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隶书道德经耗时半个月,书法艺术性不高,但写得很认真

做“方圆居文化”这个头条号的是一位半百叟,现生活在山东青岛。因其出生于沂蒙山区,可能沾了书圣王羲之的家乡遗韵,自幼喜欢书法,但因为童年时条件所限没有机会学习,后来条件好了又因为生计疲于奔命而无暇学习。直到十年前因为身体原因渐渐放松下来,才开始拿起笔来写字,算是走上了书法之路。

为了附庸风雅,他曾煞有介事的将家中阳台改造成书房,起斋号曰方圆居,于是便自名方圆居主人,加之其人五行属土,名字里又有一“金”字,遂起字老钱,取象外圆内方之意。

方圆居书斋

十年来,钱叟将书法作为除吃喝睡之外的头等大事,虽未拜师学艺,但却一直兴趣不减,常常晚上临帖至半夜,至今乐此不疲。初学欧体楷书,临了两年九成宫,之后在网上跟田蕴章先生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学习,受益匪浅,之后又刻苦学习了一段时间田英章的田楷,因为英章先生收徒的视频影响了其人对田氏老师的看法,遂影响到对欧体的兴趣。于是开始潜心自学隶书,遍临诸如《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汉隶名碑,突然感觉隶书才是其归宿,便一直再未放下。现在除了坚持自学隶书以外,也把智永《千字文》作为主攻方向,感觉自己的小楷写起来也很得心应手。

方圆居主人近日所书道德经册页

老钱崇尚传统,看不惯当下流行书风中的丑书和怪书,其朋友中喜欢流行书风者说他不懂艺术,竟欣然受之。他一直说,其所写的东西不是书法,能够称得上写字已经不错。所以就一直老老实实写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从不浮躁,也有一些同道之友赞之为“文人之风”,常暗自窃喜。

老钱真正开始写字以来,大多数情况下是写完了就拍照,然后扔掉,给老婆提供了大量包垃圾的废纸。但有时也将一些感觉比较满意的字收拾起来,过后也就因为搬家等因素而遗失,倒也不感觉心痛。期间,也给一些网友写过字,但在自己的圈子里从未敢显摆,不是他没有信心,就怕人家拿了自己的字不当回事,那时看见了才真的心痛。寄到遥远的外地去,别人怎么糟蹋就不关己事了。

近日,老钱网购一册《道德经》册页,装帧比较精美,竟厚达6,7公分,显得很大气。于是专门开了一支新笔,用小隶书认真写了起来。

因其历来对老子崇敬有加,曾专门研读《道德经》。所以写这部《道德经》也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写,思想上一点也不含糊。

总体上,写这部道德经使用的是《曹全碑》的风格,力求秀美、含蓄、流畅和舒展,其中,也揉和了《乙瑛碑》的一些笔法。因为《道德经》通篇重复字很多,为了避免雷同,也使用了《张迁碑》里的结字方法。比如一些“之”字多用张迁碑的写法,以区别曹全碑。

毕竟年龄大了,眼睛有些花。晚上写时间长了就会模糊,加之精力和体力都不同于年轻时了,连续写数百字就会出错,所以就不敢写多了,一直是写写停停,断断续续的写,竟然写了半个多月。整个作品在墨色,笔法上就会有些差异,格调不是非常统一,留下了一些遗憾。

写这部《道德经》,老钱还是下了功夫的,尽管写的不够好,更谈不上艺术性,但却倾注了其本人对老子的崇敬和对道德经的理解。真心欢迎书法同道批评指正,毕竟其写字历程属于“野路子”,您的一句指点可能会使之受益终生。

举报
评论 0