”。


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的善良和好意变成了一把利器去反噬不断向外输送善良的人,有时候遇到一些矛盾与其去怪罪别人,颠倒是非,不如好好的先反省下自己,一句“谢谢你”和一句“对不起”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话,它稀松平常却能解决很多矛盾和问题。

三、理直气壮的颠倒是非黑白,都只是争一时口舌之快,赢了又如何?

生活中遇到这样理直气壮颠倒黑白的事情真的不在少数,但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争一时的口舌之快,因为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这样一个意识,那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和见不得别人说我不好”,赞美的话谁都爱听,但批评的话却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通过这一次旅途,让我想起很多成功人士,我发现他们能在各个领域发光发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学会失败,学会将批评的声音听进去。我记得有一次在抖音看到一个湖畔大学的视频,里面很多话都特别有道理,我们聚集在一起不是学习别人的成功之道,而是来学习失败的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可以被复制,但复制永远是在原创之后的,所以真正能够成功的人是那些敢于走不同的路,敢于尝试和失败,能将批评听到心里去的人,而这一类人往往是胜不骄,败不馁的。


我记得曾经有人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永远不会嫉妒本来就有钱的人,但是会嫉妒本来没钱却越来越有钱的人,因为这让人的心里产生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凭什么是他”,我们永远没有资格嫉妒一个同我们一样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却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好的人,因为他们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眼中看到的不是荣耀而是教训,他们脑中想的不是小有成就,而是怎样更好,就好像会说“谢谢你和对不起”的人更懂得注意为人处事的细节,而颠倒是非黑白,理直气壮的争一时口舌之快的人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

周国平曾写道:“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在物质上的贫富,社会方面的境遇,是内在的精神素质把人分出了伟大和渺小,优秀和平庸”。

真正的输赢根本不在一时的口舌之争上,而是在于一个人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细节之上。


我是@留白是一种艺术 ,生活有留白,梦想有空间,在文字中细说人生,在故事中品味生活。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